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2023-02-20陈晓燕

新课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亲子

文|陈晓燕

一、家校共育视角下班主任工作准备

在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家庭与学校合作育人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做好工作准备。

(一)设计家校沟通方案

家校共育是时代发展下为保证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形成的一个课题,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小学教学工作开展中,学校是开展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与学校教育同步,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是实现维系家庭和学校的关键人物,在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应从设计好家校沟通方案入手,从教学、生活、日常管理、课后辅导、校内活动等方面分层设计家校共育方案,确保家校共育能够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环节。

(二)明确教师的工作方向

家校共育视角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方向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家长角度共育

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家长才会积极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使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使家校之间的沟通壁垒被攻破。班主任要明确对小学生的教育要以关爱为基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公平、公正为根本,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应有的爱护。

2.学生角度共育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明确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在班主任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3.班主任自身角度

班主任要善于总结工作成果,厘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更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提升家校共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使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具专业性,使家长认可教师,这样才能使家校共育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家校共育驱动模式

(一)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家校综合管理状态

【驱动问题】如何做好角色分工,打造高质量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

【教师工作】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班主任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在遇到紧急事情时,教师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使家长能尽快赶到学校。

【事件经过】一名学生在数学课上腹痛不止,学科教师向班主任反映后,班主任立即将学生送到医务室,并给家长打了电话,待家长到校后陪同家长将孩子送到医院。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后告知家长,孩子在恢复期间可以看绘本,但要注意休息,不要看的时间过长,落下的功课可以回到学校后来补,不要着急过早让孩子投入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情况的问题,以及讲述班主任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让家长认知到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理解开展家校联合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让班主任及时联系到本人的关键性。)

(二)开启家庭访问模式完善育人机制

【驱动问题】学生在学校与在家庭中的表现有所不同,因此应以家访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考察,以制订更为严密的家校联合教育方案。

【教师工作】班主任要定期对学生开展家访活动,这种工作方式既是将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等进行家庭反馈,又是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方式。班主任应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家庭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明确学生的动向,从而调整在校教学的方式。家访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距离,强化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事件经过】有一名男学生在五年级下半学期时一直吵着要退学,在校辅导期间进行了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于是进行了家访。教师在家访中发现,这名学生是一名独生子,父母在外打工,常年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十分溺爱孩子,该生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沉溺于玩游戏。现在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任由班主任如何劝阻,他却始终坚持退学。

【解决方式】班主任将此问题反映给了该生的父母。这名学生的父母及时赶了回来,但是怎么与他交流都无济于事。最后,班主任将学生叫到一个房间,安抚他的情绪,待学生情绪稳定后,班主任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从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到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并教育学生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学生家长意识到他们不能长期在外,也不能放任爷爷、奶奶溺爱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一个月的跟踪走访调查下,通过与家长进行联系,指导家庭教育,这名学生逐渐戒掉了游戏,也不再有厌学的情绪。

(设计意图:由于班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对这部分学生格外关注,与其监护人保持联系,必要情况下应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以此从家校共育角度与家长共同守护学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亲子活动增加家校合作凝聚力

【驱动问题】如何提高家校联合育人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师引导】班主任应在家校视域下开展亲子主题游戏活动,设计亲子活动内容,做好亲子活动小组安排,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邀请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激发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提高家长的责任心。

【活动过程】

亲子活动(1):“我是小小文明标兵”,班主任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共同创作。学生主要进行绘画,而家长则指导学生填写内容,如遇到长辈要及时问好、要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见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给予帮助等。这样既能强化亲子之间的互动效果,又能使亲子间的氛围变得更好。这种家校共育的方式能有序推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能为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做好保障。

亲子活动(2):亲子运动会。班主任可以设计亲子运动会主题内容,如“亲子跳大绳”“二人三足”“抢凳子”“穿针引线”“原地投掷”等活动,每个活动都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这样既能在无形中强化亲子关系,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更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

亲子活动(3):亲子音乐会。班主任可以结合不同节日设计亲子音乐会主题内容,如国庆节设计“我和我的祖国”亲子音乐会,端午节设计“粽情端午”亲子音乐会。这种与节日融合的亲子主题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又给家长与学生在音乐交流方面提供了舞台。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工作量大且涉及范围广,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实有疏漏。对此,通过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与建设中,并布置适宜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不仅能使家校共育得到顺利推进,也可以借由活动的开展使家长理解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由学校和家庭同步落实,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合力。在家校共育背景下,亲子活动的定期开展可以使班主任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同时深化教育工作的落实。)

(四)通过多元化活动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驱动问题】如何帮助家长树立家校共育观念?

【问题描述】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庭教育常被忽略,绝大多数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上,主要以班级管理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进行管理。班主任虽然会与家长进行一定的联系,但都是基于学生的在校表现或者是学生学业上的问题,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有小动作,或者是在学习中喜欢干扰他人,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使学生的行为受到了影响,家长要承担主要责任。类似的观念也存在于小学家长中,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了学校,所有的教育、管理等都要由学校完成,家长并不需要承担教育的责任。这些错误的观念就会导致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实受到阻碍。

【教师引导】在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只有让家长看到班主任的专业性,才能通过教师的影响,使家长对家校共育有全面的认知,并影响家长的行动。班主任要明确自身除了要具备教学素养、管理素养以外,更要具备家校共育应有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班主任只有在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中,以日常化处理,使家校的互动更全面、更专业,才能使家长对班主任的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

【活动方式】

方式1:建立微信群增加与家长的互动机会

班主任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家校双方的合作得到有效的推进。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家长参与到小学教育中。如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法律知识,分享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使学生从小学会尊重劳动者,尊重每一种职业,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方式2:必要情况下电话沟通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

班主任布置日常作业以及需要家长完成的事项,主要是以班级群留言的方式进行告知。虽然学生也会自己记作业,但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常记不清,丢三落四,以此方法既可以做到预防,又可以帮助家长知道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联系时,要如实反映学生的情况。此外,班主任要根据家长的工作类型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一些家长的工作要求不可以在上班期间接听电话,而有一些家长的工作则是在夜晚,只有提前弄清才能在合适的时间段与家长进行联系。

方式3:家长走进校园分享育人经验

班主任要想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并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分享育人经验。如分享如何使小学生在家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引导家长通过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班主任还可以制作小学生问卷调查,让家长根据学生在家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如学生的日常作息习惯、每天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家庭劳动情况、文明用语使用情况等,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日常的管理工作内容。

三、家校共育开展效果评价

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的同时,需要对家校共育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评价在家校共育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又要详细评价各项家校共育开展的不足,以总结性评价的方式评论家校共育的开展方向。

(一)诊断性评价

在家校共育工作开展中,小学班主任要经常进行反思,做好总结,将工作中的疏漏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才能通过改变家校共育的方式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家校共育的开展能为学生的长期健康成长做出保障。

班主任自主反思。班主任应及时地自我反思,如对学生开展家访应做到全面性、覆盖班级所有学生,并做好跟踪访问记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情况反思。一部分家长会不配合学校家校共育的开展,认为家庭教育只是锦上添花,学生的成绩始终由学校的教师负责。针对家长的这种片面认知,教师要耐心地疏导,使家长能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强化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

针对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时会因家长工作等,导致家长不能次次参加。对此,学校除了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还要进行有效渗透,使家长能参加至少两次,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好。教师要整理好家庭教育的内容,将相关资料发给没有来参加的家长,以电话沟通或家访的形式进行强化渗透。班主任要及时向家长科普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家长走出误区,使家校共育的开展变得更高效。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亲子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