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素养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阅读教学策略

2023-02-20刘晓梅

新课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阅读教学

文|刘晓梅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革命文化的现实教学意蕴,以阅读为介质,有方向、有方法地实现革命文化的融会与渗透,切实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自信塑造、文化传承功能,为语文课堂“增色”。

一、充盈教师革命文化素养,提高综合执教能力

革命文化涉及革命历史、革命经典、革命故事在内的诸多内容,意蕴深远。恰因如此,革命文化阅读教学也对教师的革命文化素养及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身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需清醒地意识到革命文化教育的现实意蕴,对主线教学任务形成清醒并完备的认知,牢记革命文化教育归旨,使革命基因真正嵌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应重视平时的素材积累,关注革命文化经典案例,依托电子书、影视、书籍等进行系统化党史及革命史研究,详细梳理革命文化脉络,实现革命文化素材显性及隐性、实践与理论、个体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在阅读教学中言之有物、论之有理、出之有据,使学生受到浓厚、全面、深刻的革命文化浸润。执教水平提升层面,教师需积极投身教研活动,与同侪共议革命文化阅读教学思路及方法,抓牢阅读与革命文化的交集点位,找准教学切口,并直切革命文化教育的根本问题与现实困境,彻底扫清教学障碍。同时,也可以观摩优秀教师教学案例,从中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打磨教学方法,实现执教能力的螺旋式提高。

二、提炼教材革命文化基因,嵌入革命文化精神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渗透革命文化精神的核心载体。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各个单元都设计了一定的关于革命文化的切入点位,为教师结合革命文化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切口。教师需牢抓这些切口,实现阅读与革命文化的融会、协调、统一。语文教师应对教材的各阅读篇目形成清晰且完备的认知,具备一双“慧眼”,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明确应在何处进行革命文化基因的提炼,应当以何种形式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研究能否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迁移等。对于着落点位,应及时在课本上进行批注和记录,课余时间对标注处加以补充和完善,全面厘清教学思路,结构性及系统性落实革命文化教育工作,使革命精神流淌于学生脑海与心间。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这篇文章讲了1939 年的齐会战斗中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人事迹。该文章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元素。教师需以课文内容及主题为统领,通过讲解白求恩的救人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分析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白求恩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无国界的战士,学习到他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讲讲齐会战斗的相关故事,感受我党是如何巧妙与敌人展开周旋的。教师通过深入提炼课文中的革命文化基因,传递革命能量,弘扬革命精神,让学生受到全方位及全过程的熏陶和感染。

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延展革命文化资源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数字赋能”,体现“教育的现代性”。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下,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为广大语文教师创新阅读教学提供了机遇,亦为与革命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全新的渠道。课堂中,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经典革命影视、书籍或者音乐,打造更为生动、立体的学习环境,驱动学生沉浸式地学习革命文化;抑或利用信息技术搜索革命文化资源,索引革命文化故事、党史等,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等,为阅读教学全面赋能。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拓展阅读,抽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阅读近现代革命文学作品,如《红岩》。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重要节点,充满了战斗精神和先进思想,能够为学生展示革命文化的原貌,让他们感受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拼搏精神。在具体教学中,可基于信息技术展示作品的思维导图,理清故事线,为学生理清革命事件的历史脉络;也可以展示一系列经典革命电影、纪录片等,带领学生沉浸式学习,近距离感悟。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也可以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创建沉浸式的革命文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如通过VR 眼镜带领学生模拟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走进那个艰苦且充满激情的战争年代,学习革命者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四、学习任务群引领,剖析革命文化内核

根据新课标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正确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和目标,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解语文知识,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理念与方式方法。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崭新的优化空间。基于阅读课设计多项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课文学习,通过合作讨论、个人思考、资料查阅等,在任务的引领下逐步剖析文章的内涵,解开其蕴含的革命文化内核,使其形成更为深邃的认知触碰和精神感悟,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完成任务群教学后,教师再及时汇总,探析细节,解决遗留问题,帮助学生完整地捕获革命精神品质。

以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一课为例。《金色的鱼钩》以朴实动人的语言呈现出一个舍己为人、不畏牺牲的老班长形象,蕴含了浓厚的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基于课标要求及课程性质,教师可以以任务群引领,从抓住课文主线、品读细节描写、探析“金色”韵味三大角度着手,驱动学生进一步吃透文章主题,窥探文章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单说明故事情节及主要内容。任务二:标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领略老班长对小战士深沉的爱。任务三:找出有关“金色”的句子,反复咀嚼,说说“金色的鱼钩”所映射的革命精神。立足任务群,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及具体步骤,自主且深层次地展开文本剖析,在前两个任务中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革命军人形象,在第三个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深入领会金色鱼钩不忘初心、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象征意义。这种通过自主剖析文本而得出的结论、收获的道理、品出的革命精神,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而言无疑更为深刻和深远。

五、革命文化案例生成,融汇革命文化理念

文化自信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阅读教学离不开案例和故事的支撑。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也上演着数不清的革命故事,如刘胡兰、董存瑞、江竹筠等,他们或不惧威胁,勇于斗争,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而这些人物故事广泛存乎课文之中,镌刻于语文教材的各个板块。由此,语文教师应紧扣教材生成典型的革命文化案例,案例可源于史料,也可以源于影视、小说等。在高潮或者精彩部分,再以感人肺腑的语言、相得益彰的音乐加以串联,将学生代入故事背景之中,使其站在人物角度感其所感、悟其所悟,帮助学生深抓革命文化精神,逐步培养相关人文素养。

如三年级课文《一个粗瓷大碗》,其从一个“粗瓷大碗”角度反映了革命英雄赵一曼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品质。中段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虽然对赵一曼颇有印象,但了解不多,更遑论发生在她身上的革命故事。因此,教师可以从赵一曼的少年时代讲起,从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到“学生领袖展现风采”,再到“投身革命圣地深造”,最后到“英勇牺牲”,为学生娓娓道来,情至深处,以情深意切、慷慨悲昂之音加以串联,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扣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情感,使其在故事中更为深刻地感受革命英雄的事迹,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精神。背景故事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脱离了背景,则难以进一步代入课文场景,因而在革命文化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须广泛呈现背景元素,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支撑学生从多角度品析文章的精神内核,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推行革命文化活动,传承革命精神内涵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一环。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为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素养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课内外主题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学习革命文化,感受其魅力,领悟其精神。如在班级层面,课内可以阶段性组织党史诵读、革命文化手抄报等充满文化韵味的主题活动;在课外,则可以组织大型革命文化追思活动、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革命精神熏陶,爱学乐思,自觉传承。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四渡赤水》《大渡河》等经典影片,演绎《小英雄雨来》《手术台就是阵地》等经典故事,或写一写关于革命文化的作文,感受革命精神,写下革命体悟。同样,结合地方文化,弘扬本土革命文化,也是文化自信素养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传统,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当地的革命英雄、红色经典等作为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示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革命文化,也可以以周围的景区、博物馆等为载体,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悟革命文化精神,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心,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基因。

七、持续性评价体系导航,反馈阅读教学成效

要关注文化自信素养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阅读教学效果,评价环节必不可少。有效的评价体系起着重要的反馈、诊断及调节功用,对阅读教学的优化改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应当构建真实、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革命文化受教表现,形成客观、有效的反馈。针对革命文化阅读教学,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需将学生的革命文化精神、人文理念、文化自信纳入评价指标,确保这些方面的发展与阅读教学目标同等重要。另外,教师应使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受教表现,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教师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革命文化学习情况,帮助教师找到问题与漏洞,并施以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如在《金色的鱼钩》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评测设计一系列简答题,检验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如“你从本节课中领略到哪些革命精神?形成了哪些深刻的见解?”“你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应具备哪些优良的品质?”另外,辅以自评、互评等手段,进一步反映学生在学习任务群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关注其是否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感染,是否形成了甘于奉献、不畏艰难的革命品质等。教师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深入思考教学过程、策略和成果,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此过程中,教师不可游离于课堂之外,应善于收集与课堂评价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学生的活跃度、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面,并通过全面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思考过程获得更详尽的信息。教师获取评价数据之后,及时加以分析和总结,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如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等,确保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革命文化不管是对学生民族观念、爱国意识的塑造,还是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的培育,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和作用。在新时期,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语文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使命也进一步凸显。语文教师只有深刻意识到革命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革命文化基因,组织多元化革命主题活动,才能有方向、有方法地结合革命文化进行教学,也才能切实保障学生在革命文化的学习中取得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阅读教学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