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提升研究

2023-02-20冯依然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情感

冯依然

(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职思政课”)要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和期待,需要提升课堂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习近平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高职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主体亲和力强弱直接影响着高职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的强弱。而情感亲和力是构成高职思政课教师主体亲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主体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价值。

1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内涵与特征

亲和力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法宝,属于人的社交能力范畴。将“亲和力”运用于高职思政课之中,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获得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1 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高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要想科学探讨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提升问题,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亲和力”“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什么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等基本的理论问题。

1.1.1 亲和力的基本内涵

“亲和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化学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亲和力”一词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化学学科之中,而是被广泛使用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中,并且被赋予了新的意蕴。“亲和力”一般是指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方式或手段,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力量。简单地说,“亲和力”是指个人所拥有的一种让自己具备个人魅力,让其他人认同、尊重你,愿意和你交往的力量。

1.1.2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表现为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的亲近感、趋同感和接受度。”[3]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教育对象具有的一种综合力,表现在主体亲和力、客体亲和力、介体亲和力、环体亲和力四个方面。这四种要素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教育主体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则起着关键作用。

1.1.3高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基本内涵

“一般地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本质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亲和力。”[4]由于高职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主体,那么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关键在于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高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主要包括情感亲和力、理论亲和力、语言亲和力、人格亲和力四个方面。所谓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即高职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投入真挚的感情所产生的情感亲和力;所谓高职思政课教师理论亲和力,即高职思政课教师运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理论使得学生认同、尊重所形成的理论亲和力;所谓高职思政课教师人格亲和力,即高职思政课教师依靠个人优秀人格魅力所形成的人格亲和力;所谓高职思政课教师语言亲和力,即高职思政课教师使用准确科学、生动优美的言语所展现的语言亲和力。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主体亲和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基础因素。

1.2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只有真正了解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基本内涵和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情感亲和力以及怎样才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问题。

1.2.1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基本内涵

“情感是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以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5]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是指高职思政课教师利用自身的热情与温情,关心、理解、信任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增强亲近感与认同感,进而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积极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与感情,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需要问题。

1.2.2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基本特点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力量,具有情感性、感染性以及不稳定性等基本特点。

首先,情感性是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首要特征。亲和力的关键在于“亲”,而“亲”的根本在于“情”。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情感性是教师凭借自身的情感魅力创设大学生喜欢的高职思政课堂人文情境,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给学生留下美的感受,学生的情感期待得到满足,真正实现入耳、入心、入行。

{XmlDocument xmlDoc=new XmlDocument();//定义一个XML文档对象

其次,感染性是指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通过自身神态、言语和动作等外部信号传递给受教育者,使青年大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受到震撼的特性。情感性是感染性的前提,感染性是情感性的结果,这就是说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情感、富有情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能够感染感动学生。“说服对象如果对说服者产生喜欢、认同的积极感,这种好感就会泛化到他所传播的说服信息上。”[6]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投入真挚的情感,再借助丰富的情感语言和协调的肢体动作,思政课堂就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教育感染,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最后,不稳定性是指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不仅要受到教师自身的情绪、意志的制约,而且要受到学生个体表现和众多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现强弱不均匀的特性。例如,高职思政教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影响下,更容易关心、理解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同时,在这种良好教学氛围中,任课教师宣讲的激情会更加高涨,讲起课来会更生动、更具有情感魅力和情感亲和力。当教师在消极的课堂氛围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不能与学生共情、忽视学生感受等问题,从而消解教育主体情感魅力和情感亲和力,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理性平和的教学心态,增强自身的情感魅力和情感亲和力,实现有效感染学生、感召学生。

1.2.3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重要作用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7]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当然也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增强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高职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以及充足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吸引学生、感召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情感需求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投入真挚的情感与真心的关爱,用心感化学生,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通过双方的交流互动,一方面促进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与崇拜,推动学生打开心扉,诉说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促进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需求问题。

最后,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的大学生基本为“00后”,虽然已经成年,但是“温室里的花朵”刚刚从封闭式管理的高中迈入自由开放式的大学,辨别是非的能力依旧不足,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偏差。因此,在面对感情、人际等各方面问题时,仍然缺乏理性判断和理智处理问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年大学生们给予正确的引导。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有助于教师用爱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

2.1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和线下走访发现,某些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情感亲和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注意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代沟大,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高职思政课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有针对性地传授思政理论,提升教学效果。第二,经常采用生硬灌输式教学模式,“身份感”重,导致学生不能真正亲近老师,也无法认同其传授的理论,师生关系不和谐。高职思政课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使思政理论知识充满时代气息,采用富有乐趣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思政课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亲密接触,更好地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亲近,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第三,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导致教师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只是理论知识的“搬运工”,而不是其学习生活上的促进者,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与关爱。第四,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品质,缺少与情感教育的实际联系,解决学生情感问题的经验不足。

2.2 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不注意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与学生代沟大,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缺乏平等意识,不尊重学生情感。第二,经常采用生硬灌输式教学模式,“身份感”重,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未能真正做到在情感上亲近学生,没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式,思政课堂缺乏活力与乐趣。第三,未能从“知识源泉”向“心灵导师”转变的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未能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与需求,没有真正关心、理解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日常交流。第四,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品质,缺少解决学生情感问题的经验,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对思政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充分,教师的情感教育行动落实不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生活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不能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理性解决自身的情感问题。

3 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提升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国家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2]优秀的高职思政课教师总是能够关心关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来解决学生的情感需求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平和理性心态,助力学生走向光明未来。培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增强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人格

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践行“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从而使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使学生自身的潜能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体罚”一词屡见不鲜,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权威与对学生的体罚是成正比的。但是,在表面压服学生之下,无疑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尊严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高职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进行身心施暴。另一方面,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能一味放纵,而是要采取理解与包容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为引导与批评教育,获得学生的信赖与理解。例如,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某些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思政课,上课玩手机、打瞌睡,平时作业抄网络,期末考试就“临阵磨枪”“应付应付”,甚至极个别同学抄袭别人的试卷。这一类同学的行为当然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告诫同学们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学习不积极、思想不正确的个别同学,教师要在尊重他们人格尊严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从根本上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各展其长,而且能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情感亲和力。

其次,尊重学生的情感。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的情感与想法有时难以理解。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个有想法、有感情的独立群体,在某些阶段的情感虽不太成熟,但有其一定的原因。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分析事情的原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几乎被网络笼罩,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络购物,抖音、微博、快手等娱乐消遣,以至于他们表达思想的方式更侧重于网络化,个人价值观更容易被铺天盖地的消极网络信息所歪曲。与此同时,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接触新鲜事物,学会角色互换,体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思想观念,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帮助学生勇于流露心声,热爱生活。只有这样,高职思政课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自身的情感亲和力也才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最后,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独特”一词带给他们的思想冲击更为根深蒂固。新时代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感受着平等的社会氛围带给他们的福祉,所以他们更加崇尚自由,更加追求个性独立。面对一群渴望独立但却缺乏独立行动的大学生们,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追求独立个性的愿望,尽最大能力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帮助学生培养自信阳光的心态,使学生逐渐实现自身的价值。可见,尊重学生是维系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高职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真正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教师的情感魅力,从高校思政课堂上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3.2 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指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的一种价值取向,内在尺度是对人的尊重、理解和肯定,并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8]高职思政课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为指导,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着力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情感亲和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立足学生的情感特点与需求。近年来,高校学生因为情感受挫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频频出现,我们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应该探寻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解决路径。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并且复杂的情感世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强烈的个体成就意识与薄弱的情感调适能力之间的矛盾;高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促使学生形成了追求舒适安逸的自我情感状态,相反,实现理想抱负的社会情感状态则出现了普遍淡化的现象;由于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以及就业趋势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出现了自卑、社恐、猜疑等心理障碍,导致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表现出了强烈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同时,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倾向于期望拥有稳定的友情与爱情、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等方面。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关怀行动,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其次,关心、理解、信任学生。面对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拥有着丰富情感的青年学子,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时刻关心、理解、信任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关心学生就要时刻为学生着想,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答疑,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理解学生就要学会将心比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行为的动机与个人的需求,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并以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们、欣赏他们。信任学生就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与潜力,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个人表现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教师用真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会更倾心于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从而更好地茁壮成长、披荆斩棘。

最后,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平和理性心态。健康平和理性心态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以及社会问题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智客观、理解信任、尊重自爱、心平气和等心理状态和品质。由于大学生的情感丰富复杂且不稳定、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价值观尚未成熟定型、心理焦虑与心理问题经常发生等特点,部分大学生逐渐形成了消极失衡的心态。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与疏导的培训,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问题,掌握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定期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将培养健康平和理性心态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3.3 关注情感教育,重在身体力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真实、多彩的情境里健康发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但是,个别高职思政课教师尚未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品质,学生的积极情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沉迷游戏与网络、消极抑郁情绪萌生等不良问题。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借助于思政平台,传授思政理论,使学生坚定信念,而且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亲和力,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善于运用理论解决学生现存的情感问题,培养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新时代大学生。

首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新时代下,多样性的娱乐交友软件席卷而来,“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自媒体的主力军与后备军,已经变成具有全球性视野、多元化思维、个性化表达的成年人。与此同时,方便快捷的网络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不少垃圾信息与虚假信息肆意传播,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容易迷失自我,沉迷网络。这时,就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发挥育人功能,指导大学生辩证看待网络,客观认识自我,发现个人潜能,克服自身不足,更好地处理个人学习生活问题,规划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幸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观察事物,认清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自我,评估自己与伙伴间的关系,培养沟通交流意识;察觉异性思维差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勤奋好学的品质;运用多种工具发掘自身的潜力,提高就业能力。

其次,加强沟通交流。新时代的大学生渴望独立、追求自由但又情感脆弱、依赖性强。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信赖的教师,就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的困难与疑惑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高职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课上的宝贵时间,在确保教学语言逻辑清晰、准确科学的基础上,尽量避免采用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用富有理性而激情的语言宣讲马理论,必要时也可以穿插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比如“点赞”“格局打开”“YYDS”“内卷”等活跃课堂气氛,使晦涩难懂的理论内容“活”起来。这样可以使高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真正做到与学生同频共振,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亲近,由此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亲和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例如,教师在课间十分钟可以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对话,询问一些他们的基本情况,或者目前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四六级备考与通过情况、教育实习情况、考研意向与准备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能够起到增进师生情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外时间也可以通过思政理论课班级微信群或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分享教学资源、进行主题讨论;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思政汇演活动;积极参与学生举办的辩论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通过课上课下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习困惑、情感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也可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亲近感,重塑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起到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情感亲和力的效果。

最后,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情感需要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感需要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亲情方面,父母期盼子女成才,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太多心血,寄托了太多希望。但是这份爱有时过于沉重,并且缺少了理解与宽容。这不仅要求父母应该多给予精神关爱,而且也要求子女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这份爱。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教育大学生们,耐心对待亲人的关怀,控制住自己的小脾气,好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用宽容缩小与父母交流的鸿沟。在友情方面,由于大学生缺乏成熟的心理,在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把握不了分寸,导致大学生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误解而感到孤独寂寞,甚至会走向极端。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同学,用宽容之心包容同学,学会与人沟通的方法技巧,这样才能收获真挚的友情。在爱情方面,大学生由于意志不坚定,心理不成熟,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为了恋爱而恋爱,并且有些同学成为了典型的恋爱脑,整天花前月下而迷失自我,沉迷甜言蜜语而忘记眼前生活,同时大学生在面对失恋时,更是缺乏正确的态度,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指导他们不要盲目恋爱,也不要盲目自卑,要坚强面对感情的失意,捕捉生活的美好。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上述三个方面情感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动,教师的情感亲和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 结束语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说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情感亲和力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有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提升“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认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课堂的获得感。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着力提升自身情感亲和力,以便更精准地指导教学实践,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把思政课打造成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情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