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3-02-20陈意新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陈意新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财经商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相结合,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就业服务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产教融合也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和合作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因此,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以期为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将了解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我们将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情况,包括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内容、合作效果等,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1 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

1.1 产教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指产业和教育两个领域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1]。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与学校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1.2 校企合作的概念与内涵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一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教育目标和利益,通过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共同实施教育过程、共同评价教育效果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和企业分别扮演了教育的提供者和实践者两个角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企业则主要负责提供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如何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3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关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校企合作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明了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深化产教融合强调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融合、生产实践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新时代下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2]。在此背景之下,高职产教融合模式势必会迎来极大的挑战。当前,国家给职业教育提供很好的平台,密切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3]。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以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2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2.1 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及其角色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及其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涉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政府、行业组织以及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参与主体[4]。首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其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再次,政府和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行业组织则通过提供行业标准和专业指导,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最后,学生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以上参与主体及其角色的转变,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作用,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2 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等[5]。其中,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实习生。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则提供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技术研发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则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如何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3 校企合作的成效与问题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在合作模式上,大多数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传统的实习和就业合作阶段,缺乏深度融合。这既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校企联合办学、共建实践基地等,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重要途径[6]。在企业参与度上,虽然很多企业表示愿意参与职业教育,但实际上参与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的收益预期不明确,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是校企合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合作协议执行上,虽然很多学校和企业都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协议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执行措施和评估机制。因此,如何完善合作协议,确保其有效执行,也是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其现状和问题,才能找到解决之道,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

3.1 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从目前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策驱动、利益驱动和责任驱动三个方面。然而,在这些驱动力背后,存在一些制约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因素。首先,政策驱动方面,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部分企业对政府政策的响应度不高,导致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其次,利益驱动方面,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往往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如果合作项目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或技术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此外,部分学校在合作过程中过于强调自身的利益,导致企业负担过重,从而减弱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最后,责任驱动方面,虽然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双方的责任界定并不明确。这使得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责任不明确、责任逃避等现象,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3.2 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健全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在推动教育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仍存在一定的不健全之处。首先,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往往承担了大部分责任,而企业则缺乏积极参与的动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并没有从合作中获得足够的利益,甚至有时会感到负担过重。因此,如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合作的主体之一,是当前校企合作机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合作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往往存在资源不对等现象,学校的教育资源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企业的实践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导致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再者,合作缺乏长期稳定性。当前的校企合作多为短期行为,合作关系不稳定,缺乏长期规划。这主要是因为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合作关系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3.3 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表明,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实习实训、就业推荐、课程开发等方面,这种合作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首先,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容易导致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实习实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依赖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忽视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校企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容易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在寻求与企业合作时,过于关注企业提供的资源,而忽视了校企合作的实质。这导致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进一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3.4 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果。首先,现有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过于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考核,忽视了教育质量的评价。这导致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过于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教育效益。这种短视行为容易导致校企合作的浅化和异化,使得校企合作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其次,评价体系中对于校企合作的过程和结果缺乏量化和细化的评价标准,这给评价带来了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同的评价者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立场,对校企合作的效果做出不同的评价,这无疑削弱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校企合作的动力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校企合作的动力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权益,提高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奖励资金等方式,激励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政府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学校也应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7]。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校企合作的动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4.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关键任务。在此背景下,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双赢[8]。首先,校企合作的意识形态问题需要解决。许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往往只是从短期的利益出发,缺乏长期合作的意愿和计划。而学校方面,对于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往往只是把企业当做实习基地,缺乏深度的合作。其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问题也需要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二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模式,鼓励企业与学校在教学、科研、实习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合作;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通过对校企合作效果进行评价,激励企业与学校深化合作关系。

4.3 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能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9]。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总的来说,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4 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在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应当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校企合作对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企业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对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等因素。其次,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强大的数据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机制,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评价结果公示机制,以接受社会的监督。最后,应当注重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因此,评价体系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优化。这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灵活、动态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校企合作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是推动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10]。

5 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着缺乏量化和细化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者可能做出不同的评价等问题,这无疑削弱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以上对策及建议的实施,我们可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激励企业与学校深化合作,丰富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政策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