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合作调查》为例
2023-02-20孟凡会丁素云
孟凡会,丁素云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引言
实践类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依托[1],无论是工科还是商科的大学生,只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重视,《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在此背景下诞生。
《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主要与政府部门或调研公司合作,承接适合大学生的社会及市场调研项目,围绕具体调研项目,编写项目大纲、培训手册,并据此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并指导大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旨在通过调研项目实践,锻炼大学生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团结合作等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方式认识市场、了解社会。《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没有的个性特征:首先,《合作调查》涉及综合性知识。该课程包含三个阶段,前期调研准备——中期调研实施——后期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以及总结。前期调研准备需要进行调研背景、目的分析,问卷设计、人员、费用安排以及人员培训,这些环节涉及了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中期调研实施涉及沟通、谈判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后期分析和总结阶段涉及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知识。正是课程的综合性特征,使得《合作调查》能够综合锻炼大学生的各项能力,真正发挥课程作用;其次,《合作调查》课程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该课程的开展涉及到企业、大学生、学校以及社会调研对象多个主体,需要多方努力、协力合作,课程才能顺利进行。课程的综合性、参与主体多样性以及实践性,使得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存在较大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大学生以往的上课方式,所以增加了课程难度。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实践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和个性特征,他们有自己的课程选择偏好,要想发挥《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作用,提高课程效果,提升大学生合作调查实践能力必须所以要重视大学生的课程参与意愿。但是,当前研究中对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研究较少,以《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更少,所以研究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实现性,基于此文章展开研究。
1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假设和变量选择
《合作调查》是社会实践课程,拥有社会实践课程的普遍特征,所以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影响因素,也是影响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表2-1所示其中有84.28%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因素会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74.2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因素会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6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因素会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意愿,有30.19%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因素会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较少的大学生认为大众传媒和其他因素会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大学生个人因素、教师因素、以及课程特性也会影响其课程参与意愿,所以在大学生《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主要从个人因素、课程特性、教师因素、学校、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角度进行分析。
1.1 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从需求与动机的关系来看,大学生《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参与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引起,所以要考虑大学生对课程的内在需求。章燕,刘中华(2022)指出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要注重调动他们的精神需求力量[2]。只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求,以大学生为中心,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生对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需求可以从能力提升需求和素质提升需求两个方面来衡量。
1.1.1 能力提升
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伸,主要起到锻炼大学生能力的作用,蒋苓利,刘欢,于洪宇(2022)指出实验实践,不仅能促使大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验证,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3]。焦会银(2021)也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根据本体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主体意识能动性的的觉醒[4],所以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能动性。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可体现在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中,《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是市场调查类课程的延申,主要涉及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并且《合作调查》需要与甲方以及调研对象交流,还能锻炼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由于,合作调查一般工作量大、周期较长,一个人无法完成所有工作,需要小组合作,因此还能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所以为了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也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由此提出假设H1。
H1:大学生能力提升需求对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1.1.2 素质提升
《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所接的项目,一般属于社会性调研,这使得大学生能够走出大学校园,了解社会现状。很多大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真题真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也能使其明白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由于大学生没有踏入社会,也没有工作经历,《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可以让他们提前体验工作,锻炼自己吃苦耐劳、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困难的精神,由此提出假设H2。
H2:大学生素质提升需求对其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1.2 课程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不同课程在知识框架、知识类型、难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同的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科思维,偏好数理类课程,有些则偏好文科类课程,《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兼具理科与文科类课程的特性,同时有自己的课程特色,所以可以从课程难易程度、课程学习的时间成本、课程学习的精力成本、调研条件好坏、调研项目的重要性程度等方面来衡量。一般情况下,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课程越难学习,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就越小,反之学习意愿就越大;从学习效率与效果的角度看,掌握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越少,所耗费的精力越少,越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学习;调研条件较好,如天气、气候条件好,调研地点环境好也有利于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对于非常重要的项目,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够吸引大学生学习,由此提出假设H3。
H3:课程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1.3 教师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教师是课程参与重要者之一,是课程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方法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许锋华,陈俊源(2021)在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中指出教师课程领导力能助益学生学习,其中的教师课程实践力在课程思想、课程设计、课程实时中都发挥作用[5],所以在《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中要注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挥。夏川生(2020)指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会影响教师课程实践的质量[6],教师课程时间的质量又会影响大学生的课程体验感从而影响其课程参与意愿。
《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需要校外作业,面对的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老师不仅应该关心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安全等后勤工作。知识传递方面,主要集中于调研培训,培训体系越完善、培训内容越全面,越能降低调研实践的执行难度,有利于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后勤工作,除了涉及大学生的食宿等内容,还涉及精神鼓励和关心安全等,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饮食和住宿条件越好越能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心也能够促使大学生增加参与意愿。教师对于调研项目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其参与意愿,教师对项目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项目的态度,从而影响其参与意愿,综上,教师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由此提出假设H4
H4:教师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1.4 社会、学校以及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根据“社会人”假说,人的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公众、学校、社会媒体环境等方面。社会中的企业人才需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所以会影响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培养,社会对合作调查调查人才产生巨大需求,会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调查》社会课程实践。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接受学校的管理,若学校重视《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会增加宣传力度、并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这些都会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课程。此外大学生会从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也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当大众传媒中关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信息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对于参与《合作调查》实践的评价是正面的,处于大众心理,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实践课程。综上,提出假设H5、H6、H7。
H5: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H6:学校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H7:大众媒体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1.5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变量选择
综上,从个人、课程特性、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大众传媒六个角度研究大学生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变量选择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变量选择及处理表
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1 数据的收集
2.1.1 样本数据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取样本,共收回有效问卷159份,由于《合作调查》是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所以调研对象为经管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样本中男性50人,占比31.45%,女性109人,占比68.55%,男女比例的差异主要源于经管类专业男女比例存在差异,所以样本的性别方面有代表性,年级中大一5人,占比3.14%,大二91人,占比57.23%,大三56人,占比35.22%,大四占比4.4%,由于实践课程主要集中于大二和大三学年,所以年级也具有代表性,专业方面工商管理37人,占比23.27%,市场营销80人,占比50.31%,物流工程1人,占比0.63%,旅游管理25人,占比15.72%,其他经管类专业16人,占比10.06%,专业基本涵盖了经管类的专业,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综上,所选取的样本代表性较强,样本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基本情况
2.1.2 信度及效度检验
文章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通常用Cronbach’s α来表示,代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情况、稳定性和可靠性情况,且Cronbach’s α>0.7时,则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很好;若0.35<Cronbach’s α<0.7,则内部一致性可接受,若Cronbach’s α<0.35,则内部一致性差,应拒绝。KMO值用来表示题项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值大于0.7,表示可以接受。如表3所示,Cronbach’s α值为0.845,所以问卷的信度较好,KMO值均为0.777,所以效度较好。
表3 量表信度、KMO分析
用Spss20.0对模型进行Hosmer和Lemeshow检验,当p值大于0.1说明拟合度较好,如表4所示p值为0.948,所以拟合度较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表4 Hosmer和Lemeshow检验
利用SPSS20.0对所调查的159份数据进行进行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见表5所示,分析过程中认为p值小于0.1,则通过显著性检验,反之不通过。
表5 大学生《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分析表
1.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个人因素变量的p值为0.035,所以显著,能力提升中数据收集能力的p值为0.026,通过了5%水平的统计检验,对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数据分析能力的p值为0.089,通过了10%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8.520,所以有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没有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需求的8.520倍,对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报告撰写能力的p值为0.018,通过了5%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93.690,所以有报告撰写能力提升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无报告撰写能力提升需求学生的93.690倍,对社会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沟通能力的p值为0.035通过了5%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18,所以有沟通能力提升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无沟通能力提升需求学生的18倍;团队合作能力的p值为0.060通过了10%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19.886,所以有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无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需求学生的19.886倍,对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协调能力的p值为0.077通过了10%水平的统计
检验,OR值为24.514,所以有协调能力提升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无协调能力提升需求学生的19.886倍,对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的p值为0.187大于0.1所以不显著,综上,大学生对有挑战性、偏向管理方面、有具体技能的能力需求更加注重,并且这类需求的提升能够促进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
素质提升方面,认识社会现状的p值为0.060通过了10%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14.072,所以有认识社会现状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无认识社会现状需求学生的19.886倍,对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吃苦耐劳的p值为0.009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276.232,所以有吃苦耐劳品质锻炼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是无吃苦耐劳品质锻炼需求学生的276.232倍,对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有较大影响。
2.课程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课程难度方面,以课程难度大作为参照,课程难度适中的p值为0.007,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课程难度小的P值为0.143所以不显著,说明课程难度适中有利于促进课程参与意愿;调研条件的p值为0.024,通过了5%水平的统计检验,对课程参与意愿有一定影响;课程时间成本、课程精力成本、项目重要性的p值分别为0.604、0.452和0.300,均大于0.1不显著,与传统认知相悖,通过访问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如果真正能够获取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他们乐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教师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教师因素方面,提供培训的p值为0.091,通过了10%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5.729,所以,提供培训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是不提供培训的5.729倍;关心食宿的p值为0.020,通过了5%水平的统计检验,OR值为91.108,所以关心食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是不关心食宿的91.108倍。教师对项目重视程度的p值为0.058,OR值为11.931,所以老师对项目越重视,越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精神鼓励和关心安全的p值分别为0.450和0.166,不显著,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更注重实际获得感的影响。
4.社会、学校以及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学校对项目重视程度的p值0.030,大众传媒传媒p值为0.025,均通过了5%水平的统计检验,而社会影响的p值为0.149,大于0.1所以不显著,与传统认知有一定差异,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社会因素的关注相对较少。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文章以159名经管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大学生个人因素、课程特性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大众传媒等6个方面对大学生《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在个人因素中,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认识社会现状以及吃苦耐劳等变量是显著影响其课程参与意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一变量没有通过统计检验,不是《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在课程特性因素中,课程难度、调研条件变量是显著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其中课程难度适中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课程难度小反而促进作用小,课程时间成本、课程精力成本、调研项目重要性等变量没有通过统计检验,不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在教师因素方面,提供培训,关心食宿,老师对项目重视程度等变量是显著影响其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当培训内容全面、培训质量高、食宿环境好、教师重视程度高时,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强烈;精神鼓励和关心安全两个变量没有通过统计检验,不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四,学校对社会实践课程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大众传媒是显著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社会影响没有通过统计检验,不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3.2 对策
3.2.1 明确大学生课程需求
在社会实践课程开始之前,通过访谈或调研的方式,了解不同学生对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需求和期望,对于有明确社会实践课程需求的大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任务,对其某方面的能力重点进行锻炼,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比如部分大学生希望锻炼协调能力,就让他做组长,有些大学生对数据分析感兴趣,让他负责数据分析模块内容。对与课程需求不明确的大学生,要向他们传输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确《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对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加深社会实践课程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课程参与意愿。
3.2.2 做好课程设计
《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太难和太容易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都不大,太难会打击学生积极性,太容易则没有挑战性,对能力提升帮助不大,所以要使社会实践课程的难度保持是适中,首先在社会实践课程培训过程中,做好教案设计,将合作调查的流程、目的、意义概述清楚,调研方法和注意事项都阐述清楚;其次,在选择合作调查项目过程中,要注意项目本身的难度和挑战性,选择大学生比较感兴趣、难度适中且能够锻炼大学生能力的项目,并且最好选择对社会有意义的项目,从而提升项目的重要性。
3.2.3 发挥教师的作用
《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本质还是教学,只是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将社会作为大教室、大课堂,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首先做好课程培训工作,利用自己的理论经验、实践经验、根据项目特性,制作培训素材,同时在调研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给予实时指导;《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由于需要考虑项目周期、第三方合作对象时间安排、大学生其他课程的安排,以及经费安排等,所以时间相对紧张,每天的形成安排较满,工作量较大,而且属于校外作业,因此做好后勤保障比较重要,做好食宿安排,能够保证学生较好的休息,保证工作效率,提高社会实践课程参与度,同时教师要重视社会实践课程,并且不断对学生强调社会实践课程项目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意愿。
3.2.4 发挥学校和大众媒体的作用
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给与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合作调查》开始前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动员大会,从而增加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还可以给予适当补贴,通过物质奖励形式促进大学生的参与意愿,还可以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彰,通过精神激励,增加他们的参与意愿。
大众媒体来说,首先大众媒体应该对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给予正面评价,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应,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意义;其次,大众媒体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如大众媒体与高校合作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获取市场信息,从而方便大学生《合作调查》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从而提升大学生课程参与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