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高原”上如何崛起更多企业“高峰”
2023-02-20储东涛
储东涛
党的二十大发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号召,这对江苏而言不仅是大好机遇,更是严峻挑战。挑战聚焦于,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缺少更多能够真正引领国内外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流企业,因而在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兄弟省份相比较中已经明显落后,可谓软肋显露、短板突出,已经到了必须敢于正视、高度重视的时候了!江苏无疑要以党的二十大的相关纲领性论述作为根本遵循,下决心采取各项有效举措,推动经济“高原”上崛起更多企业“高峰”,从而强有力地挺起腰杆,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篇章。
江苏经济“高原”上缺乏更多企业“高峰”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之强弱密不可分,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柱。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首要目标是“经济强”。“经济强”是“强富美高”的奠基石和显示器,“经济强”应当立足于“产业强”,“产业强”则不仅应深深植根于“企业强”,而且要在市场竞争中扎实彰显为“企业强”。然而,恰恰在“企业”这个微观基础上江苏却“大而不强”,这就是江苏必须正视和重视的短板或弱项。2022年8—9月,有3张“500强企业”排行榜陆续发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江苏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世界500强”榜单。2022年8月3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反映了全球最大企业最新发展状况,我国上榜企业共达145家(包括港台),较上年增加2家,第三次超过美国(124家)而蝉联榜首,其中内地达到137家,比上年增加2家。内地之中,北京列第一达54家,广东列第二达17家。为更好地进行我国头四个经济大省之间的比较研究,我们把广东等四省的入榜企业及其位次列成表1、表2如下:
表1 2022年广东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及其排位情况
表2 2022年浙江、山东、江苏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及其排位情况
表1、表2告诉我们,2022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广东达17家,浙江9家,山东6家,江苏3家,广东为江苏的5倍多,浙江为江苏的3倍,山东为江苏的2倍。而且,前三省都比上年各增加1家,唯独江苏比上年减少1家(作为国内专业零售行业的典型代表企业,苏宁易购在连续5年入围“世界500强”之后于2022年出局)。因此,江苏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最近几年来呈明显的波浪形——由2020年的3家增加到2021年的4家然后又下降为2022年的3家,而粤、浙、鲁三省都是持续上升型。江苏与粤、浙、鲁的差距明显拉大。而且,江苏进入的3家全是民企,没有1家是国有企业。
其次,“中国企业500强”榜单。2022年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简称“中国企联”)在京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1次向全社会发布该榜单。在这张榜单中,江苏共有44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恒力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位,为苏企最高位次,其2021年营业收入达7323.45亿元。但是,江苏入围数量少于北京,以及广东、浙江、山东,位列全国第五。
再次,“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022年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这是该机构连续组织开展的第24次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调研结果。该榜单对江苏而言最为亮眼,反映了江苏民营企业在全国所处的突出地位。“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高达 263.67 亿元,京东集团、阿里巴巴和江苏的恒力集团分别以 9516亿元、8364亿元、7323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前三。江苏上榜企业达92家,占全国18.4%,位居第二,仅次于浙江。但为了更好地反映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变化情况,笔者搜集了最近十年的数据列成表3如下:
表3 最近十年江苏、浙江、广东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变化表
表3清晰地告诉我们,作为全国公认的民营经济第一大省,浙江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是“又多又好”,至今已连续24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江苏2012年“入围”企业比浙江少34家,2015年更比浙江少40家。到2021年,浙江进入96家,江苏进入92家,江苏比浙江还少4家,说明江苏民企在全国民企经营业绩排队中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当然,2022年浙江进入107家,江苏仍为92家,江苏与浙江的差距又拉大了);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并不多,2012年只有27家,然后逐年增加,到2021年上升到61家,2022年又下降为51家。2012年,江苏入围企业比广东多81家,到2022年,江苏仍比广东多41家。因此,总体而言,江苏民营企业实力还是强于广东。
综合以上三张榜单,江苏在与广东、浙江和山东省拥有“头部企业”或“龙头企业”方面的优劣势,可详见表4:
表4 粤浙鲁苏在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榜单入围数单位:家
表4表明,在我国头四个经济大省中,江苏企业在入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方面,都是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唯有在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方面拥有仅次于浙江的突出地位,展现了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明显优势。但总体而言,江苏“头部企业”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迫使我们深刻反思。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深领悟“十六字标准”
党的二十大把十九大提出的“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要求一改而为“加快建设”,说明我国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已从“培育”阶段跨入了“建设”阶段,任务更加紧迫了。但是,什么叫“世界一流企业”?有没有判断或衡量标准呢?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六字标准”,并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十六字标准”不仅吸收了包括麦肯锡公司等国际咨询企业在内的一些评价标准,而且根据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突出了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表述,使其标准更加完整准确。现在,党的二十大向全国发出号召,就是要建成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品卓越”。它是企业的硬实力,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是基业长青的先决条件。必须让“质量至上”成为企业的最高准则,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观,把质量意识升华为质量自觉、质量行动。只有坚持高质量标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才能创出品牌,才能进入品牌系列。必须坚持质量文化引领,把文化传承融入产品创新之中。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自我更新,能为产品升级换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使每件产品都体现出对消费者的尊重。
“品牌卓著”。它是企业的软实力,必须以“产品卓越”为坚实基础。品牌的生命在于质量。现代经济的一大特征是“品牌为王”,品牌的魅力在于它能使产品(服务)的价格在其价值基础上放大,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品牌的形成,是人们对品牌的精心投入、持久打磨和消费者对品牌认同度的提高,因此,品牌既是附着于高质量产品(服务)载体之上的标识,又是可以与国家(地区)自然、人力和文化资源进行高度集聚、科学配置和合理整合从而带来超额利润的载体。同时,有规模不一定有品牌,但有品牌就一定会有规模。因此,只有以极端严谨的作风对自己的产品(服务)精益求精,才能在产品质量上不断进步。通过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在市场竞争中持续提高认知度,品牌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市场份额。
“创新领先”。它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是“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根源。高峰源于创新,创新贵在原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主要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最为敏感。企业兴则产业兴,企业强则经济强。可以说,没有企业创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治理现代”。它是企业发展的管理目标和组织保障,是实现上述三个目标的根本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包括混合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只有通过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真正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兴旺发达、基业长青。
综上可见,世界一流企业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处于第一方阵的那些企业,是一国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鲜明体现,也是培育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链主”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目前全社会公认以是否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个直观指标。
推动江苏崛起更多企业“高峰”的路径遵循
“万山磅礴看主峰”。江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但应当指出,这并非仅仅为了与广东等兄弟省市比试高低,而是为支撑江苏“经济强”构筑更多企业“顶梁柱”,为此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思路。我们期盼江苏精心部署、倾力落实各项举措,为此提出筑牢底板、壮大长板、补齐短板、锻强弱项、弘扬精神五条思路。但是,这主要应该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关键依靠企业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搏击风浪、摸爬滚打、顽强成长、自我塑造,政府则要做好服务工作,也就是要真正形成“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筑牢底板:现代企业制度+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在号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关系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同时,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科技自立自强”,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而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紧迫,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使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其中,“现代”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就“特”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是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的根本保证,重点要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要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科技自立自强是企业产品卓越之本、品牌卓著之魂、长盛不衰之基。江苏作为我国的科教和人才大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树立“舍我其谁”志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合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全球视野冲刺原创目标,争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产业创新的“先锋队”,练出更多“独门绝技”,手握“拿手戏”,胸怀“杀手锏”,从“跟跑”“并跑”跨越到“部分领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卓越产品(服务);要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更多名牌产品,奋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打通成果转化的通道,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两个关键,鼓励“企业家”与“创新家”联袂创新,发挥其“创新源”“主力军”作用,形成创新企业集群,使创新活动普遍化、常态化、社会化。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壮大长板: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如前所述,江苏已有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是江苏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明显优势,必须抓住机遇、巩固发展、乘势而上。党的二十大不仅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而且首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而向海内外明确宣示我们党坚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定决心,必将大大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解放生产力的经济,江苏要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其发展创造更加充足的市场空间,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要对市场主体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各级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定锻造“有效市场”,积极争当“有为政府”,诚心诚意当好企业和消费者的“店小二”。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经贸规则,更多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发展企业自身,努力使制度型开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相对定型,从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补齐短板: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如前所述,江苏迄今没有一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而浙江有4家,广东有7家,这就是江苏的明显劣势。不过,劣势之中也有闪光点,江苏必须敢于在短期内实现“0的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段论述虽然只有50多个字,但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部署:第一,在改革次序上,把“国资”改革放在“国企”改革之前,表明改革进入持续深化阶段。第二,在改革途径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成为重要任务,支持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第三,在改革目标上,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标准。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行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永不枯竭的创新动力、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等等。这与“16个字标准”是相通的。
因此,江苏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最新部署,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突出主责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争取经过艰苦努力,使一批企业跻身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若干有条件的企业早日跻身“世界500强”,从而实现“0的突破”,为“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挺起脊梁、扛起责任。其中,徐工集团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中大步前进,令人欣喜。最近5年,徐工一年一个大台阶,越走越沉稳,越走越自信,多项业绩指标创下了历史最好和最高纪录。2017年,徐工的目标是成为本行业的世界第7名,达标后提出要成为第5名,现在不仅实现了进入“世界前五”的目标,而且高居世界第三位。2021年,徐工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稳扎稳打稳步前行,全线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再次破千亿元,实现全球行业“珠峰登顶”目标。徐工集团这几年在群雄逐鹿的国际市场深深扎根,在全球各地拓展市场,一着不让抢抓订单,取得了出口收入大幅增长的丰硕成果。2022年6月4日,由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知名资讯集团KHL旗下《国际建设》杂志权威发布的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显示,徐工集团逆势上扬,以超181亿美元的营收居世界第三,稳坐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豪门俱乐部”。徐工目前距离“世界500强”仅有一步之遥。
锻强弱项: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以来,江苏积极稳妥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试点企业累计引进战略投资已超400亿元,很多国企都已从中获益。其中,徐工集团在2020年完成了“混改”,打造了“国有企业控股+核心骨干参股+民营企业持股”的新机制,形成了“红色基因+光荣传统+先进机制”的发展新模式。“混改”后的徐工,更加聚焦主业,更加聚合资源,更加聚力凝心,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现代管理制度,推行了“项目揭榜挂帅”等研发管理机制。但整体上与广东、浙江等兄弟省市相比,江苏在这方面仍是弱项。
实践证明,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意义重大,必须加深认识并加快推进:其一,“混改”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基本经济制度平台。其二,“混改”为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提高竞争力构筑广阔舞台。其三,“混改”为不同企业实现“优质基因重组”搭建平台。客观而言,在资源禀赋上,国企拥有较好的装备、技术、人才、渠道和品牌基础等,因而经济实力总体上比较强;民企则产权更加明晰,对市场反应更加灵敏,因而市场机制比较灵活。“混改”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企业间优质基因融合重组,即“国企实力+民企活力”,从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因此,江苏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改”企业,也要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改”企业,珍惜机遇,变弱为强,从而为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供用武之地。
弘扬精神:“张謇式”+“徐工型”。党的二十大报告非常明确地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江苏在这方面具有丰富资源和明显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在张謇身上,爱国爱乡、立足实业、创新精进、敢为人先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江苏企业家们要以张謇为榜样,扎根江苏、深耕市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当先,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积极作为。同时,笔者认为,江苏当前更要大力弘扬“徐工型”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珠峰登顶”精神。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徐工逐渐认识到国际化才是主战场,是“珠峰登顶”的大舞台,要想成为世界顶级企业,必须在国际高端市场上不断向峰顶进发。徐工集团目前稳居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位,其“秘诀”是“三高五独”,即长期以来在技术研发上“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创新、高水准打造世界级创新体系”,努力创造出“独有、独到、独占、独创、独行天下”的“五独”卓越产品,近几年更是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很有希望很快跨越“世界一流企业”门槛。而且,在当前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战略引领下,徐工坚守初心,代表中国工程机械向全球产业“珠峰”不断发起冲击,高质量出战“世界决赛赛道”。这种“珠峰登顶”精神震古烁今、难能可贵,必须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