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建设

2023-02-20

唯实 2023年1期
关键词:优先高质量群体

张 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目标。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对就业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江苏人社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入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加快推进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江苏就业工作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压实就业工作责任。坚持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我们将深入贯彻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全面强化。一是在工作定位上体现优先。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就业工作摆上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定期听取汇报、研判形势、部署任务的制度机制。切实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提高就业在高质量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比重,真正把就业优先战略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对各级政府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成效、相关部门履行促进就业责任的督查激励,开展分地区、分群体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测,建立并落实工作约谈机制。二是在政策制定上体现优先。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产业、社会等政策的协同衔接,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和重要决策影响就业评估机制、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人才项目就业贡献评价机制,制定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政策举措,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量提质双向驱动、良性循环。三是在资金保障上体现优先。强化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就业资金投入责任,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坚决防止地方财政“零投入”。加快优化就业资金支出结构,提高用于职业培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比重,逐步实现就业资金使用由兜底保障型向促进提升型的转变。统筹用好就业补助、失业保险扩支、技能提升专账等各项资金,积极探索企业投入、社会捐助等多元化筹资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执行监督、绩效评估等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有效保障各项就业政策落实。

坚持以重点群体为基本,完善就业支持体系。重点群体既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就业帮扶的难点,更是就业领域的风险点,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大盘。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力兜牢就业民生底线。一是全方位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稳定政策性岗位,更大力度地开发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实施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开发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帮助未就业的青年就业上岗、新入职的青年提技稳岗、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成功创业。实施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提前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和服务等信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纳入就业创业政策服务范围,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围绕持续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实施就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进劳务品牌集聚产业、带动就业,支持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入乡下乡就业创业;围绕推进乡村建设,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实施就业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行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体系、信息网络、扶持政策等全面覆盖乡村;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和东西部劳务协作,建好用好各类劳务基地,引进更多优质劳动力到江苏就业,促进区域劳动力均衡配置。三是精准化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完善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机制,落实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缩短失业者失业周期。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精准认定、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机制,实施精细化的分类帮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建设10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优质就业服务进社区、进商圈、进银行网点,兜底帮扶3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困难人员帮扶政策衔接,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坚持以工作融合为抓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的岗位供给、高层次的创新创业、高素质的技能就业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标志。我们将树立“大就业”观念,对外更好推动产业转型拓展就业岗位,对内推进就业与人才、培训等工作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努力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扩大农村就业创业空间计划,支持培育观光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生产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实施产业强链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智改数转”,开发更多高质量、数字化就业岗位。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加快生活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稳步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促进数字职业、绿色职业发展,扩大平台就业、绿色就业规模。二是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引领高质量充分就业。将支持高校毕业生、博士后、专业技术人员等高端群体创业作为推动“双创”的优先目标,有效整合创业资金、项目、载体和活动,打造“创响江苏”活动品牌,提供更具个性化、精准化的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就业贡献评价,把创造和带动就业规模与质量作为人才项目评审举荐和人才载体遴选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更好激发人才项目就业拉动效能,形成以产业链吸引人才、以人才链引领创新、以创新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制定实施《推进“技能江苏行动”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卓越产业链、优势产业链,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培训,提高技能培训就业率、职工培训稳岗率和创业培训合格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开展新职业培训,推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数控车工等新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标准开发,不断拓展就业新渠道;聚焦劳动者需求,加快建设实名管理、直达到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云平台,构建培训学员“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提供优质岗位“订单”的工作链条。

坚持以便捷高效为目标,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实施就业失业管理、落实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随着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愈发多元,对就业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劳动力市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一是推动基层服务多元化。统筹推进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在社区(村)规划建设“就业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力度,制定购买服务事项清单及目录,鼓励社会资本和优质资源参与公共就业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社银合作”,联手打造“掌上社银”项目,开展数据信息合作和业务协同办理,共建“社银”15分钟服务圈,实现人社业务精准服务,入户达人。二是推动统计监测信息化。建好用好全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引入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市场化服务机构数据,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就业群体的全覆盖。全面动态反映就业失业、重点群体、企业用工和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客观展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发区、外资外贸、新就业形态等重点领域吸纳就业情况,强化多维度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增强经济决策资政能力。三是推动就业服务精准化。优化升级“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并与江苏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实现贯通,做到“一次注册、终身有效,一地登录、全省查询”。加强部门数据比对、智能提取审核、主动推送发放,实现“政策找企”“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依托信息系统全流程记载就业创业政策的业务办理和资金兑付等信息,开展服务对象画像分析和满意度调查,形成精准识别、精细分类、精确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

猜你喜欢

优先高质量群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