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与实践价值

2023-02-20夏国兵

唯实 2023年1期
关键词:建党弘扬中华民族

夏国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奋斗号召。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回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全党都必须大力弘扬、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中,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的逻辑关系,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时代价值,深刻把握和探索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路径,有助于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激发民族复兴伟力、续写新时代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实践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史。《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历史川流不息,伟大建党精神代代相传、世世赓续,成为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的重要精神力量。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近代中国历史出现了真正的拐点,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走上了正确的、光明的康庄大道。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从“一派衰败凋零”到“一派欣欣向荣”,并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这些人间奇迹的发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因为有伟大建党精神去凝聚群众思想、激发昂扬斗志。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提供了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资源,伟大建党精神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呈现和思想结晶。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正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我们党才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着这一历史主题,在奋斗、牺牲、创造中锤炼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精神风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实笃定的信仰、信心、信念,成为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既是一部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淬炼升华、感天动地的精神锻造史。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奋斗实践之中,经过百年积淀与传承,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和血脉。伟大建党精神是哺育、滋润、涵养、孵化各种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母体”。正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内在源头和逻辑起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才得以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造起一座丰富多彩、绚丽耀眼的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精神家园。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在新时代实践中结出的丰硕精神果实始终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牺牲斗争、忠诚担当的主题主线与思想内涵,为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滋养,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深深烙刻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印记,使中国共产党人走得再远也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祖国谋富强的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总结了历史,又面向未来,泽惠当代,就像一条“红线”一般,始终贯穿于党的伟大实践之中,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形态联结起来,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了统一的源头活水和精神领航。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伟大建党精神都能彰显出自身独特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精神支撑。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坚持团结奋斗,坚持守正创新,成功开辟了苦难辉煌的伟大实践之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产物,伟大建党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了信念基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遵循方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行为范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党的纪律建设铸就了坚强保障。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变色,必须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强根固本、铸魂培元,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自身建设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精神基础,使党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伟大建党精神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制胜法宝。伟大建党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党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斗争姿态,不断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内涵丰富、结构严密、思想隽永的伟大建党精神,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出发,给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了重要精神指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不断稳固思想根基,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振坚定信心,增强发展决心,凝聚广泛共识。

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之中,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所沉淀下来的精神追求的高度凝练,是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璀璨光辉的精神指引,同时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强大的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当前中华民族正以势不可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营养、实践智慧和澎湃力量,可以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困难挑战的强大动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奋发作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不断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向实践转化

伟大建党精神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品质、政治本色的时代精华,凝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的100多年奋斗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依然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引领。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到实处,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向实践转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坚定的历史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底气基础之上。伟大建党精神是深藏于中国共产党肌体之中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深沉和持久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应通过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必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是我们党为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不懈探索,最终找寻到的第二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始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坚持伟大建党精神对于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征程上,唯有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必须用好红色历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创造的,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其所展示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党史中的红色资源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具体实在微观的一个个人、一次次会议、一件件事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平凡生活中见伟大,从日常细节里见伟大,真正增强全社会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建党弘扬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