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
2023-02-19刘淑才
刘淑才
[摘 要]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以综合的视角学语文,感受多元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元素材,通过丰富内容、设计问题、对比融合、價值引领等策略,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味;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76-03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语文味”也由此而来。“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并非要求教师严密设计教学过程,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藏戏》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
一、丰富内容,重视文化,美而“多味”
文章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与文化素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美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中的美,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能达到更高的层次。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综合利用多种元素,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藏戏是集神话、传说、民歌、舞蹈、说唱、杂技等多种民间文学艺术与宗教仪式乐舞为一体的戏种。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藏戏是陌生的。因此,在课前预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与了解藏戏,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藏戏的具象画面,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与藏戏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戏的不同流派特征、收集经典的藏戏剧目等。学生对陌生的艺术形式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因此大多能够带着这份好奇心去自主了解藏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增强,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戏。在学生自主交流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藏戏《白玛文巴》中的面具样品,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具、触摸面具,去近距离感受古老藏族文化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和审美情趣,并向学生介绍古老藏族文化中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教师播放《苏吉尼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深入感受古代农猎文化的地域风情,感受传统藏族信仰的神秘力量。这样,学生能较为全面地感知什么是藏戏,以及藏戏究竟是怎样呈现出来的。文字的描述与影像的结合相辅相成,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
预学中,学生通过收集藏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藏戏的基本知识;课堂上,教师展示实物样品、播放视频并进行了相关的讲解,从多种不同的途径实现了课本知识与藏戏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对这样一个陌生、神秘而又美妙的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样教学拓展了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打造了“多味”的语文课堂。
二、设计问题,凸显思维,延伸嗅觉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新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语文学习涉及多种语文要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促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敏锐嗅觉。
在学生基本了解藏戏文化,感受到藏戏文化的多重意蕴之后,教师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进入《藏戏》课文的学习之中。《藏戏》开篇便是三个连续的问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由于学生在此前已经基本了解过藏戏,感受过藏戏的形式和文化,所以看到文章开篇的三个问题,学生第一时间便能联想到藏戏,联想到自己曾触摸过《白玛文巴》中的面具样品,联想到丰富多彩的藏戏文化,从而能够快速融入情境之中,带着思想和情感去学习课文。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从文本的故事情节出发,从基础知识层面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关注,导致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关注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设计具有逻辑性和明确指向性的问题。
如针对《藏戏》这一课,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学。
1.唐东杰布为什么要组建戏班子?
2.为什么藏戏可以在西藏传播开来?
3.藏戏体现了怎样的藏族生活和文化特色?
4.藏戏的流传过程体现了艺人的什么品质?
5.藏戏的传承与发展对民族发展有什么意义?
这五个问题不仅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与串联,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首先,确定起因,让学生明白藏戏流传的过程也是一座座高桥架起的过程。它不仅代表着藏戏的传播,更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让学生从藏戏的表演方式出发,理解藏族人民的游牧生活和人们的洒脱性情。最后,引领学生感受藏戏体现的精神与价值,传承与弘扬藏戏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是教师带领学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自行提出新的问题,如“现在藏族人们还在表演藏戏是基于什么原因?”“大家随意发挥最终会不会形成新的戏种?”等。发现问题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灵敏度,实现思维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延伸。
三、对比融合,品析精神,意味深长
语文教学并非只是知识层面的教学,更涵盖了艺术魅力、文化广度和精神深度等方面的教学。文学能成为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正是因为文字涉及丰富的知识,蕴含着深刻的精神与道理。在語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挖掘、感受文字背后深长的意味,让学生学会品味文学这道“佳肴”,让它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新课程理念提倡语文学习要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实现对课内外内容的有效融合。语文学科是综合性特点突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相应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深意。如《藏戏》这篇课文并不复杂,教师要带领学生透彻理解其内涵,感知其精神意义。初步讲解《藏戏》课文之后,教师播放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戏剧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精彩纷呈,并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戏剧种类与藏戏进行对比,将不同的藏戏曲目进行对比。如提出“藏戏和川剧有什么区别?”“同样是藏戏,《朗萨雯蚌》和《苏吉尼玛》传递的情感与意蕴有何差异?”“同样是涉及民族文化和信仰的藏戏,《苏吉尼玛》和《白玛文巴》中呈现的信仰文化、藏族文化有什么异同?”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戏剧种类,这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间发展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借此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入更多戏种的经典剧目,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戏剧,感受不一样的戏剧文化。比如,引入元杂剧《窦娥冤》并提问学生:“同样涉及旧制度对女性压迫的内容,《窦娥冤》与《朗萨雯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有何差异?”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京剧《野猪林》、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朝阳沟》等片段,甚至可以引入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等。通过对比不一样的戏剧文化,学生能更好地感知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戏剧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此外,剧目《文成公主》将京剧与藏戏两种风格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融合在一起。它不仅融合了两种艺术形式,更融合了藏汉文化。笔者结合学校特色戏剧课程建设项目,秉着“班班有戏剧,人人有角色”这一理念,将其改编成适合六年级学生演出的剧目,并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与排练。对于这样有趣味性的活动,学生自然积极参与。为了演好这一节目,学生主动去欣赏、学习相关剧目,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获得精神内涵的丰盈。在演绎过程中,虽然学生无法深入逼真地模仿到位,但在舞台、灯光、唱腔的作用下,能更清晰、更深刻地感受到古典文化和民族戏剧的魅力。
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对比以及融合演绎等形式,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审美素养,理解了戏剧的精神内核,感受到民族戏剧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价值引领,学科育人,无限回味
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习价值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增长智慧,关注学生情感、人格、志趣等方面的发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掌握知识、提升审美能力,更要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价值十分重要,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内容,令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多彩意蕴。
《藏戏》是一篇具有深刻人文价值的课文。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充分利用《藏戏》一文的德育价值,引领学生去感受课文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如在课文讲解完之后,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使学生对西藏地区架桥的难度有初步的认知。在学生感叹西藏地域之大、地形复杂之余,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不借助缆车,自己登上过高山呢?”有学生答道:“我爬过泰山!”教师追问:“泰山很高,你能自己爬上去,很棒!爬得累不累呀?”学生答道:“非常累!但是,我必须爬上去,因为爸爸说山顶有客栈,有吃的、有喝的,还有很多好玩的,且爬上去的第二天就可以看日出!我歇歇爬爬,费尽周折,终于看到‘南天门三个大字,开心得差点哭了。”其他学生听后笑了起来,教师也笑道:“爬泰山的过程肯定很辛苦,但是你到达山顶的那一瞬间,还有你看到日出的那一刻,会因为之前经历的辛苦而变得更加美妙。”另一个学生说道:“老师,我知道了!‘经过汗水浇灌的花朵会更加鲜艳!”其他学生也表示自己爬过黄山、华山等,教师适时引出文章主旨:“同学们,要知道,藏戏师傅们走过的路,是成千上万座山的距离,可是他们坚持下来了。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要架桥,为民造福。”
学习课文后,学生还沉浸在《藏戏》的氛围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明白了坚持的伟大意义;明白了哪怕不被所有人看好,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明白了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要积极面对、从容解决,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应有的态度。抓住时机的价值引领,能够在学生情感最充沛的时候,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无限回味。
美而有“味”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契合,艺术审美、思维逻辑、精神与价值等,都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要点。“语文味”课堂的构建,本质上是将语文学科的价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实现对“语文味”的传递以及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习得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构建有“语文味”的课堂,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深层语文能力,让“语文味”贯穿语文教学始终。
[ 参 考 文 献 ]
[1] 孔凡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上出语文味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39-240.
[2] 刘俊丽.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需要“语文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3):39-40.
[3] 方程程.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3(12):126-128.
[4] 郑艳.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J].小学语文,2022(Z1):50-54.
[5] 潘祝青,章丽英.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对话的实践路径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3(8):79-81.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