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情朗读,读出“语文味”
2023-02-19韩程程
韩程程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带领学生读好字音、停顿、重音和语气,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再通过创新朗读教学模式,优化朗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朗读;教学策略;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4-0061-03
读是語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朗读提出要求:“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语言能力的高低。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打好基石,助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前,教师要从朗读中的字音、停顿、重音、语气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打好有感情朗读的基础,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课文内涵。
(一)关注字音,打好朗读基础
读准字音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在进行朗读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全面认识、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在学生准确发音的基础上开展朗读训练。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不同课文以难度逐层递增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生字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例如,教师可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通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查找,并将查找到的信息批注在课本空白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生词小卡片,在小卡片上标注生词与拼音,用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识记和巩固生字词。当学生对生字词有足够的认识之后,教师再遮盖生词小卡片上的拼音,让学生凭借记忆去读这些生字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识记生字词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
(二)关注停顿,丰富朗读体验
停顿可以让朗读更加自然、流畅,帮助朗读者控制好语速和语调,在朗读中传达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握词句之间的停顿,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朗读中表情达意。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体验也会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相关词句及课文内涵有个基本认识,再指导学生合理停顿。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中,“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较难理解,读起来也相对拗口。在朗读训练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标注的读音,反复读这句话,把字音读准。其次,让学生参考文中的注释,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教材解释了“因”“释”“耒”等重点字的意思,分别是“于是”“放下”“古代用来种田的一种农具”。基于此,学生可以基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农夫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再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给“因释其耒而守株”划分朗读节奏,思考在朗读此句时应该如何停顿,并用斜杠标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将朗读节奏划分为“因/释其耒/而守株”。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所划分的节奏,在朗读这句话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停顿,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朗读时停顿的位置,否则学生会因为停顿不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古文朗读难以顺利开展。
而在朗读现代文时,多以标点符号作为停顿标志,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长不相同。一般来说,如果朗读中遇到顿号、逗号或者分号,顿号的停顿时间短于逗号,而逗号的停顿时间短于分号。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时,要让学生明白朗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氛围变化和语义转变,理解不同的停顿代表的不同含义,从而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关注重音,体会朗读魅力
重音,指句子里重读的音。在朗读中,重音可以帮助朗读者进一步表达自身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重音,要让学生明白重音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读好重音。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理解重音是什么。如学生在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往往兴致高昂、神采奕奕,这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运用重音表达强调之意。此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向学生说明重音的含义、特点及其表达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重音的重要性,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重音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对重音进行判断,不可随意乱用重音。
(四)关注语气,展现朗读风采
朗读者的不同语气表达不同的含义,听者往往可以从中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语气的变换是有感情朗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气的内涵,使学生在朗读中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充沛的情感。具体来说,朗读一些情感较为沉重的文章时,语气要比较低沉,用沉稳的声音进行朗读,表达出作者沉重的心情;朗读一些内容较为活泼的文章或段落时,要读得轻快些,音调上扬,营造出一种活泼和轻快的氛围,读出作者愉悦的情感;朗读一些表达较为温和、隐晦的文章时,朗读的声音要柔和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深刻的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教师让学生想象小女孩的处境,并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去朗读这篇课文。其次,教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尝试朗读其中的段落。最后,教师选取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共同朗读,并根据学生的朗读效果,提示学生在朗读到关于小女孩的苦楚和内心的向往等内容时,要采用更为温和的、富有情感的语气,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小女孩所处环境之恶劣,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并以此为基础来判断和选择朗读的语气,让朗读更有情感。
二、创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一)以示范为引领,明确朗读要求
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示范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较少,他们很难理解描述性的朗读要求,如“声调低沉”“情緒到位”这样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就较为抽象。因此,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朗读要求,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以情感为基础,体会朗读深意
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学生有时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感情。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会遇到不同层面的困难,尤其是无法读出文章的情感,导致朗读显得比较生硬。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以情感为引,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深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耐心地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感官,基于自身的学习基础,去理解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助力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朗读更具情感。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的课后“阅读链接”栏目的内容为《丰碑》,教师可用此篇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想让学生对《丰碑》这篇文章有深度的理解,实现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中描绘的残酷、严寒的环境,让学生明白战士在艰苦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也正因如此,这位舍己为人的战士才成了刻在大家心中的一座丰碑。
在朗读训练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只有全面地对这位战士的行为进行了解,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战士无私的精神,从而对这位战士产生肃然起敬的情感。在这种敬佩感的影响下,学生的朗读会更具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最重要的是“感情”二字。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描述产生共鸣,才能充分地调动自身的情绪,在朗读过程中表达充沛的情感,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三)以创新为手段,提升朗读热情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朗读训练成效。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朗读训练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让多个学生对同一篇文章进行“接力朗读”,即教师选取一些经典段落作为朗读文本,让学生依次朗读,每人读一句,前一人读完后一人紧接着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对朗读活动充满期待,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朗读者》的节目片段。《朗读者》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访谈+朗读+轻解析”为模式,每期邀请嘉宾,围绕当期的主题词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一封家书,把观众带入情境之中。这个节目是很好的朗读范例,而且视频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节选一些经典视频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一定的阅读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一些朗诵会,去听一听别人的朗诵,学习他们的朗诵技巧;去展示自己的朗诵能力,锻炼自己当众朗诵的胆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朗读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活动中获得朗读能力的提升。
(四)以鼓励为评价,激发朗读动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这是持续激发学生朗读动力的重要方法。对学生来说,他们付出了努力,就会希望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让他们对朗读活动产生更多的热情,树立朗读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具体来说,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以及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进行重点评价,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激励。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作朗读评价量表,通过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朗读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朗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反复练习、逐步提升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注重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能力,从关注字音、停顿、重音、语气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准确,帮助学生打好朗读的基础,并进一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朗读热情,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引领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内涵,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参 考 文 献 ]
[1] 薛民.有感情朗读的有效性指导三步曲[J].基础教育论坛,2021(5):95-96.
[2] 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5):108-112.
[3] 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2.
[4] 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8-79.
[5] 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12,114.
[6] 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