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下国际能源供应链断裂重组及其战略影响
2023-02-19冯玉军
冯玉军 张 锐
内容提要:乌克兰危机不仅对冷战后欧洲安全秩序造成了剧烈冲击,也给国际能源体系带来了重大影响。冲突爆发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能源禁运和能源限价,欧洲在经受价格高企等暂时性困难的同时,正加速将俄罗斯排除在其能源供应体系之外,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失去了从美欧获取大规模能源投资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可能,能源出口市场相应萎缩。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对安全、价值观等“高位政治”的关注正迅速压倒对经济联系、市场供应等“低位政治”的考量,国际能源供应链的断裂重组将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产生复杂深刻的影响。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欧相继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能源限价、出口管制以及金融限制等多重制裁,俄罗斯以使用卢布结算、停止对相关国家能源出口等作为回应。自冷战时期就已建立起来的俄欧能源关系加速破裂,国际能源供应链也将因此而经历重大的历史性重组。
国际能源供应链的断裂重组,将对欧洲能源安全及俄罗斯能源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对世界能源市场、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资源、投资、技术、市场等多元视角对此进行论证,以期得到科学的结论。
一、分析框架与背景
国际能源供应链是由资源、投资、技术和市场四个因素共同构成的完整链条,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能源供应链都无法正常运转。资源是供应链的物质基础,长久以来,化石能源的资源储量和分布,决定了全球能源秩序的基本面貌。各国所关注的能源安全一般指向油气资源的可利用性、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1)Beng Wah Ang,Wei Lim Choong,Tsan Sheng Ng,“Energy Security:Definitions,Dimensions and Indexes,”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42,2015,pp.1077-1093.投资是保持供应链可持续运转的必要保障,无论化石能源行业还是日益崛起的可再生能源行业,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前期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生产商只有维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能源生产体系的稳定性及在国际供应链中的有利地位。技术是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随着各类新兴能源技术的加快迭代和广泛应用,“人类正在从一个‘能源源自资源’的世界走向一个‘技术就是资源’的世界”(2)“Special Report: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The Economist,Vol.426,No.9083,2018,p.4.。在能源技术加速升级之际,化石燃料生产国在供应链中享有的地缘政治权力,正在向拥有新能源技术优势的国家转移。(3)参见张锐:《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能源治理:范式转换、议题革新与合作阻碍》,《学术论坛》2022年第2期,第16—27页。市场是供应链内所蕴含的供需关系及不断演化的交易格局,市场稳定早已成为能源供应国、能源过境国和能源消费国的共同关切,具有较高的国际公共属性。在国际油气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背景下,市场份额的权重正逐渐超越能源供给的权重。对于能源出口国而言,只有进口国的需求安全得到保障,国际能源市场才能均衡发展,能源出口国才能确保能源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4)参见吴磊、许剑:《论能源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与能源安全共同体构建》,《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第14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能源体系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出多向并进的复合性变化。能源技术进步带来了“页岩革命”的深入推进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使传统油气供需格局相对宽松。气候变化催生的全球能源转型,特别是各国减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对传统化石能源产业构成巨大压力。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以及疫情后经济复苏导致的供需急剧变化,使国际油气市场出现了波峰浪谷式的跌宕起伏。而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导致美国、欧洲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的能源禁运、能源限价和能源装备及技术出口管制,引发全球能源供应链加速断裂、重组。
综合来看,能源技术进步和全球能源转型是长期稳定的确定性变量,它们共同决定了世界能源体系清洁化、可再生能源日益取代化石能源的总体趋势,而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是临时性、阶段性的随机变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能源体系的供需局面和波动幅度。(5)参见冯玉军:《国际能源大变局下的中国能源安全》,《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1期,第39—44页;朝克图:《后俄乌冲突时代,国际能源市场变化浅析》,《能源》2023年第2期,第45—50页。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能源供应链构成了颠覆性冲击。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俄欧之间逐步建构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能源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的不同要素上形成了不对称相互依赖。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资源,2021年自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到欧盟进口总量的43.5%、27%、19%和46%。(6)European Commission,“In Focus:Reducing the EU’s Dependence on Imported Fossil Fuels,”April 20,2022,http://commission.europa.eu/news/focus-reducing-eus-dependence-imported-fossil-fuels-2022-04-20_en [2023-03-20].充足、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保障了欧洲国家各项用能需求,支撑了欧洲的产业竞争力。而俄罗斯高度依赖来自欧洲国家的庞大能源投资和先进能源技术,为挖掘自身油气产能的增长潜力、出口潜力,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巨头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共同开发了多个世界级能源工程。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领域,俄罗斯对西方存在较高程度的技术依赖。2021年俄罗斯对欧天然气、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的出口分别占其出口总量的52%、75%、25%和25%。(7)同上。可以看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要大于欧洲对于俄罗斯能源资源的依赖。如果欧盟对俄实施全面的能源禁运,俄罗斯每年将遭受125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其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出口总额的25%、贸易顺差的63%和对欧出口总额的66%。(8)Stefan Ellerbeck,“What Progress is the EU Making on Ending its Reliance on Russian Energy?”June 29,2022,http:// www.weforum.org/agenda/2022/06/russia-eu-energy-imports/ [2023-03-20].这种损失对俄罗斯能源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冲击将是全面而深刻的。
可以认为,在国际能源大变局的背景下,从资源、投资、技术、市场共同构成的能源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可以更准确、全面地揭示乌克兰危机下世界能源市场以及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的变化。
二、欧洲所受冲击及其重塑能源供应链的努力
2006年以来,俄罗斯多次对部分原苏联国家及欧盟国家使用“能源武器”,以期达到特定地缘政治目标。考虑到欧洲国家对俄的能源依赖,俄罗斯预计对乌军事行动不会让欧洲在能源领域对俄施加严厉制裁。然而,出乎其预料的是,在乌克兰危机对冷战后欧洲安全秩序构成颠覆性影响的背景下,欧洲国家对于安全和价值观等“高位政治”的关注,迅速超越了对于经济利益等“低位政治”的关注,西方国家对俄经济制裁使自冷战年代就建立起来的俄欧能源关系迅速崩塌。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开始后,美欧甚至一些中立国家都对俄实施了包括冻结资产、限制融资、出口管制、将俄银行剔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取消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在能源领域,美国于同年3月8日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欧盟于4月启动对俄的能源制裁,制定了2022年内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削减2/3的目标,从8月开始禁止进口煤炭,从12月开始实施对俄原油海运进口禁令,2023年2月起禁止海运进口俄罗斯成品油。欧盟还与七国集团成员国、澳大利亚对俄原油和各类石油产品实施限价制裁,对俄海运原油实施了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对俄罗斯生产的成品油设定每桶100美元的上限。(9)两项限价制裁都是与2022年12月、2023年3月的两个禁运制裁同时做出,按照欧盟政策,欧盟与合作伙伴将每两个月审视和调整限价水平,使俄罗斯石油产品定价至少低于全球水平的5%。“限价联盟”国家司法管辖区内的公司,今后只被允许在最高定价内提供运输产自俄罗斯石油的全球航运服务、航运保险和融资等服务。另外,欧美能源巨头企业纷纷从俄撤资,配合西方国家的制裁行动。
(一)欧洲遭受的冲击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逐步减少自俄的各类能源进口,虽未出现严重的能源危机,但仍在一段时间内遭遇了诸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欧洲能源体系在乌克兰危机后遭受的冲击是其经济制裁必然产生的“回旋镖效应”。2022年,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至近140美元/桶,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9美元/桶左右,比2021年上涨近28美元/桶。荷兰天然气交易中心(Title Transfer Facility,TTF)天然气价格于2022年8月一度达到破纪录的96.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上年同期水平增长了640%;2022年1—11月,TTF现货均价较2021年同期上涨180%,欧洲从全球天然气的水槽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水平)成为溢价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水平)。(10)参见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悉数2022年全球能源格局巨变》,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网,2023年2月24日,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23/02/24/030094302.shtml [2023-03-20]。可以预见,在美国、卡塔尔在建液化天然气产能投运前(2025年左右),欧洲将持续面临气价高企、保供压力巨大的严峻局面。上游资源紧张直接导致电价屡创新高,2022年12月欧洲平均电价(223.17欧元/兆瓦时)是1月水平(93.25欧元/兆瓦时)的两倍多,德国、法国、意大利全年的平均电价是2017—2020年平均电价的五倍。(11)参见《天然气市场紧张和核电发电量较低推动欧盟电价屡创新高》,能源界网站,2022年12月28日,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6786.html [2023-03-20]。
能源价格高企对欧洲经济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一是通货膨胀飙升。2022年10月,欧盟通胀率达到199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10.7%。能源价格同比飙升41.9%,成为推高通胀的最主要因素。(12)Eurostat,“Euro Area Annual Inflation Up to 10.7%,”October 31,2022,http://ec.europa.eu/eurostat/documents/2995521/ 15131964/2-31102022-AP-EN.pdf/9a37ec66-2f69-5b3c-a791-662cec2f439bl [2023-03-20].二是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化工、钢铁、铝和造纸等能源密集型行业为规避亏损而大规模减产或完全停产。一些企业着手将产能转移到海外,加剧了欧洲的“去工业化”风险。欧盟计划向相关企业提供贷款或发放补贴,减少企业能源成本压力,但“这也意味着在支援乌克兰的军备财政之外又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支出”(13)参见曹志宏:《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商业经济》2022年第9期,第94页。。三是民众生活压力陡增,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日益艰难。英国国家统计局同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45%的英国民众表示难以负担能源账单。(14)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Impact of increased cost of living on adults across Great Britain:June to September2022,”http://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personalandhouseholdfinances/expenditure/articles/impactofincreasedcostoflivingonadultsacrossgreatbritain/junetoseptember2022 [2023-03-20].在重重经济压力之下,未来几年欧洲多国出现类似法国“黄背心”运动的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民粹思潮的概率增高。
(二)欧洲重塑能源供应链的举措
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更好地维护能源安全,欧盟于2022年5月提出了“欧盟能源重振计划”(REPowerEU),提出到2027年,将在已有的各类能源投资基础上追加2100亿欧元。(15)该计划提出以来,欧盟及成员国对其不断调整、完善政策细节,本文以2023年3月欧盟官网表述为准。参见:European Commission,“REPowerEU:Affordable,Secur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for Europe,”http://commission.europa.eu/strategy-and-polic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an-green-deal/repowereu-affordable-secure-and-sustainable-energy-europe_en [2023-03-20]。欧洲各国也采取诸多对内对外行动。欧洲重塑能源供应链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推动油气进口多元化
短期内找到替代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渠道,是乌克兰危机后欧洲能源政治的首要任务。欧洲国家采取了全面撒网的策略,主要举措包括:大幅增加从美国的能源进口,2022年欧洲国家自美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每天达到1.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1%;(16)EIA,“Europe was the main destination for U.S.LNG exports in 2022,”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php?id=55920 [2023-03-20].原油进口达到每天175万桶,相比2021年增长约70%。(17)Paul Wightman,“U.S.Crude Oil Exports to EU Support WTI as Global Benchmark,” http://www. cmegroup.com/openmarkets/energy/2023/u-s--crude-oil-exports-to-eu-support-wti-as-global-benchmark.html [2023-03-20].在欧洲地区推动挪威、英国、荷兰加大油气开发和出口力度,2022年挪威对欧出口122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管道天然气为1169亿立方米,从而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18)Nora Buli and Nerijus Adomaitis,“Explainer:How does Norway export its natural gas?” http://www. reuters.com/business/energy/how-does-norway-export-its-natural-gas-2023-03-17/ [2023-03-20].与阿塞拜疆建立“能源战略伙伴关系”,阿塞拜疆承诺到2027年前将对欧天然气出口量增加一倍,至每年200亿立方米。加强与中东油气国的合作,欧盟机构和欧洲多国领导人频繁访问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道达尔、康菲石油公司在短时间内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合作协议。2022年1—10月,沙特和阿联酋对欧出口的石油比过去三年的总和还要多,卡塔尔向欧盟交付了其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的16%,跻身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19)Li-Chen Sim,“The Gulf states:Beneficiaries of the Russia-Europe energy war?” January 12,2023 http://www.mei.edu/ publications/gulf-states-beneficiaries-russia-europe-energy-war [2023-03-20];Marjorie Cessac,“How Dependent is Europe on Qatar for its Gas Supplies?” December 22,2022,http://www. lemonde.fr/en/economy/article/2022/12/22/how-dependent-is-europe-on-qatar-for-its-gas-supplies_ 6008665_19.html [2023-03-20].深挖与西亚、非洲国家资源潜力。欧盟推动以色列、埃及的海上天然气均通过埃及液化设施向欧扩大出口,计划达到2021年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规模的10%。欧洲多国与阿尔及利亚就联合开发新气田、扩大对欧输气达成合作协议,还与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安哥拉等撒哈拉以南非洲油气国加强接触,提升油气贸易水平。
2.积极投资清洁能源,以开发零碳能源应对高碳能源的短缺
“欧盟能源重振计划”提出将欧盟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从此前的40%提高到45%、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容量增至1236吉瓦。欧洲多国因地制宜提出了新能源转型战略,德国提出到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荷兰将2030年海上风电目标从此前制定的3吉瓦提高到21吉瓦。欧盟还用行动展现了加快本土绿色能源开发的决心。2022年,欧盟光伏的新增装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41.4吉瓦,有十个欧盟国家在一年内增加了1吉瓦的光伏装机;风能新增装机规模为15吉瓦,比2021年建设规模增加了1/3;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至总发电量的40%,风能、太阳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22%,超过天然气发电比例,创历史新高。(20)Rosie Frost,“EU Solar Power Soars by almost 50% in 2022:Which Country Installed the Most?” December 20,2022,http:// www.euronews.com/green/2022/12/20/eu-solar-power-soars-by-almost-50-in-2022-which-country-installed-the-most [2023-03-20];Wind Europe,“EU Wind Installations up by a Third despite Challenging Year for Supply Chain,” January 11,2023,http://wind europe.org/newsroom/press-releases/eu-wind-installations-up-by-a-third-despite-challenging-year-for-supply-chain/ [2023-03-20];EMBER,“Wind and Solar Overtake Fossil Gas to Produce Record Fifth of EU Electricity,” January 31,2022,http://ember-climate.org/press-releases/wind-and-solar-overtake-fossil-gas-to-produce-record-fifth-of-eu-electricity/ [2023-03-20].
欧盟加快氢能产业链的布局与开发,计划到2025年将氢电解槽产能从目前的每年1.75吉瓦提高到17.5吉瓦;计划2030年绿氢产量达到1000万吨,绿氢进口量也达到1000万吨。2022年7月,欧盟委员会推出“欧盟共同利益重要项目第二个氢能专项”(IPCEI Hy2Use),计划为其中13个成员国的29家公司提供52亿欧元的资金,以支持欧洲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技术创新。跨洲跨区的氢能合作网络加速形成,如法国、德国分别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卡塔尔等国达成氢能合作协议,这些域外国家有望成为欧洲绿氢的主要进口来源;欧盟与非盟启动“可再生氢”的合作计划,挖掘埃塞俄比亚、刚果(金)等非洲清洁能源大国的绿氢开发和出口潜力。
3.欧盟国家努力提升能效,控制能源需求
欧盟将2030年能效目标从此前制定的9%提高到13%,还出台多项措施来支持该目标的实现,包括提高建筑物能效以及未来五年为欧洲家庭安装1000万台热泵。欧盟前所未有地加强了需求侧管理,成员国于2022年7月达成共识,在同年8月到2023年3月期间通过“自愿削减措施”减少天然气消费,旨在实现比过去五年平均消费量减少15%的目标。根据欧盟统计局的信息,欧盟天然气消费量在2022年8月到11月期间已比此前五年平均消费量下降了20.1%,超额完成目标。(21)Eurostat,“EU Gas Consumption Down by 20.1%,” December 20,2022,http://ec.europa.eu/eurostat/web/products-eurostat-news/w/DDN-20221 220-3 [2023-03-20].这种节制需求的举措,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提供了欧洲集体行动的可行路径。同时,欧盟还积极实施“清洁工业计划”,通过提升能效和电气化程度,促使区域工业部门到2030年减少3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需求。
欧盟重塑能源供应链的举措呈现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统筹短期保供诉求和长期转型需要,既促进油气资源的进口多元化,也加速本土能源转型,扶持欧洲新能源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的过程中争夺全球能源革命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欧盟机构实现了权责扩张。长期以来,欧盟委员会在能源事务上的权力比较有限,《里斯本条约》规定欧盟的举措不能影响成员国在开发能源、选择能源进口和能源供给体系上的自主权。但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以紧急事态为由推行了大量要求成员国步调一致的能源政策,对天然气市场、电力市场实施强势干预,设置各类价格上限,逆转了区域数十年的市场自由化进程。欧盟还通过制定紧急新规等手段,推动成员国简化清洁能源项目审批流程,扮演起强势“督促者”的角色。
欧洲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截至2023年3月,在上年曾一度飙升至350欧元/兆瓦时的欧洲天然气价格回落至50欧元/兆瓦时,这是连续第三个月下跌,也是自2020年以来时间最长的连续回落。尽管天然气价格暂时还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但欧洲天然气储气库库容约为62%,远高于54%的冬季供暖季十年平均水平。(22)“EU Natural Gas,” http://tradingeconomics.com/commodity/eu-natural-gas [2023-03-31].价格稳定、储量充足,欧洲能源危机似乎没有发生就过去了。与此同时,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已经大幅减少。到2022年底,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同比下降了75%(23)“How Europe Ditched Russian Fossil Fuels With Spectacular Speed,” http://news.bloomberglaw.com/ environment-and-energy/how-europe-ditched-russian-fossil-fuels-with-spectacular-speed [2023-03-31].,那些耗资巨大的管道项目面临被彻底放弃的前景。此前从俄罗斯进口大约1/2天然气和超过1/3石油的德国,宣布正式结束对俄能源依赖,无论是自俄石油、煤炭还是天然气的进口,从2023年1月1日起均已清零。(24)“Germany says it is no longer reliant on Russian energy,” 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64312400 [2023-03-31]
三、俄罗斯所受冲击及其重塑能源供应链的努力
乔治敦大学著名俄罗斯能源问题专家古斯塔夫森曾富有洞见地说:“如果俄罗斯持续干涉乌克兰东部、东西方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建设性的商业对话空间将会缩小。未来的危险是,维系天然气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及西方-俄罗斯经济关系的大部分网络,将被紧张局势、制裁和反制裁、代理人战争的升级和更糟糕的情况所削弱。”(25)参见塞恩·古斯塔夫森:《天然气桥:重塑欧洲能源新格局》,富景筠、王晓光、冯玉军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年,前言第4页。目前看来,局势正向这一方向迅速演化。可以说,乌克兰危机已经成为改变国际能源战略格局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在冷战最为激烈时都未曾中断的俄欧能源关系将加速破裂。
(一)俄罗斯遭受的冲击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生产和出口,油气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总收入占俄罗斯年度财政收入的40%,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源于油气出口。俄罗斯曾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能源市场寄予厚望,认为自身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26)参见冯玉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与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5期,第23—40页;冯玉军:《中俄经济关系:现状、特点及平衡发展》,《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3期,第78—92页。乌克兰危机和欧美制裁对俄罗斯能源行业构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年多来,俄罗斯正在失去其最重要的欧洲能源出口市场。欧盟的禁令和价格上限导致俄罗斯对欧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下降了八成多,从2022年3月日均7.74亿美元降至2023年2月22日的1.19亿美元。(27)Niccolo Conte,“Which Countries are Buying Russian Fossil Fuels?” March 2,2023,http://www.vi-sualcapitalist.com/which-countries-are-buying-russian-fossil-fuels/ [2023-03-20].欧盟27国自俄罗斯的海运原油的进口量从2022年前两个月的180万桶/日下降为12月的18万桶/日。(28)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Oil Markets in 2023:The Year of the Aftershocks,” January 2023,http://www.oxford energy.org/publications/oil-markets-in-2023-the-year-of-the-aftershocks/ [2023-03-20].2023年前五周,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仅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7.5%左右,远低于2021年37%的平均水平。(29)“ary 2023,http://www.oxGentiloni at the Eurogroup Press Conference,” EU website,March 13,2023,http://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speech_23_834 [2023-03-20].在这种趋势下,俄罗斯中长期的油气收入前景不容乐观。据俄罗斯央行初步测算,2023年1—2月俄联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9亿美元,同比下降65.9%。(30)“Оценка ключевых агрегатов платежного баланс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Банк России.http://www.cbr.ru/statistics/macro_itm/svs/bop-eval/ [2023-03-31].可以预见,油气出口收入的下降,将对俄财政稳定、民生保障以及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冲击。
美欧制裁也使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失去大量外国投资和必要技术支持。2021年,在俄油气领域投资最多的前六家跨国企业中,五家都为欧美能源巨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五家欧美能源巨头和其他欧美企业纷纷宣布全部或部分退出在俄油气田勘探开发、管道运行、油品销售等业务。(31)五家企业分别为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温特斯豪、壳牌和奥地利油气公司。参见: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Thoughts on the Impact of Foreign Companies Exiting the Russian Oil and Gas industry,” March 2023,http://www.oxford energy.org/publications/thoughts-on-the-impact-of-foreign-companies-exiting-the-russian-oil-and-gas-industry/ [2023-03-20]。例如,英国石油公司(BP)是在俄油气行业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2021年在俄的油气权益产量占所有外资企业在俄总量的四成。危机爆发后,BP宣布放弃其在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近20%、价值255亿美元的股份,道达尔剥离其在俄多个油气田上的权益,壳牌则退出其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的合资企业。同时,欧美多家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如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也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由于俄罗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液化天然气生产运输等方面缺乏自有技术支撑,高度依赖西方装备和服务,因此在西方公司退出后,俄罗斯的油气产能维持和增长将面临较大阻碍。国际能源署预测,由于欧美资金、技术的撤出,俄罗斯2025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比2021年分别降低17%和23%。到2030年,俄罗斯在世界天然气市场的份额将减少一半。(32)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22,” October 2022,http://www.iea.org/reports/world-energy-outlook-2022/executive-summary [2023-03-20].一些重大项目将出现建设停滞、投产延迟的状况。如“北极-2”液化天然气项目比较依赖道达尔的先进技术,随着道达尔宣布退出,该项目第二、第三条生产线的建设将难以按照此前的时间表推进。俄罗斯在北极区域规划的多个液化天然气项目、海上油田项目都将面临类似的技术瓶颈问题。
在缺乏资金、技术、市场的多重压力下,俄罗斯赖以生存的能源产业将进入一个整体运转遇阻的较长周期。(33)参见冯玉军:《俄乌冲突的地区及全球影响》,《外交评论》2022年第6期,第80页。未来,油气产业的萎缩、能源收入的锐减将直接冲击俄罗斯出口原料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使该国经济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二)俄罗斯重塑能源供应链的举措及其局限
在美欧的强力经济制裁下,俄罗斯也在试图做出调整,主要着力于以下两方面。
1.开拓亚非油气市场
俄罗斯以折扣价格向广大亚非国家出售各类石油产品,以填补美欧制裁所丢失的市场。乌克兰危机以来,印度、中国、土耳其构成俄罗斯原油出口的主力方向,三国自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从2022年前两个月的日均110万桶上升到12月的日均240万桶。(34)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Oil Markets in 2023:The Year of the Aftershocks,”http://www.oxfordenergy.org/publications/oil-markets-in-2023-the-year-of-the-aftershocks/ [2023-03-20].同年12月,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平均每天达到120万桶,环比增加29%,是上年同期的33倍。(35)Rakesh Sharma,“India Now Buying 33 Times More Russian Oil Than a Year Earlier,”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1-16/india-now-buying-33-times-more-russian-oil-than-a-year-earlier [2023-03-20].在市场扭曲的背景下,中东产油国也成为俄罗斯石油的重要出口市场。危机爆发后,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国均大规模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其目的是将便宜的俄罗斯产品用于本国消费,将更多本国资源用于对欧出口,或者将俄油混合到本国产品之中再转售他国。此外,北非国家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新兴进口市场。2022年,摩洛哥、突尼斯从俄罗斯的成品油进口都出现数倍级增长,阿尔及利亚、埃及亦扩大自俄成品油的进口。
在管道天然气方面,俄罗斯政府希望尽快开辟新的出口渠道:一是向土耳其提出在土建设“国际天然气枢纽”的倡议,希望通过土耳其向欧转售俄气,这样可以使欧洲无从判断经土销售的天然气的来源;二是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提出组建“天然气联盟”的建议,希望能够填补这两国在天然气供应上的季节性缺口;三是积极推动与中国之间的“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正在抓紧该项目的研究和规划。
2.构建规避制裁的国际供应链
面对西方对其化石燃料产品出口的各种封锁性措施,俄罗斯尝试构建规避制裁的国际供应链:一是建立新的销售渠道。阿联酋迪拜在2022年内出现了至少30余家新成立的专营俄罗斯石油产品的贸易公司,并迅速启动面向南亚、西亚、非洲的业务,以摆脱对欧美贸易公司的依赖。二是组建规避制裁的油运船队。据媒体统计,与俄罗斯有关的运营商在2022年采购了约110艘二手油轮,俄罗斯拥有或可利用的原油油轮数量预计为360艘,占全球船队总量的16%,基本可以满足其原油出口需求。其拥有的成品油油轮为200艘左右。(36)Nisha Chawla,“How Russia Dodges Oil Sanctions on an Industrial Scale,”Business Khabar,January 30,2023,http://www.businesskhabar.com/money/finance/how-russia-dodges-oil-sanctions-on-an-industrial-scale/ [2023-03-20].这些船队将在没有西方航运、保险公司的参与下承担输送俄罗斯石油的任务。为规避西方制裁,它们在运输中往往采取关闭卫星发射器、更换旗帜、在公海上船对船转运等手段。(37)参见陈佳琳:《西方“最重磅石油制裁”,能让俄罗斯屈服吗?》,搜狐网,2022年12月6日,https://www.sohu.com/a/614253003_220095?scm=1101.topic:504006:110019.0.2.0&spm=smpc.topic_205.block2_89_WfKoXS_1_fd.1.1683212021823yPA40sF_504006 [2023-03-20]。
但是,俄罗斯在中短期内无法填补其因失去欧洲市场产生的巨大缺口。首先,油价上的折扣导致俄罗斯进账有限。印度一直持续压低俄罗斯原油的出口价,2023年1月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印度港口交货价已经低于40美元/桶,与布伦特期货价格的差价从2022上半年的20%扩大到50%。(38)参见《印度的能源大棋:拒买俄罗斯柴油,摧毁俄炼油业并取代其欧洲市场》,中财网,2023年2月19日,http://m.cfi.cn/p20230219000013.html [2023-03-20]。尽管印度在2022年2月自俄的化石燃料进口额达到8100万美元/日,但远远不能弥补欧盟国家减少进口造成的6.55亿美元/日的缺口。(39)Niccolo Conte,“Which Countries are Buying Russian Fossil Fuels?”.从效果上看,西方国家的制裁达到了限制俄罗斯能源收入的主要目的。其次,中国很难充分吸纳俄罗斯富余的石油和管道天然气产能。2022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8625万吨,同比仅增长8%。考虑到中国石油消费接近达峰的现实以及保持进口多元化的需要,中国未来不可能大规模增加来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在天然气方面,即使中俄之间已经运营和正在规划的管道均按期建成投产并实现满负荷输送,到2030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也只能达到每年980亿立方米,而这仅相当于2019年俄罗斯对欧盟管道天然气出口量的54%。(40)参见铁宇、白俊:《俄罗斯天然气失去的十年》,2022年12月30日,http://www.ftchinese.com/interactive/94090?exclusive [2023-03-20]。再次,欧洲现阶段完全拒绝俄罗斯提出的“通过土耳其向欧输气”的倡议,在乌克兰危机终结前不打算扭转对俄能源切割的态势。
四、国际能源供应链断裂重组的战略影响
国际能源供应链的断裂和重组,将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产生复杂深刻的影响。
(一)国际能源市场出现“阵营式分化”
全球能源市场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以俄罗斯出口油气重新定向为特征的系统性紊乱。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地缘政治诉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全球能源市场形成强势干扰,对市场供需关系这一决定性因素构成相应冲击。随着俄罗斯被排斥于美欧能源供应体系之外,俄罗斯的化石能源不得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国际能源市场将一定程度出现“拒俄能源”和“用俄能源”的“阵营式分化”,世界化石能源资源出现大幅度重新配置。
美欧组建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拒俄能源阵营”,这一阵营本身构成了西方以孤立、制裁迫使俄改变行为的重要依托。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Jennifer Granholm)点出美欧行动的核心:“西方国家必须摆脱对俄罗斯燃料的依赖,或者说是在总体上摆脱价值观与我们不同的国家的燃料的依赖。”(41)VOA,“VOA Interview:US Energy Secretary Jennifer Granholm,” August 19,2022,http://www. voanews.com/a/voa-interview-us-energy-secretary-jennifer-granholm/6707924.html [2023-03-20].俄罗斯则试图以廉价能源产品为基础,以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催生一个全新的、规避西方中长期打压的能源出口网络。2023年3月,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 (Alexander Novak)表示,俄罗斯计划将 80% 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以及 75% 的精炼产品出口到“友好国家”。(42)Rosemary Griffin,Herman Wang,“Russia to Send Most 2023 Oil Exports to Friendly Countries after Output Cut Announcement,” 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February 13,2023,http://www.spglobal.com/commodityinsights/en/market-insights/latest-news/oil/021323-russia-to-send-most-2023-oil-exports-to-friendly-countries-after-output-cut-announcement [2023-03-20].
当然,两个阵营存在关系紧密度上的明显区别,“拒俄能源阵营”突出价值观取向,具有协调一致的浓厚联盟色彩,参与其中的国家对俄罗斯势必采取敌对态度和支持对俄制裁举措;“用俄能源阵营”的情形则较为复杂,不排除有因价值观因素和地缘政治考虑对俄给予同情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因价格差等现实利益而采取的投机性行为。实际上,这些国家在享受俄罗斯限价能源红利的同时,它们从其他国家的油气进口就会相应减少,而这在总体上符合“拒俄能源阵营”既要压缩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又要保持国际能源市场基本稳定、避免因对俄制裁而导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飙升的初衷。
“阵营式分化”将在一定时期内加剧全球油气市场的脆弱性和波动性。一是油气市场将经历一个紊乱过程,容易出现混沌难料的走势。遭受制裁和未受制裁的油气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国际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高度紊乱,市场炒作风险高企。分割的区域性市场导致全球油气市场抗冲击的韧性下降,既有的协同互补优势大幅降低,突发事件对国际油气市场的扰动更加明显。二是油气资源的供应链被地缘政治冲突拉长,大量油气资源需要“舍近求远”才能实现交易。俄罗斯油气出口从短途运输为主转向长途运输为主,从拥有现成的管道运输系统转向需要投资兴建新的运输管网。国际社会共同承担运输压力和物流成本相应增长,各条陆上、海上能源通道的政治敏感性也随之攀升。三是俄罗斯在缺技术、缺资金的压力下面临油气产能急剧下滑的风险,这种态势将最终反映到全球总体的供应能力上,威胁世界能源体系的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阵营绝非完全割裂,也无法做到壁垒分明。当前俄欧之间的直接能源联系并未完全切断,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争取到对俄制裁的豁免,仍可通过管道进口俄罗斯石油。一些国家积极游走在两个阵营之间,利用分化局面赚取利益。俄罗斯油气产品仍以各种间接的形式流向欧洲:一是大量俄产原油、成品油在第三地(尤其是阿联酋)进行规避制裁的转运;二是印度、土耳其、中东产油国通过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进行柴油生产,然后出口到欧洲。美欧可以切割与俄的直接贸易联系,但无法切割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例如,欧洲在2022年的液化天然气保供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用俄能源阵营”国家的助力。正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从俄罗斯进口到更多天然气,才能将其获得的澳大利亚、美国、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转卖给欧洲国家。
“阵营式分化”还催生不少新的能源联系,许多此前进展缓慢的合作项目加速落地,不少地区之间正在加速构建新的供应链。例如,在危机爆发前,欧盟对大规模进口东地中海天然气持审慎态度,担心需求的大量释放将激发这一地区资源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土耳其与塞浦路斯、以色列与周边邻国在争议海域的激烈博弈。但在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欧盟与埃及、以色列等国基于庞大利益前景,迅速达成了三方合作的框架,埃、以两国也能够搁置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矛盾,携手填补俄罗斯退出后的欧洲天然气市场。再如,乌克兰危机前,欧盟对非能源合作的重点是推动非洲清洁能源开发,催促非洲国家加快停止化石燃料生产。但危机爆发后,欧盟出于自身能源安全利益,着力与非洲油气资源国、清洁能源资源国加强合作,为自身开辟更多资源渠道。尼日利亚—摩洛哥天然气管道这样的大型项目在2022年获得了欧盟前期融资支持,这种趋势无疑将为未来10—20年欧非经济关系指明新的方向。另外,此前进展相对滞缓的跨国电网项目纷纷被提上区域发展日程。2022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决定共同开发近1200公里的黑海海底电缆,从阿塞拜疆进口更多电力,弥补中东欧的电力缺口。法国与阿联酋、沙特与希腊都在推进中东到欧洲的跨国电网开发,促进中东富余的光伏电力输往欧洲。乌克兰危机下的欧洲能源需求,正在加速建构前所未有的区域电力共同体,也在催生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国际能源合作新秩序,使不同国家间建立起不同于油气资源的新关联、新依赖。
(二)美国、中东油气国和印度成为供应链重构的获益者
乌克兰危机使美国获得了解构俄欧能源关系的重要契机,欧洲对美国的依赖从安全领域扩展到能源领域。从历史维度看,自欧洲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进口苏联天然气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将这种依赖描述为对跨大西洋同盟团结的威胁,认为这赋予了俄罗斯在各类地缘政治危机中勒索或威胁欧洲国家的能力。但长期以来美国无力改变这种能源联系。在乌克兰危机前,美国虽然凭借“页岩革命”实现了能源独立,但很难靠油气资源在欧洲拓展国际权力,因为当时欧洲国家不愿对其形成能源上的单向依赖。同时,相比俄罗斯资源,美国石油和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欧洲的价格偏贵。在特朗普任内,美国虽然干扰“北溪2号”项目落地、强推欧洲国家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但美欧之间的能源贸易和联系仍然比较薄弱,远未达到美国预期。
乌克兰危机彻底改变了美欧的处境,美国成为俄欧“能源战”中最大的获益者:一则,美国大举扩张市场、赚取巨额财富。2022年,美国原油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60万桶/日,同比增长22%;美国跃升为与卡塔尔并列的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出口量达到8120万吨。这一进步可谓历史性飞跃,因为美国2016年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仅为350万吨。(43)Redazione,“U.S.crude oil exports increased to a new record of 3.6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in 2022,”March 15,2023,http://agenparl.eu/2023/03/15/u-s-crude-oil-exports-increased-to-a-new-record-of-3-6-million-barrels-per-day-in-2022-3-15-2023/ [2023-03-20];Stephen Stapczynski,“US Surges to Top of LNG Exporter Ranks on Breakneck Growth,” January 3,2023,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1-03/us-surges-to-top-of-lng-exporter-ranks-on-breakneck-growth [2023-03-20].2022年二、三季度,美国上市油气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达到2002.4亿美元,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半年成为美国能源行业有史以来最赚钱的时间段。(44)Myles McCormick,“US Oil Producers Reap $200bn Windfall from Ukraine War Price Surge,” November 6,2022,http://www.ft.com/content/0d84255c-84ba-4462-b80a-8593352852e2 [2023-03-20].二则,美国进一步强化了欧洲对其能源与战略依赖。美国领导人已经无须再费唇舌去说服欧洲人采购其资源,美国已被欧洲国家视为替代俄罗斯能源的首选之地。不仅如此,欧洲还需要持续依靠美国在全球争取更多油气资源,依靠美国通过扩大油气产能、释放原油储备等手段压抑能源价格,依靠美国保持对俄能源制裁的高压态势和有效性,依靠美国在欧洲周边地带开辟和维持安全可靠的能源通道(包括跨国油气管道、跨国电网等)。美欧新型能源关系将提升美国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霸权性地位,也将使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努力受到更多来自美国的掣肘。
俄罗斯被排除在美欧能源供应链之外也给中东油气生产国带来了额外收益。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全球油气需求出现大幅下降,中东油气生产国经济面临较大转型压力。同时,部分国家因巨大的油气开采量、自身超高的碳排放强度,在全球气候治理场合承受着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全球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处境:一则,中东资源国从高油价、高气价中获益匪浅。沙特国家石油公司2022年净收入为创纪录的16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5%。卡塔尔2022年前九个月的油气出口收入已达1000亿美元,自2014年以来该国年度出口收入从未突破这一数额。(45)Kudakwashe Muzoriwa,“Saudi Aramco Profit Surges to $161.1bn in 2022,Raises Dividend,” March 13,2023,http://gulf business.com/aramco-posts-161-1bn-in-fy2022-net-profit/ [2023-03-20].能源价格高企也推动了中东地区经济强势复苏。2022年,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实现了6%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其中,沙特实现了8.9%的增长,预计海合会成员国财政余额平均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3%,实现1000亿美元的总体财政盈余。(46)Jamie Ingram,“Qatar’s 2022 Export Revenues Top $100bn With Three Months To Spare,”November 11,2022,http://www.mees.com/2022/11/11/economics-finance/qatars-2022-export-revenues-top-100bn-with-three-months-to-spare/132723b0-61c6-11ed-8 790-c90dd6f1ee07 [2023-03-20].它们还从俄罗斯能源出口困境中谋利,包括前文提到的进口廉价俄油用于本国消费、在海湾地区港口对俄罗斯石油产品进行“本土化”转运等,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港已成为俄罗斯资源向欧洲“中转”流动的一个枢纽。从中期看,西方对俄罗斯的打压变相为中东资源国维持和拓展了市场空间。
二则,中东国家在平衡供需关系和管理市场周期方面获得了更多优势。2022年10月,沙特不顾拜登政府一再劝阻,与俄罗斯共同推动“欧佩克+”集团实施了两年来最大力度的减产。2023年4月,“欧佩克+”决定5月至年底将在目前减产200万桶/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产。与此前“欧佩克+”集团的应对举措往往滞后、被动相比,高效、频繁的集体行动是在市场走势尚不明晰的状况下的主动作为,显示了产油国集团的凝聚力和对原油定价权更为积极的掌控。同时,中东资源国对西方目前实施的制裁有趋于一致的负面看法,即美国通过不时释放原油储备对冲它们的影响力,西方国家组建的“限价联盟”是依托其在航运、保险、金融等方面优势所组建的“服务商垄断集团”,这种合作形态未来也可以用于压制中东国家的利益。所以,资源国在保护油气收入、抵制消费国强势干预上将采取更多不符美欧利益的举措。
三则,中东油气国在气候治理上面临的国际压力大为疏解。美欧都在说服它们提高油气产量,沙特、卡塔尔、阿联酋各种规模庞大的油气增产计划一时间成为维护全球安全的“政治正确”,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不再谴责或追究这些计划是否会抵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2022年7月,阿联酋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如此描述西方国家的态度转向:“几个月前,人们还在责备我们——为什么还在生产油气。现在,他们都改说‘请生产,请生产’。”(47)Kuwait Times,“UAE Pushes for a Fair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July 7,2022,http://www.kuwait-times.com/uae-pushes-for-a-fair-clean-energy-transition/ [2023-03-20].
由于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剧烈变动,作为全球第三大原油进口国的印度,成为在两个阵营之间游走、牟利、发挥关键影响的行为体。一方面,印度迅速取代欧洲成为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最大客户,对俄罗斯维持能源出口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俄罗斯对其市场的依赖逐渐提升,印度可以利用买家身份深度影响俄罗斯石油定价权。另一方面,美欧乐见印度采购俄罗斯廉价能源。印度的进口转向有利于中东、非洲资源国出口更多产品给欧洲,解决欧洲的燃眉之急。2022年11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印期间表示,美国乐见印度“尽情”购买俄罗斯石油,包括以高于限价机制的价格购买。印度炼油厂自乌克兰危机后一直保持超负荷运行,将俄罗斯原油炼制为柴油、汽油等产品后向欧洲大量出口,一跃成为欧洲成品油供应中心,从极高的裂解价差中获得巨大的加工利润。从长远看,印度炼油厂抢占俄罗斯退出欧洲的市场份额,俄罗斯的炼油产能已经开始被迫压缩。
(三)全球能源市场在阵痛中加速转型
由于全球能源市场波动、能源地缘政治冲突、昂贵的化石燃料,更加凸显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经济性和立足本土绿色资源开发的可靠性,乌克兰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在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欧盟大力投资清洁能源的举措,也激励各国(尤其全球和各区域的主要经济体)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2022年全球对能源转型的投资总额达到1.11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并首次与全球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相当。(48)BloomberNEF,“Global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y Investment Surges Past $1 Trillion for the First Time,” January,2023,http://about.bnef.com/blog/global-low-carbon-energy-technology-investment-surges-past-1-trillion-for-the-first-time/ [2023-03-20].基于目前趋势,国际能源署预测2022—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吉瓦,相当于全球第一大电力国家——中国当前的全部装机容量,这比五年前的预测增长了85%,也是该机构有史以来对预测数据的最大幅度上调。(49)IEA,“Renewables 2022,” December 2022,http://www.iea.org/reports/renewables-2022/renewable-electricity [2023-03-20].能源转型加速直接牵动欧洲和俄罗斯各自的能源博弈战略,全球能源转型越快,欧洲对俄制裁就可能产生更大的制约性效果。俄罗斯面对全球化石能源需求逐步见顶乃至萎缩的前景,在经济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可能采取更加激进的反制措施,如单方面大幅压缩油气产能、制造影响敌对资源国政局或能源通道安全的地缘政治事件等。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欧美能源转型,正在衍生新的清洁能源政治。西方政界的主流看法认为,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给西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脆弱性。由于中国在新能源装备制造、关键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欧美国家需要避免对中国产生新的供应链依赖。于是,各种防范或打压中国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举措层出不穷。例如,2023年3月,欧盟正式发布《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增强欧洲在稀土、锂、钴、镍等关键矿产上的供应安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在关键资源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超过90%,“我们正在加强与全球可靠贸易伙伴的合作,以减少欧盟目前对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依赖”。(50)EU seeks to diversify critical raw material supply away from China.http://asia.nikkei.com/Economy/Trade/EU-seeks-to-diversify-critical-raw-material-supply-away-from-china [2023-03-20].再如,美国与欧盟为加强能源领域的协作,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特别成立了由双方外交、能源高官组成的能源安全特别工作组。该机制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两大重点,一个是促进欧洲化石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另一个就是促进关键矿产资源的多样化,以减轻西方在这一领域可能遭遇的政治和经济风险。(51)CSIS “U.S.Responses to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April 26,2022,http://www.csis.org/analysis/us-responses-global-energy-crisis [2023-03-20].换言之,美欧把打压俄罗斯传统能源权力和削弱对华依赖、防范中国在未来全球能源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放在了同样的战略高度,也不惜动用一切可能的政治经济手段来构筑这一领域的“小院高墙”。基于上述情况,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关键矿产海外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国际交流,将面临更多西方国家制造的阻碍。
(四)南方国家遭遇更加严重的能源贫困
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全球能源市场失衡,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被动承受后果,它们在能源供应上的既有困难和对成本的敏感性陡然提升。不少发展中国家难以承担飞涨的油价、气价,只能压缩化石燃料进口,本已严重的能源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2022年全球无电人口估算增加2000万,达到7.75亿,这是20年以来这一指标首次出现数量增长,情况的恶化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52)IEA,“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ades,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out Access to Electricity Is Set to Increase in 2022,”November 3,2022,http://www.iea.org/commentaries/for-the-first-time-in-decades-the-number-of-people-without-access-to-electricity-is-set-to-inc rease-in-2022 [2023-03-20].另外,油气资源是农业机械和车辆的动力来源、化肥等农用物资的原材料,油气价格上涨也推升了全球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
能源等民生物资的短缺,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频繁发生社会动荡。2022年1—9月,至少90个国家因燃料供给短缺或价格过高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其中多数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53)Efrem Gebreab,Thomas Naadi,Ranga Sirilal,et al.,“Fuel Protests Gripping More Than 90 Countries,” BBC,October 15,2022,http://www.bbc.com/news/world-63185186 [2023-03-20].一些国家的政治危机与能源危机高度相关,如斯里兰卡国内六成电力都依靠进口的煤炭和石油,由于全球能源价格飙升,斯里兰卡面临外汇匮乏、物价高涨、供电供油紧张等问题,并于2022年4—7月发生了长时间、多频次的暴乱,国家一度进入紧急状态。再如,塞拉利昂的油价在同年3—7月增长了近一倍,民众从8月起在首都连续发起抗议燃料价格上涨的示威,在当月的警民冲突中造成了25人死亡,当局最终只能采取宵禁等强制手段恢复社会稳定。未来,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动荡,发展中国家维持进口规模面临困难,将可能导致更多的民生危机和政治危机。
可以看到,乌克兰危机所导致的国际能源供应链重组,给世界能源市场和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的不同主体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影响,它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所带来的冲击不亚于数次石油危机所造成的振荡。当前,危机尚难看到尽头,它对世界能源体系的影响仍在不断演化,值得持续关注、深入研究。
五、国际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定位
在全球能源供应链加速断裂重组之际,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的能源供给也承受了较大压力。面对国际能源市场和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局,中国的三个身份定位始终坚定、日益显著:
(一)本土能源生产大国
无论外部环境出现怎样变化,都要夯实国内能源资源的生产基础。“十四五”规划提出:“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政府网,2021年3月13日,http://www.gov.cn/ 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023-03-20]。中国将着眼“双碳”目标,持续稳健推进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成为我国能源增量主体,推动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转向清洁煤炭、油气、清洁能源和核能并存,并最终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格局,从根本上摆脱化石能源时代的“能源饥渴症”和“能源焦虑症”。
(二)全球能源安全维护者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55)《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22年11月15日,http://www.news.cn/world/2022-11/15/c_1129129807.htm[2023-03-20]。近一年多来,中国积极与全球主要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开展对话,就共同畅通供应链、稳定市场价格、反对能源问题政治化发挥积极影响,在全球能源供应链中承担建设性枢纽、稳定性力量的角色。中国坚定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随着国际油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正在成为我们手中所掌握的重要“结构性权力”,可以成为对外能源合作至关重要的议价工具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三)全球能源转型引领者
在国际能源大变局下,中国继续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56)“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四个革命”是指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一个合作”是指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大量清洁能源装备和技术支持服务,中国的引领者身份将为冲突下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再稳定、再平衡做出有益贡献。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倡导解决国家间在能源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呼吁各方充分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能源需求,提升全球能源转型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促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的可承担性。
六、结 语
乌克兰危机在短期内导致了全球能源供应更加昂贵、脆弱和不稳定,但也构成了加速能源秩序转变的催化剂和重塑全球能源流动的导流阀。当危机爆发时,对很多涉事国家而言,国际能源市场的“低位政治”只能让位于安全和价值观的“高位政治”。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被迅速排除至欧美能源供应体系之外,其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也受到相应冲击。俄罗斯能否在欧洲之外的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出口渠道、能否开发其极地区域的资源和打造新的陆海能源通道、能否与中东等资源国维持目前的良性互动,以及能否维持在全球能源秩序中的地位,都充满变数。与此同时,为了重塑能源合作网络,欧洲会持之以恒地以能源转型提升能源安全,巩固其在可再生能源、氢能、能效等领域的优势。即使是在后危机时代,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至多只能恢复到低水平的贸易规模。一个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欧洲,无疑会在俄欧关系、欧洲秩序中塑造新的地缘政治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