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新旧课标比较探究

2023-02-19郑梅娟

英语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标英语课程

郑梅娟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观,是教学与评价的根本依据,也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2022 年4 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导向,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学习优秀文化,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三观”,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自修订后实施,至今已十多年。旧课标坚持了正确的课改方向,体现了优秀且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指导当时的教育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新课标在旧课标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比并了解新、旧课标的差异,可以准确定位英语教育目标并发现新课标所蕴含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明确方向。

一、新旧课标制定背景

(一)旧课标制定背景

1996 年,教育部在对9 个省区的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1992 年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不符合我国英语课程体系发展。大纲内容过于繁杂,要求过高,教学内容也偏难、偏深、偏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满足课改需要及达成素质教育,教育部在印发《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2012 年颁布)(杨芝姣、韩芳2020)。

(二)新课标制定背景

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了立德树人和发展素质教育,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更要优化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育人方式改革。落实这些改革就需要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旧课标的颁布已大大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伴随教育发展不断深入,面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和完善(教育部2022)。

二、新旧课标框架结构

(一)旧课标框架结构

旧课标的框架结构涵盖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五个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对总目标及分级目标进行了具体描述;内容标准根据等级总体目标对学习者的话语技巧、话语理解、情感心态、教学方针和文化意识给出了不同的规定;实施建议则从课堂教学、评估、教材编写、教学资源研发和使用等方面作出了合理的指导意见;在课标最后还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附录材料(教育部2012)。

(二)新课标框架结构

新课标除了前言之外,共七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及附录。前言主要阐释了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及关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明确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第二部分课程理念主要从核心素养的作用、课程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英语学习活动观、评价一体化设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等方面说明课标修订后融入的新理念;第三部分课程目标说明了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及分段目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由内容要求及教学提示组成;第五部分学业质量对学业质量内涵和分级进行了描述;第六部分课程实施从课程、考核、课程编写、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课堂教学和英语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意见;最后的附录根据核心素养学段特征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基本资料,如语音项目表、词汇表、语法项目表、教学案例(教育部2022)。

三、新旧课标主要内容

(一)旧课标主要内容

旧课标主要以课程目标、分级目标和实施建议为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主要从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两个方面作了具体阐释。通过训练学生的综合语用技能,推动其心灵成长,培养其综合语言人文素质,以彰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按照分级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认知、情感心态、学习策略、人文意识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以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持续地练习,最终形成并发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练习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掌握包括语言、单词、句法和常见的语言形态等语言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建立坚强的毅力、具备全球眼光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时刻保有学习的持久动机;采用合理的知识、调控、社交和资源等教育战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使其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全球意识,使其在跨文化学习中更恰当地使用语言。

在教育实践中,旧课标特别指出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语言运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与策略引导、培养其问题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整合资源,优化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评估建议的过程中,采取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过程和结论,注重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化的评估。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程;终结性评价主要运用可视性、阶段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试(教育部2012)。

(二)新课标主要内容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构成。

课程目标中提出要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在分段目标中,根据学生学段分为三级目标,各级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阶梯性,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英语课程内容提出了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通过理解、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最终达成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新课标在内容要求方面按照三个基本级别对六要素进行了具体描述,其中主题部分强调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通过三个视角设置主题群,各主题群下又包含若干子主题;语篇类型形式多样,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又包括非连续性文本,体现了语篇的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更多强调对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等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文化知识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发现社会更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对祖国伟大的民族文学、传统文化价值更为自信;语言技能在听、读的基础上增加了“看”,表达性技巧强调说与写,随着等级的递进,要求也会进一步提升;元认知策略、知识策略、人际交往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始终保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完成阶段性课程学习后所呈现的学业表现被称为学业质量,也是核心素养是否达成的评价维度。学业质量通过三级标准对学业水平作出了具体要求,具体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课程实施在教师教学和评价中给出了建议,在思想上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在真实情境活动中组织并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内驱力,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与推进,提高其核心素养水平。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团队力量,精准把握新课标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抓住真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育人能力(教育部2022)。

四、新旧课标的比较

作为课程改革的时代产物,旧课标和新课标均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由于产生的背景不同,两者存在异同。

(一)新旧课标的相同点

两者在课程性质、框架结构、课程目标等方面一脉相承。

1.课程性质方面

新、旧课标都将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强调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语用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通过英语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交流与合作的时代新人。

2.框架结构方面

在框架结构方面,新、旧课标都有课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建议等要素,这些要素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课程标准都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设计了分级目标,标准层次清晰。除此之外,新旧课标还对课程实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课程目标方面

新、旧课标在总目标方面都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习得和运用语言,培养文化意识,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在目标方面较之旧课标更加完善。

(二)新旧课标的不同点

新课标梳理、分析了旧课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旧课标基础上进行了总结、继承和发展,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进行了全面修订,其改进之处如下:

1.育人目标的细化

新课标较之旧课标而言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也更加体现了课程育人价值,育人目标的细化更加聚焦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强调学生的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在文化意识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对世界各种地域文明作出对比和评判、在与人交流方面作好调适与沟通、感悟并内化知识,达到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在思维品质方面,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训,特别是通过发展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考,锻炼他们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保持学习的兴趣及持续动力,提倡其乐学与善学、根据自我认识学会选择与调整、能够与他人合作并具有主动探究精神。

2.设计思路的深化

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梳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英语课程重点和任务,强化课程思想性,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入手,进一步细化教育任务,具体落实教学要求,强化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带动学校教育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培育有志向、有才能、有责任的世纪新人。

3.课程内容的优化

新课标的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组成。围绕六要素,新课标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运用、实践、迁移和创新,特别提出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要求,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教学、整体教学、真实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4.学业质量标准的具化

学业质量标准是新课标较之旧课标增加的部分。学习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英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特征,通过整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其学习所处程度和水平,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5.学段分级的简化

旧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分为五级,六年级学生要满足二级标准,九年级学生要满足五级标准。新课标将学段目标分为三级,一级建议为三至四年级学段应实现的目标,二级建议为五至六年级学段应实现的目标,三级为七至九年级学段应实现的目标。目标更加清晰,有进阶性。

6.“双减”政策的深化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修订过程中,教育部全面融入落实好中央关于“双减”的要求,通过作业设计创新,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加实践类作业,控制作业量,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正确导向,命题改革方向的变化,减少学生学业负担,推动“双减”工作落地。

7.育人功能的强化

与旧课标相比,在新课程背景下增加了语言教育功能,通过英语课程的实施,在跨文化沟通、交流中,通过整合学科思政,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接受,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通过与国内外文化比较,进一步凸显我国文化特色,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民族文化审美趣味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五、新课标引起的思考

(一)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清晰的课程实施目标、更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挑战。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使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沟通、交流,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加强调语言的习得而不是学得;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达成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帮助他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分析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培养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人。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英语教师如何落地新课标

英语教师首先要研究新课标,通过对比新旧课标的变迁和发展趋势,逐步明晰教学目标指向,正确掌握教育教学走向;其次,深入研读教材,结合新课标要求,深化主题,进行学科资源及课内外资源融合与统整,强化育人目标;再次,强调真实性学习,以“真实问题”为课堂教学核心,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其学习积极性;最后,要变身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让自己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提供智慧支持,对其优秀习惯的培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学科教研方式的改变

新课标强调学科的融会贯通,因此适时由英语单学科向多学科教研融合,尤其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科融合及学科思维迁移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科融合不仅可以开拓教学思路,还可以汇聚多样教学手段,形成教师学习、教研共同体,凝聚更多智慧,优化教与学方式,为教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标的修订继承和发展了旧课标的正确理念和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和全面发展,同时依据新理念、新时代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体现了新时代、新政策的育人目标,体现了因材施教,体现了英语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面临英语课程育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时,新课标更体现了好用、管用和适用的原则,其必将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标英语课程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