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变化及国民党当局的反应
2023-02-19郭元博
郭元博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这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上海解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治理特大城市,并且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英国三方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接收,恢复生产生活,保护外国人合法财产,使得英国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将会长期统治上海,并解放全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接触才可保护英国在上海的财产。中国共产党也将美英区别对待,与英方进行接触。国民党以上海为中心对解放区沿海进行封锁,以遏制人民政权。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使得英国在上海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中国共产党与英国方面在此期间进行更高层级的接触,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加快了承认新中国的步伐。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使得英国与国民党关系恶化。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上海解放后英国对华政策变化(1)陈谦平:《上海解放前后英国对中共的政策》,《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英国对“安契塞斯号”事件的政策以及国民党就此事件的反应(2)吴泉成:《一九四九年“安契塞斯号”事件经纬》,《中共党史研究》2018 年第10 期。,英国对国民党封锁的应对与英美的分歧等。(3)[美]埃德温·W.马丁著,姜中才、于占杰译:《抉择与分歧——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6—86页;徐友珍:《分歧与协调——美英关系中的承认新中国问题(1949—1951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69页。对上海解放后英国对中共政策变化与国民党反应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英国外交部档案、台北“国史馆”档案、中外报刊等,分析上海解放后英国对中国共产党态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国民党的应对。
一、上海解放前后英国对中国情势的判断
在上海解放前英国对中国局势进行了判断。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南京,5月兵临上海。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Ralph Stevenson)判断国民党不可能守住上海,为使英国在上海的财产与侨民免遭战火侵袭,便建议美国一同向国民党当局施压,促使国民党撤离上海,然后由解放军接管。(4)陈谦平:《上海解放前后英国对中共的政策》,《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然而蒋介石决定固守上海。他认为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美英在此有诸多利益,若能在一段时间内抵抗解放军的进攻,美英便会介入。另一方面,上海是国民党当局的经济中心,在上海存放着上亿两黄金、白银和外汇,还有部分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在上海开展阻击战可为其向台湾运输黄金、白银、外汇等争取时间,这些也是其在台湾立足的本钱,因而蒋介石不可能弃守上海。(5)张皓:《“要文打,不要武打”: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面对英国提出让其撤出上海的建议,蒋介石十分愤怒,他在4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数日前英领事在沪对我军表示其赞助之意,及至最后则协同美国领事反劝我军做和平撤退之妄议,英之外交图利忘义固无足怪,而美国外交完全受英国之操纵,更为可耻。”(6)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8册,台北“国史馆”、台北“中正纪念堂管理处”、财团法人中正文教基金会2015年版,第270页。这使得国民党对英国开始不满。
国民党当局在上海进行的抵抗难以扭转其败退的局面,5月27日上海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后给英国在沪人士留下良好印象,英国《卫报》在沪评论员写道:“中国共产党军队仿佛来自其他星球。这个笑话是一位资深观察家说的,中国共产党的士兵有强大的战斗力,他们胜利后不进行劫掠,不开枪射杀平民,露宿街头不侵占民宅,礼貌拒绝了居民赠与他们的茶和米,拒绝了居民为他们购买有轨电车、火车和电影票。我们在中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支纪律严明、救死扶伤的军队。人们无法区分军官与士兵,因为他们生活方式一样,军服一样。第二个惊奇点是,在他们新政府中,每个人清正廉洁,这在中国是少见的。最近,我注意到他们对外国人的行为,他们对外国人谨慎行事,给私人资本留下大量空间,他们希望得到援助或进行国际贸易。我们的结论是,新政权正在调整路线,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一个危险的想法是幻想共产党将如国民党那样从革命的纯洁到腐败的反动。我们认为列宁曾采取新经济政策,毛泽东也会。尽管他们宣称他们会学习苏联模式,但这并不意味新中国会成为苏联的坚定盟国或卫星国。”(7)“Chinese Communist Armies Surprise Country:Like Troops from another Planet A Special Correspondent”,The Manchester Guardian,June 11,1949,p.8.该评论使得英国外交部了解上海解放后的真实情况,意识到中国共产党能长期治理上海,国民党不可能“反攻”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具有灵活性,会与外国进行贸易,因而必须与中国共产党接触。(8)Article Entitled “Chinese Communist Armies Surprise Country:Like Troops from another Planet”,June 11,1949,FO371/75759/F8584.
华北、东北解放区与日本贸易也引发英国关注,这使得英国认为留在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方面进行贸易是可行的。5月12日 ,英国驻华大使施蒂文告诉英国外交部长,“美国同事告诉我,中国共产党的秘密贸易代表团已抵达日本,尝试谈判购买某些用品,特别是机械设备,中国共产党与日本的谈判貌似没有通过驻日盟军司令部。日本媒体报道一个从中国北方来的有影响力的中国贸易公司到达日本,该团队代表中共与日本就中日贸易问题进行谈判。贸易公司现在也与一些有影响力的日本银行家进行谈判。他们计划向日本出口大豆、豆饼和煤炭以换取通信器材、钢轨、器械零部件。”(9)Sino-Japanese Trade-Presence of A Communist Trade Emissary in Japan,12 May,1949,FO371/75862/F6849.英国驻日本大使就此事询问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认为“重建日本与中国北方的贸易从长远角度看对日本至关重要”。(10)Trade between Communist China of Paper to Send Macarthur of Qualification of Salt and Coal,May 11,1949,FO371/75862 F7009.对此,英国驻日本大使馆在给外交部的报告中表示:“现在中(中国北方)日贸易是美国控制下的日本与共产党控制下的中国之间的贸易,这两者意识形态是严重冲突的,且因历史原因中国有反日情绪。中国急需一些物资,美国希望日本减少对美国援助的依赖。”(11)Trade between Communist China of Paper to Send Macarthur of Qualification of Salt and Coal,May 11,1949,FO371/75862 F700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战胜日本侵略者, 1949年在中日之间还未媾和、诸多历史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反日情绪在中国共产党内及中国社会是存在的。当时日本是由美国控制的盟军司令部统治,由于美国对中国解放战争的干预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是紧张的。解放区与日本贸易使英国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战后经济重建中需要大量物资,中国共产党方面可以不以意识形态为主导与西方国家发展贸易。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近3亿英镑,其中上海1.9亿英镑(12)陈谦平:《上海解放前后英国对中共的政策》,《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诸多商业利益在上海,这进一步促使上海解放后英国驻沪领事馆依旧保持运行,期待适当时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接触,以保护英国在上海的经贸利益,并发展双方经贸关系。英国驻沪领事也呼吁英国商人继续留在上海,并对在沪英商表示“帝国主义观念,外国人在华特权一去不复返了”。(13)“British See Privilege Gone”,New York Times,June 20,1949,p.6.
虽然英国国内有舆论呼吁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但遭到英国驻华使馆的反对。英国使馆认为,“毫无疑问共产主义现今处于全球扩张的态势。对共产党的‘绥靖’政策目前不符合英国基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将会影响缅甸、暹罗、香港和印度支那与南海。目前中国政府(国民党)还有300万人的陆军和一定规模的海军在中国西南。西方大国不仅没有给予其物质援助,还对其道义打击,这有违我们的道德。”(14)Point Made by the Chinese Embassy Regarding the Reported Early de Factor Recognition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by the British Government,June 2,1949,FO/371/75812/F8351.这表明尽管英国方面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将会长期统治上海,但由于国民党依旧控制南方诸省且有部分军队,英国在香港、东南亚殖民地的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因素,使得英国国内还未就承认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因而在上海解放前后英国没有对中国共产党方面予以承认。
二、国民党当局的海空封锁与英国的反应
上海解放前后国民党当局为了扼杀人民政权,对解放区沿海进行封锁,并对英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密切关注。5月6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致电蒋介石,分析英国对华情势时写道:“英国自二次大战后,元气大伤,其对华之贸易市场均被美国垄断,自‘共匪’占领哈尔滨扩大内战后,认为解放区所需物资仍极迫切,而苏联绝无能力全部供给‘匪区’之需要,在此时机,即为夺回华市场唯一机会,故自东北弃守后,英国暗自以香港为中心,与‘匪方’恢复贸易。平津陷落后,又为恢复贸易市场,首先进行津港间直接通航通商,即如南京陷落后,英大使之仍留南京及‘紫水晶’号兵舰被击之采取温和态度,即系为恢复对华贸易,而不愿与‘共匪’破裂,且为将来承认之余地。上即为英国传统外交政策之势利主义之表现。”(15)《毛人凤电蒋中正英美对中国目前局势之态度》(1949年5月6日),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02-020400-00049-044-001x。这表明国民党当局对英国在“紫石英”号事件后与中国共产党接触,渡江战役后英国保留其在南京、上海的大使馆、领事馆极为不满,这是败退的国民党当局不希望看到的,因而在上海解放后,国民党当局便开始研究对解放区的海空封锁。
6月15日,蒋介石对行政院长阎锡山指示:“封锁沿海各港口案,拟可先宣布上海一港,其他待上海封锁有效后,再陆续宣布。如仅封锁上海一港,则随时下命令可实施生效,并以速为宜。但命令中可附加说明其他各海港口一俟准备完成,亦将继续宣布封锁。”(16)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9册,台北“国史馆”、台北“中正纪念堂管理处”、财团法人中正文教基金会2015年版,第302页。1949年6月20日,经蒋介石授权,行政院长阎锡山下令封锁从大连到上海的所有解放区口岸。由于国民党海空军实力有限,因而对解放区的“封锁”以上海为中心。因为是中国内战,国民党外交部指示对外以“关闭国际航运”名义通知各国,而不以“封锁”为名。(17)《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09a。
国民党当局对上海的封锁影响到了上海经济重建与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流血事件,也影响到了英国在华利益,轰炸扣押英国商船使英国与国民党当局的矛盾更加明显。6月21日,国民党空军P-51野马战斗机轰炸并扫射了英国商船“安契塞斯”(S.S Anchises),造成该船受损搁浅,部分英国船员受伤,码头旁边英国公司的油料库也因轰炸起火。(18)Information on Bombing of “Anchises”,June 21,1949,FO371/75921/F8952.随后英国外交部、英国驻淡水总领馆分别向国民党驻英使馆及国民党空军有关负责人进行抗议并要求赔偿损失。(19)Bombing of the S.S Anchises,June 23,1949,FO371/75921/F9193.驻港英海军司令也对国民党当局表示,“在英国政府就封锁问题作出正式决定前,皇家海军将会使英国船只免受非法攻击。”(20)《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25a,0007a,0022a、0027a,0088a,0016a,0014a。接到抗议后,国民党外交部副部长叶公超询问空军司令周至柔,周至柔表示:“据轰炸该轮之飞行员报称,曾低飞侦查许久,并未见该轮前桅杆有该国旗帜,船尾虽然有小红心旗一面,但随风飘卷,无异‘共匪’所用之旗,如果当日该英轮在甲板上适时铺出标识,使空中易识别判断,断自必予以避免,不应诿过于飞行人员也。本军队‘匪船’之侦炸,早已奉令实施,并非本军提前执行。”(21)《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25a,0007a,0022a、0027a,0088a,0016a,0014a。
由此看来国民党并不希望与英国方面发生冲突,对英国船只轰炸是偶然的。为了防止与英国进一步冲突,经蒋介石指示,国民党空军承认误炸,并对英方表示道歉。(22)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9册,第307页。随后英国方面要求国民党当局赔偿损失16.8万英镑(23)Claim for Costs Incurred in the Consequence of the Bombing of the Anchises by the Chinese,September 23,1949,FO371/75922/F14435.,但国民党始终没有赔偿。“安契塞斯”号事件发生后,多艘英国商船尝试突破国民党海空封锁驶入上海港,但大多被驱离或扣留,这使得大量物资无法进入上海,英国在上海贸易受到影响。(24)吴泉成:《一九四九年“安契塞斯号”事件经纬》,《中共党史研究》2018 年第10 期。
1949年由于国民党统治上海时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上海解放后经济形势严峻,粮食、煤炭、棉花严重短缺,国民党的海上封锁使得物资无法通过港口运入,上海的货物无法通过海上出口,英国在华经济领域多为外贸、金融、航运业等,这使得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陷入危机。(25)马丁:《上海解放后英国针对国民党封锁上海的对策及成因》,《史林》2016年第1期。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也使得美国船只无法撤出侨民,损害美国利益,因此在国民党对中国沿海封锁初期,美英共同向国民党当局抗议。7月1日美英双方都表示拒绝承认封锁的合法性。受美英态度影响,加拿大、瑞典、希腊等国也不支持国民党的封锁。(26)《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25a,0007a,0022a、0027a,0088a,0016a,0014a。在美英等国施压下,国民党当局同意美英撤侨船只驶入上海,并敦促美英等国尽快撤侨。(27)《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25a,0007a,0022a、0027a,0088a,0016a,0014a。美国撤侨目的达到后,美英的分歧便显现。
英国在华有较多商业利益,国民党对中国沿海的封锁使得英国经济损失较大,美国的损失远小于英国,因而美方不愿采取实际行动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在最初仅仅与英国一道向国民党抗议,当美国撤侨船只被国民党当局允许驶入上海后,美英关于国民党封锁中国沿海问题分歧愈加明显。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当时的政策是:用政治和经济的手段,努力使台湾及澎湖列岛不落入共产党手中。国民党实施的封锁妨碍了英国人的商业目标,却有利于美国人实现其政治目标,因此美国对国民党的非法封锁采取默许态度。(28)[美] 埃德温·W.马丁:《抉择与分歧——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第81—82页。
国民党加紧在国外进行活动以获得同情。在英国,国民党当局在《泰晤士报》发表文章污蔑中国共产党,驻英大使郑天锡对英外交部高级官员进行游说,表示“盼即对我政府之措施应予以同情合作”。(29)《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25a,0007a,0022a、0027a,0088a,0016a,0014a。国民党还在部分由右翼政府把持的拉美国家如秘鲁进行活动,通过在当地媒体刊登新闻造势,游说官员,争取侨团支持等。(30)《我国封闭中共占领区港口》,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020-010106-0043-0025a,0007a,0022a、0027a,0088a,0016a,0014a。
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也曾考虑是否派遣英国海军护航商船驶入上海港,但遭到英国政府与军方人士反对,认为这违反了国际法,且有可能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冲突。(31)奚庆庆:《建国前夕英美对华政策的分歧及其原因》,《安徽史学》2015 年第4 期。在得到美国默许后,蒋介石面对英国更加强硬,认为“此(封锁)乃我革命对‘共匪’经济制裁唯一之武器,不问英、美之如何反对与干涉,应贯彻初旨,彻底执行,如其用强权或武力阻扰,亦不惜以武力应之。”(32)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9册,第313、391页。同时为了不与英国发生直接冲突,蒋介石指示对英国商船和护航军舰“不可做任何口头退让,但在实际行动上不可向该英轮轰击,并须避免与英军舰发生冲突”。(33)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9册,第313、391页。这表明虽然面临多国强烈抗议,但蒋介石在封锁问题上拒绝退让,根本原因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英国逐步意识到通过外交途径对国民党施压解除对上海的封锁很难完成,与中国共产党方面接触乃是打破封锁之道。
三、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当局海空封锁的应对
面对国民党的海空封锁,中国共产党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反封锁斗争。在上海解放后,大量粮、油、煤在第一时间运入上海。7月15—19日,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讨论了华东形势。中共中央对解决封锁问题做出指示,要求加快进军速度,尽快解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省份,尽快解放沿海诸岛屿与台湾。同时提出四条方针,即:“(一)政治上抓理,即强调反封锁、强调全国支援,解放全国,造成浓厚空气,以助于城市的疏解。(二)工厂、学校内迁等问题,对私人工厂,一是必须与各阶级(人民代表会)共同讨论,共同决定,大家负责;二是必须建筑在自愿原则上,不可加以强制,但应加以动员;三是凡自愿迁移者,给以真正的帮助。(三)决心把农村工作做好。(四)精兵简政,节衣缩食,克服困难,应立即付诸实施。”(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97)》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82—183、189页。7月27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呼吁华东党政军民团结起来,工人、学生、进步产业界人士与爱国民主人士团结起来粉碎敌人封锁,并提出六大任务,即:“(一)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配合人民解放军尽快解放福建、台湾与全中国未解放的地区。(二)疏散人员和实行将部分学校工厂内迁,减少城市负担。(三)改变今后上海生产方针和发展方向。无论公营或私营企业都应设法摆脱对帝国主义经济的依赖,精简组织,提高效率,认真做到企业化和生产合理化。(四)动员大批共产党员干部和工人学生到农村去开展农村工作。(五)发展内地交通,鼓励城乡物资交流。加强城乡互助,以发展和繁荣国内经济。(六)实行节衣缩食,克服目前困难。紧缩编制,清理资财,建立制度,节省开支,反对浪费,推动全上海和华东人民进行节衣缩食运动,来克服当前的困难。”(35)《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建设新上海彻底粉碎敌人封锁》,《人民日报》1949年7月29日,第1版。针对南京、上海接管以后物价上涨的严重困难,8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指示: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首先是打破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封锁,打破的办法是迅速争取全国的解放,包括西南、西北、南方及沿海的全部解放。其次是解决好城乡关系问题,在接管城市告一段落后,要把重点迅速转到农村,进行土地改革。不能设想存在极端困难的封建农村,而能孤立地建设城市的工业。第三是精兵简政,节衣缩食,减少开支。(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97)》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82—183、189页。面对国民党对上海等东南沿海的轰炸,在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下,有关方面从苏联进口高射炮360门。(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836页。
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采取诸多措施顺利完成接管工作,稳定了人民政权,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9月3日,上海市市长陈毅宣布,接管第一阶段已告完成,第二阶段的管理、处理工作已陆续展开。(38)刘树发主编:《陈毅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页。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对上海的接收工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英国在上海的利益。
国民党海军实力有限,华北沿海港口岛屿陆续被我军解放,因此国民党无法对华北港口实行有效封锁,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北方港口逐步恢复对外贸易。1949年7月21日,英国太古公司“湖北轮”运输橡胶、杂货等1000吨货物从香港抵达天津港,并从解放区运出货物返回香港。同月,有多艘外籍商船从天津港驶出前往香港、旧金山、西雅图,均满载中国的土产、药材、植物油等出口到海外,天津到香港之间的航线基本恢复,这使得天津港进出口贸易日趋活跃。(39)《津进出口贸易活跃土产药材植物油等相继出口》,《人民日报》1949年7月24日,第2版。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生产生活的恢复,也对外表明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外国进行平等的贸易。
中国共产党对待英美帝国主义采取了灵活的政策,表示保护外侨合法权益。1948年11月周恩来指示:“不承认国民党与英、美、法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国家毫无区别。”(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799页。次年5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判定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可能性较小,有鉴于此,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指出:“对帝国主义,拟在群众中不疲倦地进行宣传和教育,但严防提出不策略、不现实的反帝的具体行动口号,在报纸上多从国际问题和中国的历史(着重美国援蒋),求得暴露帝国主义,非必要时不轻易涉及现实问题。”(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97)》第2卷,第180页。这为日后中国共产党与英国的接触奠定基础。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章汉夫表示:“中国人民政府和所有国家现在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保护外侨生命财产的政策,是明确而肯定的,一切外国侨民都应该而且必须遵守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的法令,不得违反。”他还提出,“凡外侨一切有关经营业务和一切急难问题,都可以向该处接洽”。(42)《上海外侨事务处谈保护守法外侨》,《人民日报》1949年5月31日,第1版。
7月底随着“紫石英”号事件的结束,影响中英双方关系发展的障碍被扫除。8月中旬,在抗战时期帮助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中国共产党无线电事业的奠基人林迈可(Michael Lindsay)访问北平,与北平市市长兼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会面。访问北平结束后林迈可对英国外交部提出建议,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会积极与外国进行贸易,外国企业要耐心等待,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贸易是有希望的,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也不影响双方发展经贸关系。他还建议英国应采取实际措施积极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的空袭和流血事件,政府停止对中国共产党的无理攻击。(43)Message from Tientsin about a Visit to the Consulate there by Michael Lindsay and his Wife on,10th August 10,September 1,1949,FO371/75768/F13044.
8月26日,英国驻沪总领事厄克特(Robert Urquhart)和上海英国商会领导人凯西克(John Keswick)与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章汉夫会谈,此次会面是非官方非公开的。厄克特表示,英国团体不清楚共产党的经济和对外政策。章汉夫表示,“自解放以来人民政府各个机构表现出合作的意愿。尽管目前人民政府不承认外国外交机构,但人民政府仍希望与外国商界保持正常关系。目前的困难是国民党封锁造成的,中国共产党将尽快拿下舟山岛以打破国民党封锁,同时保证在沪英国企业员工及家人自由出入境。”(44)Interview between Chiang Han Fu,Director of the Foreign Affairs Bureau,and Consul General Urquhart and Mr Harris on 26th August,August 31,1949,FO371/75768/ F12960.与章汉夫会谈后,英国驻沪总领事建议应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并认为国民党封锁推进了双方的接触。(45)Interview between Chiang Han Fu,Director of the Foreign Affairs Bureau,and Consul General Urquhart and Mr Harris on 26th August,August 31,1949,FO371/75768/ F12960.8月30日,在章汉夫陪同下,上海市长陈毅以非公开形式同英国驻沪总领事厄克特和上海英国商会负责人凯西克进行会谈,陈毅对英方的疑虑做出回应,表示:“上海外侨认为人民政府希望赶走外国人,这是错误的想法,现在暂不讨论双方外交关系,中英两国人民是友好的。”陈毅还表示:“尽管毛泽东主席近期的讲话中批评了外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与外国人做生意,对外国人的学校、教堂、医院的土地税正在考虑进行豁免。中国共产党不是苏联的卫星党,中共一些高级领导和知识分子是在英美法接受教育而不是在苏联,我与林迈可有着很好的关系,希望外国人有耐心,对人民政府有信心,在广州解放后国民党的封锁将会失败。”(46)Interview between Chiang Han Fu,Director of the Communist Foreigner Affair Bureau and the Mayor of Shanghai and Mr Keswick on 30th August,August 31,1949,FO371/75768/F12961.一位与中国共产党方面有密切联系的人士向英国驻沪领事馆官员透漏,中国共产党准备解放台湾,但暂时不会解放香港,希望开展与香港的贸易。(47)Probability that the Communist will neither Fight nor Blockade Hong Kong,September 1,1949,FO 371/75768/F13042.由此英国意识到,只有与中国共产党接触,才可维护其在华利益。
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使得英国在华利益受到巨大损失,英国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未能打破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轻城市压力,努力打破敌人封锁,对外国企业也予以保护。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向英国释放善意,希望与外商保持正常经贸往来,这使得在沪英国政商界人士看到希望。(48)徐友珍:《分歧与协调——美英关系中的承认新中国问题(1949—1951年)》,第62页。
随着局势变化,英国工商界希望英国政府加紧与中国共产党接触,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8月,英国《卫报》就国民党对解放区封锁进行评论,认为:“共产党在中国赢得了战争,商人们被国民党愚蠢的商业政策激怒了,他们说服自己,跟共产党在一起,如果共产党占领广州,封锁的问题就可以解决。”(49)“China Blockade”,The Manchester Guardian,August 26,1949,p.4.9月,《纽约时报》报道香港工商界对国民党封锁十分恼火,对英国海军没有很好地护航商船驶入解放区感到不满。中国共产党治下的港口对外商贸活动逐步恢复,外商相信与共产主义中国建立经济关系是有可能的。(50)“Britons Criticize Navy Role in China:Hong Kong Traders Protest”,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3,1949,p.5.英国在华投资额位居西方各国之首,英国在华公司多次表示要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商贸往来,并呼吁英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积极接触。(51)[美]埃德温·W.马丁:《抉择与分歧——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胜利的反应》,第22页。这推动了英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策速度。
8月底,英国政府将“法律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正式提上日程(52)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新著》第3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91页。,并与英联邦国家就此问题进行磋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4日广州解放,解放军兵临香港。英国朝野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问题进一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并于1950年1月3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战争爆发前,中英关系发展较为乐观,双方都为发展双边关系做出努力。5月底,中国政府对英国表示,保证不对在华工商业采取歧视政策,允许英国注册商船在中国沿海自由航行,推动重开广九铁路,承诺不会对香港实行物质上与道义上封锁,愿在平等基础上与英国缔结贸易协定。英国也表示在联合国讨论恢复中国代表权时投赞成票。(53)萨本仁、潘兴明:《20世纪的中英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页。但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发展受到挑战。英国在朝鲜半岛没有经贸和战略利益,起初对朝鲜半岛局势并不关注,也不想介入朝鲜战争,但由于美英特殊关系,英国不得不在朝鲜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同时英国也认为朝鲜战争爆发是由苏联在幕后操纵,是共产主义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它成功了,将会严重危及西方的安全,大大打击“自由世界”的威望和声誉,且不利于英国在香港和马来亚的统治。(54)赵学功:《朝鲜战争与英美关系》,《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英国也希望以在朝鲜问题上支持美国的战争政策,换取美国在东南亚问题上对自己的支持(55)贾健:《英国的朝鲜战争政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加之1950年6月英国没判断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会入朝作战,因而英国在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对美国表示支持,派军队参加所谓“联合国军”,并在台湾问题、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违背承诺。这使得中英建交谈判陷入停滞,国民党则借此机会缓和与英国的关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英国从自身利益考虑,与美国分歧愈加明显,反对战争扩大化,主张建立非军事区,主张推动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这对结束朝鲜战争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56)赵学功:《美国、英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反应和政策》,《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9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英外交关系得以维系。
由此看来,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有着特殊意义,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57)《祝上海解放》,《人民日报》1949年5月30日,第1版。中国共产党解放上海,成功接收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治理上海,治理全中国。上海解放对中英关系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英国的关系发生变化,英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由观望转变为寻求接触并考虑适当时候予以承认,中国共产党与英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加快了承认新中国步伐,国民党与英国的关系则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