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玄奘
2023-02-19王恺
王恺
玄奘,一位坚韧不拔的洛阳人。
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五万里,奔赴天竺求法。其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然而这位震古烁今的圣贤形象,却在近现代国人的文艺作品中遭遇着无情地戏谑和解构。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将玄奘大师矮化成了胆小怯懦、多疑生事、白面书生的形象。当代的影视作品更甚,历史上光彩照人的玄奘大师被国人塑造成了平庸无能之辈,这是最值得我们反思和追问的。玄奘那种为了追求理想、不惜生命的精神,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国历史上数以百计的求法僧人中,玄奘的行迹的广阔和成绩的卓越,都超过了他的前人和后继者。玄奘对印度的历史重建起到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梁启超说他是“千古第一人”。玄奘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品格、业绩和特色的历史人物。他的人格是卓越而伟大的,他的业绩是多方面而光辉的,他的贡献是广泛而杰出的。
西周时,周穆王西巡从洛阳出发。东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那是两位印度高僧,他们离开了家园抛却了家人,演绎着一路艰辛,演绎着万里悲壮。他们翻过喜马拉雅越过了冈底斯,巍巍昆仑没有挡住他们穿越的佛光。他们心中高擎着不灭的圣火,因为丝绸古道燃烧着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从此中国有了佛教文化,从此白马寺盛开了莲花般的辉煌。后来,班超出使西域,开启丝路新篇章。当班超派甘英到达罗马,中欧才开始了来往。从此世界上便有了一条最长的路,从此世界有了中西方的对唱。四十年西域风雨,四十年故园东望。此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洛阳道上,驼铃声声。
今天洛阳依然是丝路起点和节点城市,又是国家黄河战略重点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四个方面的定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形成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洛阳的文化建设着力点。
玄奘精神,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用他的行动和精神昭示着一个伟大盛世的到来;一千三百多年后,他的精神对于每一个正在奋斗着的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位高僧尚且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个国家更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也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洛阳开始再出发,需要一种精神感召。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我们完全可以从玄奘的身上来概括洛阳的城市精神。前几年,洛阳提出了“文明、开放、包容、和谐”等方案,还是缺少了我们先人那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打造洛阳城市精神应遵循"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的原则。洛阳城市精神是在洛阳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贯穿于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周穆王到班超、甘英、玄奘等城市精英,他们为今天的洛阳人已经踏出了一串足迹。我们洛阳的城市精神只有植根于这样的历史,才能内涵丰富、根基深厚;只有基于现实,才能形象生动、焕发活力;只有紧跟时代,才能实现让世界重回洛阳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