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农业经济背景下新型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培育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2023-02-19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素质贵州省职业技能

彭 娜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结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数字经济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相关行业发展。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产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贵州省作为农业大省,努力抓住数字农业经济带来的机会,以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何将传统的农民转型为能够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化技术的新型高素质农民,是贵州省亟需解决的问题[1]。因此,做好新型高素质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育可以加快贵州省的数字化发展步伐。

1 农民职业能力培育现状

1.1 农民职业能力培训缺乏整体性设计

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的发展,非常重视农民职业能力的提高,发布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并给予了政策扶持和相应补贴,为农民职业技能的提高奠定了较好的政策基础,营造了较好的培训空间。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率,缓解社会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国家积极部署各项普惠政策,但仍然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申请培训经费审批程序复杂,审批程序多且进程缓慢,资料在审批流转的过程中可能遗漏或缺失,常需要申报者反复提交资料,降低了培训机构的工作效率和主动性[2]。其次,培训经费发放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一方面培训承接机构资质不一定合规,另一方面培训内容质量不高。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具体执行准则缺乏,导致经费下发缺乏监督保障机制,培训内容与社会职业需求错位。调查发现,部分农民接受了技能培训却还是无法提高就业能力,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2 社会培训成本高、风险高

企业是社会性培训的主要载体,但企业一方面没有形成新型高素质农民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申请比较困难,且农民流动性较大,大多数的社会机构和企业对于承接这类培训主动性不高[3]。另外,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扩充培训师资、设计培训课程。所以社会机构和企业更愿意只付出少量的精力和成本传授农民简单的操作技能,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为新型高素质农民设计一个能适应数字农业经济发展的培训体系。

1.3 职业院校培训与现实需求错位

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种类,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要能进行专业化和组织化生产运营,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要能够专业从事某一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要能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如跨区作业农机手、专业化防治植保员等,这些身份的获得都需要经过专业且系统的培训[1]。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即要求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作为新型高素质农民的重要培育基地,在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职业院校为培育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制定的培养方案与现实需求错位,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职业院校未对一线企业产业园区和农村做充分调研,对最新技术和人员需求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未与接受培训的农民深入沟通,询问其是否有意愿参加相关培训、想参与什么形式和内容的培训、什么样的培训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其次,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培育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的需求。一方面是师资的问题。职业院校招聘的老师大多基层的工作经验较少[2]。另一方面是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相关职业院校数字设备和人工智能设备比较少,受限于地区或者经济等,部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也较少。

1.4 农民接受培训主动性差

以实地走访数据为例,目前贵州省农村从业人员中男性占比约68%,女性占比约32%,45 岁以上的占50%,70%人口学历在初中以下,90%以上的人口学历在高中以下。分析数据可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倾向于离开农村地区发展,留下的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且年龄较大,新型高素质从业人员非常少。留下的人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征:首先,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部分人员长期接触的都是简单重复的工作,如工厂流水线工作,既导致其思想比较僵化,也让其不愿意接触新的知识和技能[4]。其次,由于长期不接触新的知识和技术,农民与社会脱节比较严重,平时受培训的机会较少,且培训内容与社会需求错位,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不强、认知也不够。通过实地访问可知,农村从业人员平均每年会接受2 次培训,但这些培训针对性不强,适用性有所欠缺,导致农民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

2 新型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培育建议

2.1 政府牵头推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既包括政府部门,还包括高校以及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首先,培训经费要有保障。政府可通过完善立法以保障经费的下拨,完善承办机构的资质要求以及对培训内容和效果的监督保障措施,从而促进各方力量参与[4]。其次,培训经费的审批流程可以适当简化。应提高审批部门的审批效率以及资料流转的完整性,避免由于申请流程过于复杂导致的时间太长、反复提交资料的情况,更有序地推进项目开展[5]。另外,对于接受过新型高素质农民职业培训并考核过关者,应该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同时应根据技能类型和难度划分资质证书等级。

2.2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作用

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新型经营主体承载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刺激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等的重要责任。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素质从业者的缺乏,为了获得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应做好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立足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作为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的需求方,在对其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制定更切合其发展的培养方案,将技能要求与培训内容相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师同时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岗位实操经验,接触最前沿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具备的设备和操作环境,也要更好地评估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的技能水平。

2.3 职业院校提供产教融合指导性培训

职业院校是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培养的优秀平台。目前制约贵州省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农业核心技术跟不上、相关的科研成果转换有困难,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无人机等技术的操作,如运动感知、位置控制等都需要经过系统培训的新型高素质农民来进行操作。所以职业院校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提升贵州省新型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水平。首先,职业院校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培养人才,通过采访调研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企业,获取实时人才需求、素质要求和技能需求,同时学习先进的培养方式和典型案例,完善修订新型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方案。其次,职业院校需要提高师资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鼓励老师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多研究前沿的技术和应用情况,学校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设立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设备和实训条件帮助老师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职业院校可以同时为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民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使其成长为能为区域经济作出贡献的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

2.4 指导农民科学规划职业发展

目前贵州省留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存在受教育程度偏低、认知层次不够高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推广教育活动,比如宣传其他地区农业数字转型成功案例,让农民深刻感受到数字农业的优势、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力量、提升技能水平能带来的益处,加深农民的代入感,激发其接受培训的意愿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字农业经济的浪潮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打开自己的认知水平,接受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打开农民的认知后,要提供机会让其接触新兴技术,可通过多媒体渠道向其宣传各类培训项目,站在农民的角度让其了解政府的出发点和承办企业的资质信息等,增强其对相关培训的信任度[5]。在培训的过程中也需对其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提供可靠的实习场所,鼓励其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证书,并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从而为贵州省培养农业综合型人才,推动当地数字农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素质贵州省职业技能
贵州省种公牛站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