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横家策论对《战国策》散文风格的影响探析

2023-02-19白丽江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纵横家张仪战国策

白丽江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000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纵横家出于乱世之中,以“短长术、长短术、纵横术”游走各国之间。刘歆《七略·诸子略》中说道:“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遭变用权,受命而不受辞[1]。”作为“九流十家”中的显学之一,纵横家起源于“王官之学”,上有轩辕黄帝,中至姜太公,下迄孔门子贡,皆为先驱;其后又有鬼谷隐士《鬼谷子》传世,开创了纵横先河[2]。

《战国策》在作为一部国别体史书的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的重要代表,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正如《孟子》中说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纵横家们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侃侃而谈的才能,最终能够具有转祸为福的本领[3]。

一、纵横两派及其策论

(一)“合纵论”及“连横论”介绍

纵横派主流思想即“合纵”“连横”。战国时期,政治形势不断变化,战争爆发,合纵论便诞生于此背景之下。战国初始,七雄处于并立状态,彼此相互制衡,实力相当。到了战国中期,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商鞅厉行变法,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秦国便拥有了凌驾于六国实力之上的强权。而六国忙于竞争夺利、彼此消耗,整体实力均落后于秦国。自此,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被打破。因强秦的崛起,六国的纵横家们提出“合纵论”,即“合众弱以攻一强”[4]。从地域上来看,各国主要是以三晋为中心,组成了向北可联燕、向南可联楚的合纵格局;以及向东联齐或向西联秦的连横格局。从合纵的策略上说,是阻止强国扩充实力、保全自身的妙计。除强秦外,各国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各国君主在了解这一现实后,权衡利弊,最终通过组建合纵联盟遏制秦国,代表人物为苏秦、惠施、公孙衍等人。

连横论主要是指侍奉一个强国并以此为靠山,在谋得自身利益的同时,再依靠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疆土的目的。因为秦在西面,六国在东面;东西相连,故称连横。秦自商鞅变法后,励精图治,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所增强,这一点在贾谊《过秦论》中充分体现出来。由此,“连横”论被提出,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便成为主流外交政策。《战国策》中“纵成必霸,横成必王”这句话从侧面论证了合纵与连横对政治和国力的深远影响。连横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张仪、范雎[5]。

(二)纵横家策论的历史发展

《战国策》记载了纵横家强国政策、计谋等策论,也记载了纵横家策论在战国不同时期的影响。

第一是纵横家策论萌芽阶段。其特点是以众弱联合以攻一强的合纵运动为主,这一时期纵横家代表为惠施与公孙衍。惠施以连横之术打破了被齐秦楚三国合力打压兼并的局面,而公孙衍则是用合纵暂救五国于水火之中,其策论的影响可见一斑,具有推动当时各国形势发展的重要历史价值。

第二是以齐秦为核心两大政治集团对立阶段。在此阶段,纵横家策论则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一时期,苏秦的合纵联盟相继破裂,各国纷纷与秦连横的活动阶段。本阶段是纵横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其策论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阶段。

第三是秦国统一前期。合纵需要团结,连横需要发展。秦国在与六国接轨的过程中,一方面,打破了纵向的统一;另一方面,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取得了统一的伟大胜利。纵横家重视依靠外部力量,将计谋战略作为国家繁荣的关键。各国争霸结束后,秦国采用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6]。

由此可以看出,纵横家的策论对历史的变化和各国的纷争具有推动和影响作用,纵横家的策论风格也对《战国策》一书的散文风格产生了影响。

二、纵横两派策论风格探析

纵横两派的策论风格体现在策论中使用的谋略、逻辑和技巧等方面。纵横家们在策论上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纵横两派的策论风格也有共性。

(一)逻辑层次分明,体现出“善于揣摩”的风格

纵横两派在策论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且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能够达到很好的说理和辩论效果。例如,苏秦先以对各国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政治民生、治国方针的深度了解为基础,再以饥饿之人不食乌喙的故事为引子,不仅巧妙地平息了齐王的怒火,并且改变了齐王的心理。《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载:

苏秦见齐王,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7]。

以连横为主的张仪同样善揣摩,张仪的策论风格是张扬笃定的,在利用外部条件与揣摩对方心理时,善于攻心和借助典故,以理服人,多数是利用小利益换取大利益,其中不乏有诱导和花言巧语的行为。总之,纵横两派都善于用层次分明的逻辑和善揣摩的形式来巧窥对方的内心世界,以此达到游说的目的,策略风格逻辑分明、层次有度。

(二)修辞善打比方,借鉴典故议论说理

纵横家们在进行策论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使其策论风格更加生动有趣。善打比方是纵横家们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上文所说的苏秦以饥饿之人不食乌喙的例子,就是通过打比方的形式缓和气氛,增加游说的成功机率。纵横家们在策论时还善于借鉴寓言故事来议论说理。例如,战国时陈轸在游说秦惠王时,引用了卞庄子刺虎、二虎相争的典故,让秦惠王先待韩魏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史记·张仪列传》载:“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7]。纵横家们或以譬喻扬其旨,或运用典故说理,增强文辞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运用比喻、格言与议论,相辅相成、说服力强,策论的修辞风格生动有趣,更加具有形象性和艺术性。

(三)语言上寻求创新,采用多元游说技巧

纵横家们的策论风格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每位纵横家每次所用的游说语言风格都不同。另外,同一个纵横家也不固守某一种游说形式,他们往往根据不同情形,采用适宜的技巧方式。同时突破常规,或正话反说,或要言不烦,总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和核心,并从此下手,直指人心。例如,张仪以六百里偷换概念,用自己六里的封地不费一兵一卒便破解了齐楚的联盟。《史记》记载: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张仪通过揭露合纵的不足,并附会自己的主张;又借助秦国强大的势力,多利用欺诈等权术威胁利诱,言论前后具有超强的指向性和逻辑性,使得被游说者往往沉浸其言论走向,达到他主导全局的目的,游说技巧高超,且是侧面游说[7]。

三、纵横家策论对《战国策》散文风格的影响表现

纵横家策论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其策论风格也从逻辑、修辞和语言表达上,影响了《战国策》的散文风格。

(一)注重以叙事逻辑构建人物形象

《战国策》这一历史散文受纵横家策论风格中叙事逻辑的影响,在叙事逻辑上注重以“讲故事”的方式,层次分明地勾勒出故事脉络,构建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以苏秦为例,《战国策》生动地描述了一位善于论证、聪明、足智多谋、又追求名利的战略家形象。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成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7]。在这段记载中,人物的描绘精短且逼真,叙事逻辑上层层递进,形象刻画出一群势力庸俗小人的谄媚嘴脸,让人易于理解的同时还揭露了封建道德伦理的虚伪。

(二)注重运用修辞营造辩丽横肆的散文风格

《战国策》为记录纵横家策论的散文,在编撰时自然会受到纵横家策论风格的影响。如在修辞上运用多种手法,营造出辩丽横肆的风格,彰显出较高的艺术性。以《战国策》中记载的“六里戏楚王”一文为例。“六里戏楚王”的故事,突出张仪巧言令色的外交手段及其善变狡诈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它突出了跟楚怀王具有相同本质的这类君主共同的特征:利令智昏、昏庸无道[8]。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其主要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对“与徐公孰美”等事例,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诫齐王不应随便偏信于人,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使政治清明。可见,《战国策》的散文故事通过讽喻比拟寓言于意,具有启发功能。

纵横家不仅善于运用已有寓言,而且长于创作寓言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充分展示出高超的语言创造才能。这在《战国策》散文风格中有着充分体现,《战国策》多以寓言暗喻、讽喻,又以寓言劝谏进言。同时,《战国策》还经常采用传说和历史典故,既增加了文辞的形象力,又增强了说辞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游说技巧的作用。

(三)散文语言风格不固守形式,风格独特多样

纵横家策论的多元游说技巧和雄辩的艺术构成了《战国策》独特的语言风格,受纵横家策论风格影响,《战国策》编撰时语言风格多样。以《战国策》中张丐游说鲁君为例:齐楚交锋,鲁公摇摆不定,问张丐说:你认为谁会赢?张丐对曰:鬼才知道。这段对话听来是诙谐幽默的,但其实在此之前张丐已经做出了铺垫,他告诉鲁君,两国谁失败不是重点,正确选择联盟失败方或是成功方才是重点[9]。这就是《战国策》中体现出的雄辩艺术,即推卸实质问题,同时也铺陈出自己的观点[10]。《战国策》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不批评其以任何方式追求个人名利和财富的行为,也不批评他们在任何时候以何种方式改变君主思想的行为,以及他们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行为,而是以一种“赏识”的态度来描述他们的行为。这正是《战国策》所反映出的朝秦暮楚,不重清名而重名利的思想。

四、结语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各国君主或论辩时的强国政策、计谋规划、外交之道等,其策论风格与《战国策》的散文风格相辅相成。纵横家们善于揣摩、正话反说,善用各类计谋等独特的策论风格,为《战国策》提供了丰富素材,影响了《战国策》散文风格的形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猜你喜欢

纵横家张仪战国策
南辕北辙
高枕无忧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左传》与战国纵横家辞令辩说的比较
张仪连横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全国鬼谷子与纵横家文化研讨会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