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3-02-19余艳
余艳
摘 要: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对现实社会产业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等。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日常教学的开展情况,分析了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利用大数据产业发展案例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意义,最后总结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旨在提高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79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各课程的培养作用,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贯彻上述会议和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德育元素非常多的课程。这些内容很多都可以嵌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例如十九大关于“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内容的阐述,与产业经济学课程的许多内容密切相关。作为一门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受众面非常广,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引领和创新作用,强化学生在认识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
1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1 知识目标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活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结构,使学生对产业组织、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基本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并学会运用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思考分析看待产业的各种现实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的产业问题。
1.2 能力目标
通过产业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能够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产业布局、产业关联、产业演变规律和产业政策等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除了掌握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外,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和评价现实产业经济学的实践问题和现实政策。
1.3 思政目标
产业经济学思政目标,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结合时政热点问题,了解国家产业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程度,让学生不仅只学习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把思政元素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了解国家大事,国家产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学习问题,要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国家各种产业政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专业成才”还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新时代青年。
2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首先,梳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各类文件精神和学校相关要求。分析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行,共同育人,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次,重构《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从产业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设计的重构、教学方法的转变、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融合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适合开展《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结合思政内容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热点,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最后,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并以适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将一些能够充分体现十九大精神的音视频、图片、网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德育元素嵌入教学课件中,多角度深入“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
3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产业经济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及探究式教学方法,产业经济学课程以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演示,该课程理论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举例子,注重引导多思考。要重视对教材内容各知识点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教材内容所体现的专业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要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答疑互动。主要教学方法有:教师讲授,主要以PPT讲授为主,讲授过程中,注重思维启发;课堂案例分析讨论,分别组成不同小组对产业经济学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学生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绪论部分介绍旅游业、餐饮业、房地产等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程度,加强学生对“行业动态”的理解,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使學生在学校和课堂上与毕业后的工作衔接,掌握行业和企业的动态。产业组织部分引入中国民航业发展历程、公共企业和铁路改革、石油产业SCP分析等案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产业结构部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1949-2019)产业结构演进、奥运产业关联、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粤港澳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等实例,培养学生“国家大势”思路,了解国家发展趋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让学生了解“区域规划”意识,让学生获取行业和产业的区域规划信息。
产业管理部介绍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的产业政策分析,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我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力支持。产业发展部分介绍贵阳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案例,培养学生了解和熟悉行业信息、学习到的知识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为就业和发展提供信息支持,进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思維和方法。
5 案例展示
5.1 大数据产业发展案例介绍
大数据产业是指大数据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涵盖由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工业大数据、行业大数据、大数据产业主体、大数据安全保障、大数据产业服务体系等组成的大数据工业园区。贵安新区的崛起离不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贵阳贵安是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是全国乃至世界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创新试验田,享有“中国数谷”的美称。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华为、腾讯、苹果等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在贵安新区抢先布局。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要效应:一是大型核心数据中心的快速集成。二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不断加快。三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续增长。目前,贵安新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随着大数据中心的集聚,将带来数字经济、大数据、AR/VR、数据分析等产业链,数字经济活力将进一步激发,为贵州省“强省会”五年行动注入强大动力。
5.2 案例解读
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类似,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产业发展理论主要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客观规律、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产业的演进和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规律主要要求一个产业在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个阶段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予以让产业更好的发展。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社会和行业信息化不断发展,全球数据爆炸性增长,大数据所蕴含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被称为“新型经济资产”。
贵州省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将以大数据上、中、下游产业为核心,引进、培育、孵化相关行业企业,丰富和完善产业链,形成集聚式发展。园区已引进中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贵州超级计算机中心等示范引领型项目,以及高通、苹果、华为等龙头企业。无论是构建整个技术链、构建数据中心,还是聚焦行业应用,都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找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机会。相信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赋与所有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各地方都能从中找到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机遇。
5.3 课程思政意义
近几年,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融合产业发展理论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快,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让学生了解我国科研人员的深耕传承,在先进专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是我们师生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年轻人需要跟上时代步伐,继续学习,勇于创新,勇于承担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科技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能力大大提高,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不断改变着世界和社会关系,地位越来越重要。大数据产业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近几年取得的成就很大,离不开一代科学家的探索和付出。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科技成果的积累和科学精神的传承。所以我们同学要好好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6 结束语
6.1 教学效果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效果比较显著,学生会主动关注国家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主动讨论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经济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良好契合、通过细致讲解、研究性引导、讨论式互动、雨课堂课后衍生等,使课堂活跃度提供、学生课题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了良好提高。
6.2 教学反思
(1)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学习产业发展过程。讲授产业发展部分,通过新闻图片、视频材料和产业发展理论内容让学生们思考大数据产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能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等。
(2)互动形式多样化。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产业经济学课程资源与雨课堂平台讲授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回答提问,老师也可以在雨课堂平台上发表一些讨论题供学生讨论,通过QQ群、微信群等形式开展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讨论。通过雨课堂平台让学生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讨论我们自己能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情感,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学习、学以致用能力提高,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功能充分显现。一些学生自发整理和分享互联网上的产业经济素材。许多学生自发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部分学生对产业经济学表现出浓厚兴趣,产业经济学成为部分学生考研的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蔡志奇.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热点与展望[J].高教论坛,2019,(12):13,20.
[2]曾光.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03):188192.
[3]陈娟,齐玮.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产业经济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06):121124.
[4]陈芳,周筠.“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0):4547.
[5]曹瑾.“大思政”视域下《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21,37(1):124128.
[6]陈和平,韩永彩.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20,(2):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