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研究

2023-02-19刘程程魏浩天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莘县红色文化

刘程程 魏浩天

摘 要:随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与稳步推进,地方红色文化在助力本土乡村文化繁荣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因此以地方红色文化为牛鼻子驱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深度可行性与重大现实价值。莘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交通尤为便利,故而其自1927年就有了党的活动,因此蕴含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值得深刻挖掘并大力推广。在系统梳理总结莘县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明确其之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蘊,进而引发以地方红色文化为抓手促进本土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思考,不仅有利于莘县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加快推进,也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莘县;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11

红色文化资源产生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洪流中,其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主体,同时也因其强大感染力、广泛凝聚力、恒久生命力等特征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引领与关键驱动。作为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气息浓郁、红色文化丰富的鲁西之地,莘县不可或缺地成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样本,同时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大力弘扬也起到相当程度的推动作用。

1 莘县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

作为鲁西平原上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莘县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莘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事迹,不仅在山东党史上留下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对于全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党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无数以红色为背景,以革命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为后人赓续红色血脉、高扬红色旗帜提供了宝贵资源与不朽篇章。

土地革命时期,面对莘县徐庄村贫苦群众缺吃少穿,无法度过年关的问题,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代表兼中共直南、直鲁豫特委书记的黎玉同志向组织建议,采用向地主分粮吃大户的方法帮助穷苦百姓反对压迫、渡过难关。在黎玉的号召下,群众纷纷加入了武装抢粮的斗争中来,这一举动极大打击了地主的嚣张气焰,解决了受压迫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发展了党的外围组织——穷人救国会。随着这一斗争的逐渐深入,穷人救国会的名字响彻鲁西平原,听者无一不为之振奋。当这一消息传到济南时,时任山东党的临时负责人赵健民同志惊喜万分,原来,在敌人的多次破坏下,山东省党组织已于党中央失联长达三年之久,赵健民同志多次找党,均失望所归。而黎玉同志在鲁西平原的活动,使赵健民获悉了党的上级组织的存在,从而有了赵健民骑车找党,重建中共山东省委这一壮举。

抗日战争时期,莘县是冀鲁豫、冀南两大战略区的中心区,无数先烈领导人民在此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有力地遏制了日伪军的进攻态势,为最终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如耿楼战斗。1940年6月拂晓,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二营刚打完夜袭战之后到耿楼宿营,突然,从聊城、冠县出动了两千多配备有重火力的日伪军,正迅速向耿楼袭来。面对日军此举,二营指战员史钦琛迅速作出反应,一面顽强阻击敌人,一面向西北方突围,战斗由阵地战变为巷战、院落战、白刃战,激战7个多小时,战况空前惨烈。据统计,此役共击毙日伪军一百余人,我军包括史钦琛同志在内的128名战斗员壮烈殉国;如苏村阻击战。1941年1月,日伪军一万余人对我鲁西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为掩护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军区特务第三营营长钟铭新率九、十两连阻击敌寇。是役,我阻击部队与十倍于己的敌人激战,虽然我方人数、武器均处于明显劣势,但我方阻击部队以英勇顽强的作战,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最终,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特三营全体126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真正捍卫了“人在阵地在,誓与苏村共存亡”的铮铮誓言。此役,击毙日军三百余名,伤敌无数,为掩护边区首脑机关和当地军民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解放战争时期,莘县是我军的可靠后方的一部分,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逐鹿中原的前进基地,当时,边区人民群众踊跃支前,有效地保障了我军的后方稳定,对此,刘邓首长给予了高度评价。1946年6月26日,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指挥下,认真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依托包括莘县、观城(现莘县)、朝城(现莘县)在内的广大解放区,实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在战勤工作中,观城县是冀鲁豫边区的一面旗帜,也是老解放区的突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观城县在1946年8月到1948年9月两年时间内共出随军担架3984副;民工24538人次;再加上其他支前民工25011人次,民兵4069人次,随军支前共出民工民兵50742人次,同时,还出牲口52922头次。不仅如此,在刘邓大军修整期间,英雄的观城人民,还发扬中心区拥军的光荣传统,卸门板做担架、拆被子做军服、碾米磨面,倾其所有以给予部队最大支持,真正做到了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对此,刘伯承动情地说,“冀鲁豫是个好战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有衣穿”,“冀鲁豫人民好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了大功”。

总之,革命先辈在莘县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给我们留下了蕴含着无穷精神力量的红色文化资源,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

2 莘县红色文化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

2.1 莘县红色文化有利于推动本土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地方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本土气息,可以说是历史和地域共同选择的产物。莘县红色文化极为丰富,其非物质文化方面体现为支前担架队用地方性语言喊的“俩好搁一好”“天下穷人都是一家”的口号;物质文化体现为莘县民兵打击敌人时用的带有当地特色的“武器”即地方群众耕地的农具、做饭的工具,抑或是具有纪念革命先烈意义的场所如苏村阻击战纪念馆、马本斋烈士陵园、耿楼烈士陵园等,但无论是非物质还是物质文化都是以红色为底色的、极富有莘县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因而其红色文化元素更易融入本土的乡村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成为更具吸引力、更具创意的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2.2 莘县红色文化有利于本土乡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丰富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有效保证人民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惠民工程,是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手段,因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毫无疑问地成为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主要途径,但近年来,农村群众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与政府所供给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民渴望更优质、更贴近家乡、更接地气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因而将地方红色文化元素创新性地加工、整合,使之发展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是更好顺应农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新期待的必要之举。在莘县这块沃土之上,党领导人民打土豪、闹革命,在帮助莘县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过程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而这些宝贵财富正是人民群众尤其在这里土生土长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莘县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丰富与发展的重要来源。

2.3 莘县红色文化有利于激发本土农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地方红色文化一般为当地农村群众所熟知,有些红色故事甚至广为流传,因而地方红色文化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农村群众尤其是涉及红色故事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当地群众弘扬宣传红色文化的内驱动力,增强农村群众作为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最终实现。莘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不朽的业绩,这是莘县的光荣和骄傲,也是莘县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因而在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莘县人民要大力弘扬本土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并使之成为激励本土群众奋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武器。

3 乡村文化振兴视阈下莘县红色文化弘扬的现实路径

3.1 依托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形式

红色文化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作用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大力宣传。而新媒体凭借传播快、交互性强的优势,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宣传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为更有效地宣传、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必须依托新媒体创新其传播形式,以数字化、影像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使红色文化真正遍布乡村每一寸土地,成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像莘县这种有许多革命遗址的红色地区,可以通过实地拍摄、制作红色影像、红色音频等,帮助人民重温历史、不忘使命。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质量,不仅要依托新媒体多讲莘县故事,更要将其讲好、讲深,真正打造使听众为之共情的精品资源。

3.2 根据地方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各地区红色文化互不相同、各有特色,因此,必须立足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气息的乡村红色文化品牌,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创红色旅游区等方式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乡村红色文化振兴,进而带动其他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宣传红色文化,莘县打造了平原红色文化长廊(莘县),将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马西林场生态文化园、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马本斋烈士陵园、曾广福纪念馆、苏村阻击战纪念馆……中共省委重建纪念馆等革命遗址自北向南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条系统全面地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长廊,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是莘县特色红色文化品牌的代表之作,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参考。

3.3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广大地方群众发展红色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地方群众的文化自信,更离不开人民主动弘扬传播的文化自觉。要鼓励地方善用优势,培植一大批优秀的“红色乡村网红”,以“我为家乡代言”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弘扬本土红色文化,并在其不断弘扬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之成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实现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同频共振。莘县地区的镇、村一级组织委员鼓励有才艺的群众围绕红色文化创作节目并给予技术与经济支持,并在重要节日或休息日举办“村晚”,受到了当地甚至周边地区群众的广泛好评,极大了促进了莘县红色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莘县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

作为光荣的革命传统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生机,值得我们深刻挖掘并大力弘扬,使之成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莘县之于红色文化的弘扬已取得宝贵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莘县文化的整体繁荣,因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莎.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陕西丹凤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2,(20):122124.

[2]魏浩天,魏宪朝.需求侧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5):241243+246.

[3]吴小玲,沈连芳.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北部湾大学为例[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2,37(03):17.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莘县红色文化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