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情绪比指数位置更重要
2023-02-19沐恩
沐恩
指数前半周按照预判反弹,但周四似乎有点小干扰?
近期说过,沪指正常情况下反弹有过前高需求,前期是白酒带领,后面需要金融表态,但即使过了空间也不会很大,当前的市场结构中流入的外资是主要推动力。至于盘中跳水,在每一波行情中都会有出现,无非就是时间早晚,技术上看不算意外,原因也会有很多解释,但只要不是持续性、根本性的没必要放大,短期更关键的是应对。
如果短期不破3230点和3200点,指数仍处于正常调整结构中,接下来金融仍有带动指数反弹的可能,但就像之前說的,即使沪指过高,上面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因为这个位置外资不可能一直持续大幅流入,权重的持续性也不会很好,或者说,即使指数还能反弹,也是看大市值权重,很多个股未必能跟上节奏。如果指数短期跌破支撑,那各路资金主导的方向还会更弱。目前最活跃的资金是游资,ChatGPT分支为主,龙头相对清晰,其走势对板块有重要意义,短期分歧后仍会有反弹的动力,只是强弱要看盘面情绪。
有消息对充电桩板块走势有一定影响,怎么看?
主要受相关规定要求联邦政府资助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生产的影响。还要求从2024年7月开始,55%的充电桩成本需要来自美国零部件,同时特斯拉公司将向其他汽车型号开放充电服务。
整体看,这不是完全超预期的,在去年IRA法案对电池产业链的比例规定之后,已经推测出对充电桩的本土化比例将有规定,相关企业均有准备。至于调整,短期都是游资主导涨幅较大,自身就有调整的需求,再遇到这类消息,会放大情绪,内部有分化,短期按照情绪和技术应对。
中期看,出海是充电桩的重要看点,目前政策要求所有补贴的充电器都要在美国生产,具体环节是外壳的生产和组装,而元器件、模块等没有要求,所以短期对出口到美国的模块、元器件的公司没有影响,但2024年之后会有压力。此外,还要求2024年7月开始,成本的55%以上要在美国生产,这方面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但过程会有波折。
电动车中除了乘用车,商用车是不是也有增量逻辑?
这是必然,商用车涉及面比较广,除了政府替换外,电动重卡是重要的增量。过去三年受疫情和环保排放升级提前透支消费等因素影响,重卡销量是递减的,不过,电动重卡却出现连续翻倍增长,虽然有基数低且大幅放量需要时间,但增速和渗透率提升的会比较快。有机构预计,从增速角度看,电动重卡从2020年的0.26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2.52万辆,渗透率从2020年的0.15%提升至2022年的3.74%,预判今年行业有望做到5%+渗透。
从进展看,特斯拉Semi关注度比较高,其在2017年亮相,本预计将在2019年投产,但被延迟到去年12月才进行首次交付。不过,马斯克在去年10月财报会上表示,特斯拉的目标是在2024年生产5万辆卡车。此外,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总之,政策只是一方面,经济性和实用性也是电动重卡放量的重要因素,后续进展要重点跟踪。
从产业链角度看,哪些值得跟踪?
考虑到电动重卡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换电模式可能要好于充电模式。如采取车电分离模式,不需要考虑电池成本,这使得最初购买电动重卡的成本与现有燃油重卡基本相同。换电理论上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与加油时间持平,不需要等待充电一两个小时,路上效率不受影响。
此外,换电模式在重卡比在乘用车更好推广,因为乘用车品牌众多,各车企间难以相互换电,而重卡品牌相对集中,产品标准更容易统一,如现在主流换电重卡带电量在282kwh,宁德时代占比90%以上。
电动重卡产业链简单可以分为整车、电池和充电,细化包括电机、电控、换电设备、换电服务商等。整车价值量最高,其次是电池。传统主机厂包括汉马(吉利)、三一、福田等;零部件包括宁德、瀚川、蓝海等。上述只是按照基本面简单梳理,短期位置都相对偏高,因为有资金按照新技术延伸挖掘,短期按照资金和情绪应对,中期还需跟踪产业进展和等待调整相对充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