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芯片围猎,恶果浮现

2023-02-19荣智慧

看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英特尔制造商芯片

荣智慧

2022年9月9日,美國总统拜登(右)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左)出席了英特尔在俄亥俄州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奠基仪式

过去,人们喜欢把大国独揽芯片制造权的举措称为“卡脖子”。2022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筑起“芯片围墙”,似乎算得上一场大型裸绞。

“杀招”不断升级,但“摔跤手”气喘吁吁,并不在最佳状态。如今,芯片业的市值跌去2/5,企业要在通货膨胀、经济放缓、局部封锁和加密币熊市的环境下,一边下调收入预期,一边配合政府加大“本土投资”。

芯片是地缘政治竞争的撒手锏。美国、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都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给“自己的”芯片制造业补贴至少数百亿美元。从市场的角度看,供大于求已经不可避免。

过剩的市场

2022年春天,美国俄亥俄州利金县的挖掘机和推土机一片忙碌,英特尔的两个晶圆厂拔地而起,投资200亿美元。3月,美国总统拜登在国情咨文中称,这片广阔的土地为“梦想的领域”。除了感情上的支持,来自《芯片与科学法案》的520亿美元补贴,也将部分灌溉进这片热土。

到了收获的秋天,噩梦来临。

先是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宣布,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20%;一周后,芯片设计公司AMD将第三季度销售预期下调16%。接着,英特尔计划裁员上千人,其自动驾驶部门首次公开募股估值从500亿美元削减至150亿美元。

自夏天以来,美国30家最大的芯片公司,收入都在下降。2022年,美国上市的芯片企业总市值,蒸发了大约1.5万亿美元。

终端消费品的乏力,对芯片业的影响最为明显。按照“惯例”,每年销售的价值6000亿美元的芯片里,一半来自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而2022年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让消费者不再关心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2022年智能手机销量会下降6%,个人电脑销量下降10%。

或者说,2021年3C类电子产品卖得好,多半也是因为政府“派糖”力度大,大家先行释放了“未来”的电子消费需求。

制造商的高库存也是业绩疲软的原因之一。2021年芯片大短缺,很多制造商囤了大量的原材料—硅。研究机构New Street Research估计,2022年4—6月,工业公司的芯片库存相对于销售额,比历史水平高出约40%。

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消费已经拉不出什么“增量”了。在新冠疫情暴发前,芯片卖家就研究过市场趋势—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销售额趋于平稳。而且,制造商再怎么使劲儿,也没办法在设备上塞进更多的芯片了。高通之于手机,英特尔之于电脑,都是如此。

美国限制芯片的出口地,人为地打压了美国芯片公司的“前景”。2021年,进口超过4000亿美元芯片的中国,是芯片消费的最大市场。英特尔2021年的中国销售额,几乎占其总收入的1/3。英伟达表示,俄乌战争后,对中俄的出口被“叫停”,其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损失达4亿美元,占当季收入的6%。

自夏天以来,美国30家最大的芯片公司,收入都在下降。

基于英伟达A100芯片的人工智能服务器

特别是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所需的芯片,出口管制尤为严格。Applied Materials、Kla和Lam Research,三家都是美国公司,中国市场销售额都占到1/3;禁令发布后,它们要么将第四季度预期收入下调四五个百分点,要么股价下跌十几个百分点。有咨询公司声称,它们的损失可能分别达到60亿美元左右。

芯片制造商只能寄希望于新市场。

高通把芯片卖给汽车制造商。2022年9月,它和汽车业签了300亿美元的大订单。而AMD、英特尔和英伟达在争夺云计算数据中心。英特尔还在进军“物联网”。

顶尖光刻设备供应商阿斯麦的员工正在操作设备

焦虑的欧盟

欧盟的芯片实力,说强也强,说弱也弱。

2013年,欧盟启动一项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时,欧洲制造的芯片份额翻一番,达到全球总量的两成。差不多十年后,这一目标并没达到,欧洲制造的芯片份额,依然是10%左右。

2022年初,欧盟公布了新《芯片法案》,旨在募集超过49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超过2/3以国家补贴的形式发放给尖端芯片制造商或晶圆厂,剩下的1/3投给芯片基础设施。

欧盟的优势,在研发和设计。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领先业界3至10年”。阿斯麦(ASML),一家市值2300亿欧元的荷兰公司,是顶尖光刻设备的全球唯一供应商。没有光刻机,晶圆厂就没法蚀刻最先进的处理器。目前市值超越阿斯麦的芯片公司,只有美国的英伟达和台湾的台积电。

还有一系列规模较小的欧洲公司,也在芯片产业链上享有局部主导地位。比如卡尔·蔡司的透镜公司,专门为阿斯麦做透镜,后者持有其近1/4的股份。德国世创电子材料,生产硅晶圆,此前有消息称台湾公司有意收购,后不了了之。德国爱思强(Aixtron AG),主要制造专用齿轮,将化学物质层沉积在晶圆上刻电路。该公司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发光二极管等生产设备领域,富有专长。

除此之外,欧洲最大的几家芯片制造商—英飛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都是做模拟芯片或模数混合芯片的企业,产学研对接紧密。欧洲本身具有良好的汽车和工业基础,“三驾马车”很久之前就瞄准了毛利较高、产能强韧的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发力。因此,它们的成熟产品是180纳米芯片—客户需要就好。

相比韩国三星和台湾台积电动辄3纳米、5纳米的尖端芯片,欧盟自然感到“优势不足”。对比英伟达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欧盟的信心更是缺乏。欧盟的芯片法案希望从最“先进”的地方迎头赶上。

欧盟的芯片法案希望从最“先进”的地方迎头赶上。

和美国一样,欧盟也希望吸引大型芯片制造商来本土建立晶圆厂。不过,台积电和英特尔都放话出来:只有政府承担大部分成本(英特尔宣布为四成)时,它们才会考虑欧洲。

等欧盟各成员国考虑好时,过剩早就发生了。

无奈的朋友

没有硝烟的战争也需要朋友。

美国很“依赖”它的亚洲朋友—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来夺取芯片战的胜利。对于东亚强国日本和其他“三小龙”而言,公开站队是艰难的。它们当然欢迎美国继续保持印太“安全保障者”的角色,但没有什么兴趣搞“修昔底德陷阱”—所有人都与中国有深厚的经济联系,没有必要撕破脸。

中国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年需求量的1/4以上;台湾生产的芯片,超过六成卖给中国大陆。但是台积电“别无选择”,只能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减少对中国大陆的先进芯片的销售。有经济学家预测,台湾地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数据不会很好看。

德国爱思强的化合物半导体沉积系统

2022年12月,拜登访问了位于密歇根州的一家韩国半导体工厂

据悉,日本和荷兰已经“原则上”同意与美国一起,加强对于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机械的控制。

在美国补贴的帮助下,台积电正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代工厂,在日本南部建立另一家代工厂。韩国三星电子正在得克萨斯州建厂。2022年12月,拜登访问了位于密歇根州的一家韩国半导体工厂。

虽然不想挑战朋友,但亚洲芯片制造商的支持也有限度。

台积电虽然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但下一代芯片的开发研制,依然会在台湾岛上开展。最先进的芯片研发,涉及上百家成熟的机构、公司和研究所,就算政治压力再大,也不能轻易打包带走。而且,台湾人将其视为“和氏璧”,一旦献出,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切凭借。

韩国对美国一系列的本土保护政策感到不满。在美国的韩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本来有希望获取补贴,但它们违反了《通胀削减法案》—因为使用中国电池。

日本1/3的芯片制造设备,出口到中国。据《经济学人》报道,一位日本官员回忆说,他曾告诉一位美国同行,“我们的利益和你们的利益并不相同”。一些日本技术公司,比如给智能手机供货的村田制作所,可能需要建立两条供应链,一条给美国,一条给中国。

在拜登政府中,一些人坚信中美完全可以各走各路,另一些人则认为,中美供应链“脱钩”不太现实。但是,如果美国一定要“坚持下去”呢?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埃文·费根鲍姆解释过这个逻辑:美国会举起拳头告诉盟友,“你知道什么叫‘自愿服从吗?”

责任编辑谢奕秋 xyq@nfcmag.com

猜你喜欢

英特尔制造商芯片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英特尔扩充FPGA可编程加速卡产品组合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天翌全系列卫星天线制造商
外资力荐高通并购赛灵思对抗英特尔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好平板有强芯 英特尔Bay Trail芯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