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伴上下牙龈多发转移1例

2023-02-19刘雪萍李晓春王锐锶谭榜宪

中国癌症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下颌肿物门静脉

刘雪萍,木 乃,李晓春,王锐锶,谭榜宪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四川 南充 637000;2.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1130

1 病例资料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伴有上下牙龈多发且连续转移的肝癌患者,报告如下。患者为女性,83岁,因“发现上下颌牙龈肿物3月余”入院。入院查体:上前牙及磨牙区唇舌侧牙龈可见多处粉红色菜花状新生物,下颌牙唇舌侧牙龈可见连续粉红色新生物,触之质韧,易出血,活动度差,边界较清,无触压痛,口腔卫生差,闻及恶臭。双侧颌下及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牙龈恶性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切取上颌及下颌牙龈肿物各1粒活检。镜下检查(图1)示: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条索样及假腺样结构排列,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仁大而深染,核分裂象易见,提示“上颌及下颌牙龈组织”均查见癌。免疫组织化学(图2)示:CK(+),Hep1(+),Glypican3(+),CK7(-),TTF1(-),GATA3(-),Ki-67(+,约50%),Pax-8(-),CK5/6(-),Arginase-1(+),CDX2(-),AB-PAS(-),P504S(+),结果支持“上颌及下颌牙龈组织”均查见转移性肝细胞癌。实验室检查示: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为17 875.10 μg/ L。眶耳平面至颈根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上前牙、磨牙区唇舌侧牙龈、下颌牙唇舌侧牙龈改变,左侧额叶及右侧桥小脑角区明显强化占位影。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左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腹膜后肿大淋巴结,门静脉内信号改变。患者肝细胞癌伴牙龈、肾上腺、腹膜、颅脑多发转移诊断明确。患者为晚期肝癌,并且高龄、一般情况较差,无抗肿瘤治疗指征,治疗上予以对症支持为主。患者上下牙龈肿物间断出血,行姑息性放疗,放疗剂量为4 500 cGy/15次,1周5次。放疗后患者牙龈肿物出血较前好转,体积较前减小,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在确诊3个月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

图1 口腔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Fig.1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oral tissue

图2 显微镜下口腔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Fig.2 Microscopic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oral tissue

2 讨论

转移性口腔癌仅占口腔癌的1%,常见原发部位依次为肺、肾、皮肤、乳腺、女性生殖道、骨骼和直肠[1]。除肝癌外,原发部位的占比与原发癌的发病率成正比。肝癌是全球范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全球恶性肿瘤第6位和第4位[2],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淋巴结、颅脑和肾等,口腔转移发生率极低。

肝癌口腔转移常见于颌骨、牙龈、软腭等部位。颌骨最常见。下颌骨转移发生率大于上颌骨,磨牙、前磨牙、角支等区域发生率较高[3]。这些区域血流速度缓慢且常出现骨内血管分支,可能更易出现肿瘤细胞的沉积。上牙龈转移发生率远大于下牙龈,可能是由于牙龈供血的解剖特征[4],上牙龈的主要供血动脉由牙上动脉及眶下动脉延伸而来,而下牙龈仅受1条直径较小的分支动脉供血,上牙龈相对丰富的血供增加了肿瘤细胞植入的风险。发生肝癌口腔转移的患者中,多数转移灶是单发、孤立的,本例患者同时侵犯上、下牙龈并表现为多发性连续性菜花样新生物,相对罕见。

肝癌口腔转移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可能的途径包括:①经肝门静脉或肝动脉的血行转移,肝癌出现牙龈转移时常伴随肺转移。癌细胞侵犯肝的主要血管,通过肝动脉、肝门静脉随血液循环散播到达肺,经肺血管到达口腔,形成转移灶。② 经椎静脉丛的血行转移,巴特森静脉丛没有静脉瓣,癌细胞绕过腔静脉、门静脉、肺静脉等其他静脉系统直接转移至口腔,该途径被认为是导致肝癌牙龈转移同时不伴肺转移的最可能途径[5]。③口腔慢性炎症的作用,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慢性口腔炎症与口腔转移癌存在关系,但仍有学者认为,慢性口腔炎症如慢性牙龈炎会吸引癌细胞迁移并黏附于牙龈软组织,影响其侵入、增殖,形成新的肿瘤位置[6]。此外,炎症会刺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牙龈炎可能会通过增加循环ROS的数量影响转录从而促进恶变[7]。相对高概率的吸烟或饮酒习惯使男性有相对较差的口腔健康,可能是导致肝癌伴牙龈转移的男女比例(6∶1)远大于肝癌发病的男女比例(3∶1)的原因之一[8]。④ 其他机制,包括通过其他动脉、静脉和淋巴循环的播散,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4],下颌角相对曲折的血管利于癌细胞的脱落等。

口腔表现常先于原发性肝损伤发生,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口腔肿物及出血,临床上易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巨细胞肉芽肿或增生性牙龈炎等。误诊和漏诊不仅使肝癌口腔转移的罕见性被高估,还可能延误患者的病情造成治疗延迟或不恰当,影响预后。因此在面对口腔肿物快速生长的中老年患者时,临床医师对恶性肿瘤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忽视活检的必要性。在没有肝癌病史的情况下,诊断肝癌口腔转移较为困难,最终诊断主要取决于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治疗是影响口腔转移癌患者预后的另一要素,主要取决于原发部位及转移扩散的程度。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大于7分时,不再具有抗肿瘤指征,最佳支持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当肝癌转移至口腔并伴有口腔肿物形成合并出血、疼痛时,手术切除和放疗都可用于局部治疗。本例患者因肝功能低下、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麻醉故针对上下牙龈肿物行姑息性放疗。与治疗前相比肿物出血较前减少,体积减小,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放疗是控制转移性口腔肿物出血的有效手段。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下颌肿物门静脉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有礼貌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并发症分析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