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技并修视域下高职“三维六化”新课程育人模式构建探赜

2023-02-18黄璜

成才之路 2023年4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黄璜

摘要: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技育与德育”并重,已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但仍有部分职业院校过于重视“技能教学”,忽视了高素质人才需要德育。新时代,职业院校应坚持德技并修培养模式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文章针对德技并修延伸视角下的新需求,探讨高职新课程育人模式,在分析传统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弊端的基础上融合“三维六化”育人模式,构建更符合现代化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技并修;三维六化;育人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C96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4-00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B194)的研究成果

高职教育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德与技是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德與技是提升学生创新就业能力的根本保障,强调素养育人、精神育人以及职业育人为一体。而“三维六化”即从学科课堂、教学平台、外援机制三个维度开展育人模式重构,并通过各个模式展开细化,分别为导言化、通俗化、信息化、个性化、典范化、长效化六化机制。因此,“三维六化”是在德技并修基础上的模式精进,更是对高职专业课程的优化创新,其最终目标与德技并修一致,均为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注重德技并修的意义,对德技并修视域下高职院校“三维六化”全面育人新模式的构建进行论述。

一、高职院校传统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促成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推动生产力提高。这个目标作为引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但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技能教学”,忽视了职业教育也要兼顾德育的本质,使高职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匹配,不符合教育的初心。调查发现,接近70%的调查者反馈目前职业教育最大的发展瓶颈是社会认可度较低、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当前高职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导致技能人才与市场职能需求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培育与发展需求不协调

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岗位被定位于操作单一、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因基础性理论知识浅薄,对操作过程中涉及的技能原理无法充分理解,对产生的问题也缺乏深度分析的能力,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职业规划缺乏持续发展性。

2.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育不协调

大多数高职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专业领域内的岗位要求,也能掌握技能原理与理论。但部分高职技能人才对技能水平提升的切入点把握不清,又碍于人际往来能力弱,缺乏团队协调与沟通意识,导致其茫然自卑,影响工作业绩和效率。

3.行为自主和社会责任的不协调

部分高职学生受高职教育的目标影响,产生较强的就业竞争心态,在发展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一些高职生的就业心态受外界环境影响,如岗位环境及薪资问题等,产生浮躁心理,易被打击,岗位目标随波逐流或频繁更换,缺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敢于向困难挑战和责任担当的精神。

4.教学现状与培养目标的不协调

少数高职院校依旧存在“技能为重、德育为次”的教学理念,没有认清高职技能人才理论教育与素养培育的主次关系,过度突出“教学”而忽视“教育”,各专业的学科课程思政资源并未充分挖掘,没有把握住职业人才培养的育人核心环节。在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职业、专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注重德技并修的意义

1.德技并修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新课程育人目标的基本模式

德技并修是优化高职育人目标的有效手段,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课外紧密相通、学校企业创新合作,能通过学科、教学、校企合作三个层次的相互密接,使高职专业理论转化为学生岗位实践标准。模式一,学科课堂实现知识育人。各专业细分学科理论专业知识内容,使学生养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并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要求。模式二,教学实践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在现有专业资源的基础上融合企业要素,整合实践教学育人资源,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个性化发展。模式三,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完备的实训环境,以校园、企业双主体实现高职“文化育人、技能育人”能力提升。

2.德技并修能够促进高职人才感悟职业精神、领悟职业技能

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分析总结发现,尽管始终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高职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技能培育依旧是高职教育关注的核心。高职技能教育成效并非评判高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职业技能的过度倾斜会违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高职育人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德技并修的重要性,并为此做出改变,如不定期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讲解在岗位工作中感悟到的职业精神、工作中遵循的职业态度、发展中取得的职业成果等。这能够为在校生树立职业榜样,激发在校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而督促自己发愤图强。其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及技能外,更加重视学生对技术原理以及应用过程的理解和内化,并融入情感以及价值观等职业精神内容,突出了德技并修的育人作用。再次,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专题讲座、歌舞节、艺术文化展等,突出了职业院校的隐性和显性资源。最后,很多高职院校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定期来校轮训,或派教师前往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感悟企业精神,在企业一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发展理念,与教学融会贯通,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德技并修。

三、德技并修视域下高职院校“三维六化”全面育人新模式的构建

1.构建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的“三维六化”的运行机制

高职德技并修背景下的“三维六化”人才培育模式主要包括学科课堂教学、教学平台搭建、外援机制重塑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学科课堂导言化、通俗化,教学平台信息化、个性化,外援机制典范化、长效化等。高职“三维六化”德技并修机制的有效落实,需要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高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主要客体是高职学生。因此,在高职“三维六化”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过程中,强化培育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是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育有效性提升的关键环节。持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以及健全高职学生的人格、技能、思想、素养等是保障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高职德技并修“三维六化”新课程育人模式的目标。

在“三维六化”育人模式中,学科课堂、教学平台、企业外援共同构成学生理论、技能培养联合体,即通过通俗化的学科教学深化学生理论理解,并将理论融入线上平台,构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探索平台,在进入第三年实习阶段时融入企业外援机制,通过典型岗位实践引导专业人才在本专业相关岗位中实现长效化发展。为满足市场对德技并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实现教学与育人融通,实现德技并修育人。本研究立足德技并修延伸视角,以学生修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机制四要素为基础,提出“三维六化”育人模式,以强化高职教育成效为前提,深入探究以德技并修为前提的高职教育模式,从而达到高职学生技能与素养并进。“三维六化”的实现主要以高职课程教学为基础,通过学科课堂、教学平台、外援机制三个维度进行“六化”细分,主张高职教育要以导言化、通俗化为手段实现更具成效的线下教学,通过教学平台呈现更具信息化与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外部资源引进实现高职教学典范化、长效化引领,从而构建高职“三维六化”教育模式闭环。

2.构建高职“三维六化”新课程育人模式

(1)以导言化、通俗化为导向提升高职教育线下教学实效

第一,导言化。首先,高职教师要寻求导言契机,抓取专业技能教学各阶段的导言化引导契机。只有合理运用导言技巧,才能更高效地聚焦学生思想,拓宽教学思路。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专业技能相关的关联性案例,并设计导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掘课程亮点。其次,教师应以导言化教学为基础,发挥思维能动性,探索知识传授新思路。学生在教师提出的“疑”中“思”,而教师的“疑”则从导言的疑难巧设中提取,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导言化教学进行启迪与思想引领。最后,教师应通过精妙的导言设计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导言引申的过程中融入疑难问题,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自主探索。

第二,通俗化。首先,以文字模型为主,图形模型为辅。高职院校育人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将知识形象化、通俗化,通俗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发散与联想,而知识模型的搭建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教师可通过文字形式辅助育人,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育人过程更“接地气”;教师可利用图表模型将育人过程条理化、具象化,展现知识技能的原理与构造;教师可以数理的表达形式描述理论问题,借助数学符号凸显理论逻辑性。其次,以事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将专业技能教学与日常生活、企业生产、市场发展等案例结合,能提升知识教学的趣味性与代入感。例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一线生产企业车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组织学生分析事故原因以及规避方式,并从事例中总结经验。

(2)以信息化、个性化为途径丰富线上学习内容

第一,信息化。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完善与应用,很多高职院校逐步完善自身的智慧教室、机房以及监控覆盖,能很好地满足各专业的线上教学、培训和考试要求。学生通过移动终端APP即可自由访问各专业课程的微课、电子教材、PPT教学课件、试题库等资源,真正实现云端教学、自主学习。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线上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课前,教师可将课程资料推送到每一位学生终端,再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展开教学方案的改进,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源。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总结,从而改变“填鸭式”的育人模式,削弱学生对教材、板书的依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育人作用。教师通过课前预习、课内讲授、课后反哺相结合的方式,以信息化作为手段延伸,拓展了育人思路与视野,通过电子白板、智能教学平台、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模拟实践育人平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育人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因为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库未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所以“信息孤岛”成为高职信息化教学面临的核心问题,数据更新慢、资源陈旧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了线上育人资源作用的发挥。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以及虚拟技术优势,建立更为立体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构建统一的高职育人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线上育人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二,个性化。首先,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高职院校可采用小班教研、工作室学习、项目导师制等育人方式,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与方式局限,在相对自由、宽松、资源丰裕的环境中开展育人工作。高职院校还可通过智慧教室、云平台、创客空间等,实现育人空间的多维化建设,即实现无界限教学,带动个性化教育落地,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可能性。其次,变单学科学习为多学科学习。个性化育人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单学科教学,而应打破传统知识架构重新塑造知识体系,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个性化育人模式落地。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征结合各专业育人的现实需求,挖掘所需的跨学科资源,还要从个性化教育“共性与特性相互依存”的内在特征出发,采用“核心素养+特色专业”的形式开展跨学科教学,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共性基础为主轴,将特色专业和个性培养相结合,构建“定制式”的跨界教学体系。再次,变封闭学习为互动学习。高职院校要帮助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同时结合线上线下育人平台的深度发掘,使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教师应在育人过程中与学生合作,共享教学资源,促使专业思想的相互碰撞,从而呈现个性化学习新生机。

(3)以典范化、长效化为概念推进全方位育人体系闭环

第一,典范化。首先,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更是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融合的关键。对接专业市场发展趋势,以技术积累作为纽带,搭建以人才培育、技术教学为核心的创新平台,是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关键。其次,落实“学生为中心”育人工程建设。高职院校应从专业能力素养、人文素质等方面出发,实现全面育人,促成人才的全面发展。

第二,长效化。首先,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有着“天生”的长效育人机制特性。完善学习小组模式后,小组成为了教学互动的核心,能帮助教师在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更高效的专业技能与理论学习,使教师更方便地分配专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各小组特点快速找到自身角色,进而更顺利地开展育人工作。在学习小组成功组建后,教师便能准确把握各小组的疑难点,减轻教学压力,更高效地建立师生互动渠道,并根据小组成员特征了解小组需求与难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实现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规范互动流程。学习小组构建之后就要制定更加规范的互动流程,以实现小组长效学习的可持续性。教师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规范,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阶段性引导,都应该实现目的性教学,在育人过程中寻找各小组的学习差异,并规范自身教学方法。长效化学习需要长效化机制,只有制定长效化运行机制,才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实施“三维六化”育人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本,以能力提升为目的,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源”,能够助力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这种育人模式满足了我国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要求,为学生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搭建了桥梁,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高职院校真正为国家、社会培养多元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蒙成,王洁.“四新”背景下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01).

[2]刘惠芹,王金凤.高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激励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07).

[3]赵辉,李晓娥,林晓燕,等.高职临床专业“德技并修、校院循环、三级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

[4]曾凡云,葉美兰.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9(06).

[5]庄西真.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

[6]刘宝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技并修”有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and Six Oriented"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Technology

Huang Huang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As a training base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in China,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teaching reform by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However,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skill teaching" and ignore the need for moral education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here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combining morality and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an all-round way. Aiming at the new demand of the extension of mor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s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six 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nstructs an education model tha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modern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three dimensional hexalization; education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