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升阳益胃汤配合腹部中医疗法治疗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观察

2023-02-18朱治铭任永红周艳萍朱治强

宁夏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升阳气虚

朱治铭,任永红,杨 佳,周艳萍,朱治强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难下,欲便而便下不畅或排便时间延长的疾病表现。在《伤寒论》中分别有“脾约”和“大便难”等症状描述的记录。老年人或体质虚弱之人大多属于气虚型便秘,便秘之病位在大肠,大肠濡润传导功能失常导致便秘,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气虚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老年功能性便秘是指55岁以上的中老年功能性便秘,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费力,因器质性病变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排便困难除外[2]。加减升阳益胃汤配合腹部中医疗法治疗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有助于探寻更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的60 例患者均来自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治未病中心,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3.34±10.15)岁;病程3个月至22 年,平均(7.85±2.55)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3.52±10.05)岁;病程3个月至20 年,平均(6.87±2.3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主要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①25%以上的排便为干球便或硬便;②25%以上的排便有不尽感;③25%以上的排便感到费力;④25%以上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⑤25%以上的排便需手法辅助[3]。存在以上五项中的两项即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1.2.2 中医辨证标准:主症为① 排便无力;②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次症为①乏力懒言;②食欲缺乏。舌脉表现为舌淡红、舌体胖大或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参照全国第2版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4]。

1.2.3 纳入标准:①依据上述诊断标准纳入的患者;②年龄为55~80岁;③便秘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④以上患者均自愿参加此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既往病史者;②肠息肉、结直肠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病既往病史;③近3个月内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导致便秘的患者;④口服1年以上药物的副作用可导致便秘者;⑤便秘约半年,且近1个月内便秘症状减轻;⑥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者;⑦有严重过敏性反应病史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给予口服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腹部中医特色疗法(脐疗)治疗。口服处方为黄芪(30 g)、半夏(15 g)、人参(15 g)、 炙甘草(5 g)、独活(9 g)、防风(9 g)、白芍药(9 g)、羌活(9 g)、橘皮(6 g)、茯苓(20 g)、柴胡(10 g)、泽泻(10 g) 、白术(30 g)、 黄连(5 g);每日煎煮 1 剂,先用300~400 mL的冷水将药物浸泡约30 min,然后用文火煎煮约20 min,煮沸浓缩至200 mL左右后,早晚各服用一次[5]。腹部中医疗法为先进行腹部手法推拿按摩,再将大黄(20 g)、黄芪(20 g)、火麻仁(10 g)、厚朴(10 g)、吴茱萸(10 g)打细粉加黄酒,制作成直径1 cm 大小的药丸,先用酒精等对肚脐(神阙穴)消毒,然后将药丸置于肚脐内,用膏药贴敷固定(注意过敏反应),每日1次,每次4~6 h,3周为1个疗程[6]。

1.3.2 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比沙可啶肠溶片联合腹部中医疗法治疗。基础治疗本组患者予以西药比沙可啶肠溶片(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880043)治疗,单次用量为3 mg,1次/d,在餐前 0.5 h 口服用药[7]。腹部中医疗法:先进性腹部手法推拿按摩,再将大黄(20 g)、黄芪(20 g)、火麻仁(10 g)、厚朴(10 g)、吴茱萸(10 g)打细粉加黄酒,制作成直径约为1 cm 大小的药丸,先用酒精等对肚脐(神阙穴)消毒,然后将药丸置于肚脐内,用膏药贴敷固定(注意过敏反应),每日1次,每次4~6 h,3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每6 d 进行一次随访,询问治疗期间是否按试验要求用药和腹部中医疗法标准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随后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问卷分析。

1.4 本次试验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标准参照《便秘诊疗暂行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拟定)中的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情况进行评估、记分[8],试验疗效判定标准均采用便秘的Wexner评价标准[9]。

1.5 总评分范围为0~18分,可以采用记录的分数计算减分率,计算公式为(未治疗分数 -治疗后分数)/ 未治疗分数 ×100%。①经治疗,患者没有便秘症状,减分率>90%为基本治愈;②经治疗,患者偶有便秘症状,减分率在 60%~90%范围内为治疗显效;③经治疗,患者便秘症状缓轻,减分率在30%~59%范围内为有效;④经治疗,患者便秘症状未减轻,减分率低于30%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统计。

2 结果

2.1 2组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周、第6周后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Wexner评分比较,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6周后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1例, 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基本组成为黄芪、人参、炙甘草、 独活、羌活、橘皮、 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半夏、防风、白芍药、生姜、大枣。本方健脾祛湿,升发阳气。此方用于治疗中阳不足,脾气虚弱,兼有湿浊停滞脾胃之证[10-11]。方以六君子汤健脾化湿为主,其中白术用量至三十克以上可润肠通便,配合羌活、独活辛散除湿,更以黄连,芍药苦寒柔润以为反佐增加肠道功能;健脾以扶正,化湿以驱邪,补泻兼施,以通为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辨证要点为疲乏无力、怠惰嗜卧,饮食欠佳,大便不畅,兼有四肢酸楚 。有报道称,升阳益胃汤灌脾胃气虚型小鼠后,小鼠的脾脏白细胞计数、脾重指数均有所增加,有效改善了小鼠消化系统功能[11]。此外,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升阳益胃汤具有调节和促进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作用[12]。实验证明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结肠运动功能减弱、存在障碍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均有预期临床试验效果[13]。从本文的治疗结果看,口服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腹部中医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便秘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综上所述,升阳益胃汤结合腹部中医疗法治疗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升阳气虚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脑癌患者三月治愈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疏风升阳治失眠
癌症是可控制的慢性病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气虚了,病多了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