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初中生科学解释能力的教学活动单设计
2023-02-18深圳市松岗实验学校彭素琴
文/深圳市松岗实验学校 彭素琴
科学素养一直被看作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培育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也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本文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基石,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这一物质特性,引用“CER”框架发展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科学证据支持自己主张的意识。
一、核心知识教学:概念建立
学习单A:“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请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尝试完成以下科学解释内容:同样的日照,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谁更烫?傍晚太阳西落,谁更烫?
(1)主张: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海水吸热能力不同,沙子的吸热能力更弱,所以更烫。但傍晚时,水更烫。
(2)证据:
?
根据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的温度,沙子加热时长更短,吸收的热量更少,吸热能力更弱。所以当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上升更多,所以更烫。
(3)推理:因为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更强,当质量相同,两者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下降的更少,故而当太阳西落,水的温度更高,更烫。
学习单B:“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请根据资料尝试完成以下科学解释内容: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油,哪种物质更快沸腾?(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油的沸点为230~250℃)
(1)主张:油先沸腾。
(2)证据:①每次吃鸳鸯火锅的时候,总是麻辣红油汤比清汤更快沸腾(生活经验)。②从数据表格一和三,选取近似相等的加热时间,发现色拉油上升的温度更快,并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得越明显。
(3)推理:通过生活现象以及数据推理,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油,油先沸腾。
二、知识理解应用:学习单设计
情境:早春时节,小路发现农民伯伯总是早出放水,晚出灌水,不禁问爷爷:“爷爷,培育秧苗时,傍晚时往农田中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这两种行为互相矛盾吗?试着运用你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请根据资料尝试完成以下科学解释内容(示例如下):
(1)主张:不矛盾。傍晚灌水防止秧苗冻坏,白天防水使秧苗更好地生长。
(2)证据:查阅资料,水稻是一种喜高温的作物,幼苗发芽需要的最低温度是10~12℃。早春晚上温度较低,灌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白天放水利用泥土比热容小,升温快。
(3)推理:晚上温度较低时,在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水放出的热量多,可以防止秧苗冻坏;白天秧苗需要较高温度,把水放出后,泥土的比热容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较高,利于秧苗的生长。
三、教学启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但是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内容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误差较大,且班级学生能力层次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概念建立的设计上为学生提供两种方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两种方案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对应的结论,打破上课必“探究”的固有模式。学生在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基于实验误差提出改进实验的能力。一部分学生选择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筛查能力,知道文献中的数据也可以作为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
选取教学活动单的背景资料时,注重传统文化、现代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现象的输入。学生在进行证据的选择,需要调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并联系生活经验,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活动资料中涉及蒸发吸热、内能改变的方式等知识点,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应用,形成一套富有逻辑体系的语言,从而进行主张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