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构建研究
2023-02-18深圳市沙井中学韩雅男
文/深圳市沙井中学 韩雅男
一、引言
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是引领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是深入教育生态重构工作的核心要点。而我国当前总体上还是以标准化、规模性的教育为主,现存教育生态所培养出的人才与21世纪所需的个性化创新人才还有很大差距。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催动教育生态重构已成必然趋势,课堂教学重构作为教育生态重构的核心要点,是深入推动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前的课堂教学重构必须实现从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过渡,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知识建构的提出者Scardamalia和Bereiter,希望通过知识建构过程来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将以知识为目标的学习变成真正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知识建构是一个创造和改进集体知识的社会过程,重点是社区价值观念的产生和持续改进,它是一种基于原则的创新式教学,与传统的基于过程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有力尝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掌握知识方式,使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走向前台,将对学习过程的高级控制权返还给学习者,注重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其理念的前瞻性和对教育认识的深刻性,为当前课堂教学重构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构建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分析,整体把握知识建构与课堂教学重构之间的关系,提取知识建构的核心要素和必备环节,按照教学模式构建要求及知识建构原则,剖析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结构要素,处理环境、资源、工具、课堂文化等各种外部干预,构建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
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以知识建构主题、知识建构环境及资源、知识建构共同体、知识建构活动、智慧制品、知识建构课堂文化为教学条件,包括知识建构情境、个人理解、探究子主题、小组共同体、协作建构、小组集体知识、班级交流分享和智慧制品八个主要过程。其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课堂教学重构:
1.师生角色的重构
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推动者和评价者贯穿始终。而教师作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参与到知识建构过程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将学习的高级控制权将全部归还给学生。
2.教学内容的重构
教学内容的重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重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研究问题的广度、深度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教师在前期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对知识内容深入挖掘,进行再开发和设计,并尽可能准备权威性资源供学生参考;二是知识建构活动过程中,学生所讨论和探究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内容,而不是教师所给定的问题/内容,更不局限于课本知识。
3.教学流程的重构
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知识掌握方式来学习,首先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自主选择探究方式进行探究解决,进一步推进学习的发展。该模式中教学流程是循环上升、逐渐深入的,小组的具体教学流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探究方式,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为主。
4.教与学活动的重构
所有教与学活动以服务学生为主,以促进集体知识的形成、改善和升华为主线,以知识创造为目标。教学活动中的策略设计、资源利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深化和能力发展。在教师创设的知识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建构性互动、动手探究活动和驾驭权威资源等方式来开展协作建构,由学生提出观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共同体通过观点分享与对比、论证与深化、协商与修改、整合与发展以及评价与反思等过程实现集体知识的增长。
5.教学评价的重构
教学评价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评价主体,该模式中教学评价主体是学生,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二是评价目的,该模式中教学评价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三、课堂教学重构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模式应用策略
1.创设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环境
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指流动的课堂位置、学习人群,也包括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资源支持知识建构,要建立让所有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让倾听者尊重不同见解并进行理性思考、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及表达都应该得到肯定的课堂氛围。
2.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各种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让学生以知识创建者的身份投入知识建构中。在学生的调控分配下,认知工具与学生成为伙伴关系并彼此承担一定的认知任务。使用认知工具的目的是让学生付出更高水平的努力去完成更加高级、核心和具有挑战意义的认知加工任务,对学科内容进行更活跃、更有效的思维加工活动,而不是减轻学生的认知加工任务。
3.建立明确的课堂文化
为保证知识建构课堂有序、高效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建立明确的课堂文化。在建立课堂文化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平台操作方面,如平台发表内容、时间、权限等;话语表达方面,如观点表达方式、语言、内容等;协作活动方面,如问题界定、计划安排、人员分工等;成果展示方面,如展示形式、时间、评价、参与性等。
四、结语
知识建构课堂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知识建构教学方式与目前盛行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在实际知识建构过程中,教师较难把握学生知识建构的范围,学生难以参与到对话过程中,观点冲突解决方案等。此外,我国基础教育普遍是大班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师精力不足,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问题,以及教学课时安排、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挑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