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与文化、技术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3-02-18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叶志丹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东山德育融合

文/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叶志丹

一、研究背景

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由此可见,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德育和文化的渗透息息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表明德育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王学凤认为多元文化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学校德育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路琳等认为文化对德育的影响机制是具有规律性的作用模式,具体表现为文化对德育的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影响机制;闫闯等认为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在构成与内在意涵经历了诸多嬗变,并提出了我国完善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作用逐渐凸显。“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所带来的新发展态势,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并将其作为一种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在技术赋能的德育与文化课堂教学中,育人效果不断凸显,如赵雪梅通过建立班级网站组织网络论坛,利用微课开展德育教育交流课和实践课能够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曹慧萍等构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汪瑞林认为在德育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德育评价主体单一、过程性评价难以落地等问题;赵园园等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出智能化、深度学习、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的特征,以超越的技术优势对学校德育内容、师生道德成长、学校德育地位等提出了挑战。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新兴技术对德育文化课堂的变革作用也逐渐显现,但较少关注德育文化与其他学科课堂的融合。因此,本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历史文化相结合,依托人工智能、学习分析、5G技术等在多个学科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历史,发展学生道德品格与关键能力,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学科素养轻德育思政,重当前现象轻历史文化,重教学传统轻技术变革,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德育与文化、技术有机融合的策略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课程与教学论、“互联网+教育”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文化传承基本要求,紧抓课堂教学主战场,围绕课堂教学中“三重三轻”的问题寓品德塑造、文化传承与技术应用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三位一体开展学科教学改革,构建品德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课堂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空间课堂教学模式、研学旅行课堂教学模式五个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培养至善至正、德才兼备的培正人才,最终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图见下页)。

(一)构建五类型课堂教学模式

东山培正小学在探索“德育·文化·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构建了五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品德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课堂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空间课堂教学模式、研学旅行课堂教学模式,这五种模式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等选择恰当的模式。

(二)构筑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为给师生提供学习和教学上的有效支持,推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转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学习分析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学习分析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学校构筑形成融合精准诊断、优质资源、多样工具、多元评价等功能的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三)构建融合德育和善正文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统整存量资源、激活增量资源、抓住有形资源、挖掘无形资源等方式,将包含“爱国爱校、责任担当、道德品质、法治修养”等内容的道德教育和包含“至善至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等内容的校史文化教育结合,构建融合德育和善正文化的课程体系,并开发了《走进培正》校本课程。

(四)研制善正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德育·文化·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图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和校园文化特色,创新争章形式,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培正的育人理念,依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整合各学科的学习质量评价,采用争章的方法,研制小学生阳光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为好学星、博爱星、健美星、创意星、合作星五个类别。

三、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显著增强学校影响力

东山培正小学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学校全学科、各年段119名教师积极投入“德育·文化·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形成200多节优秀课例,获部级优课3节、省级优课19节、市级优课32节;疫情期间,东山培正小学承担广东省教育厅“粤课堂”网课18节,市网课3节,越秀区空中课堂38节。学校充分利用“德育·文化·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应用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教育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同。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带动区域教育发展

东山培正小学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综合素质,获得省、市、区级奖励达400多人次,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4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19人被评为市、区优秀少先队员,49人被评为市、区优秀学生,教学质量连续四年在全区排前列。东山培正小学作为越秀教育的名片,在支撑越秀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带动了区域教育发展。

3.承接学术交流活动,面向全国推广育人模式

近5年,东山培正小学面向全国为近150余所学校7000余名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德育·文化·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课例《制作雨量器——影响蒸发的因素和教学统计》受邀为全国3000多教师进行现场展示,并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中进行经验分享和成果展示。学校办学声誉深受各界好评,育人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学习强国平台》《南方+》《羊城晚报》《广州教育》《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4.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际辐射全球

(1)依托“培正”品牌,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推广。通过培正同门互动交流,开设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课,让大湾区同门子弟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山培正小学开发校史读物《走进培正》被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定为选修课读物。定期在全球培正同学会、粤港澳三地组织交流活动推广成果,每年通过同学会刊物对全球同门宣传成果。

(2)利用对外文化交流与输出,面向国际辐射全球。东山培正小学以“汉语桥”架起中外交流的友谊桥,通过教学展示、联欢交流等方式进行文化输出,接待来自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多个国家及地区超2000人次访问与交流,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

猜你喜欢

东山德育融合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