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联合背部走罐、耳穴贴压 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效果观察

2023-02-18童蓓丽仇年芳

关键词:热内走罐失眠症

章 琴,童蓓丽,仇年芳

(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上海 200072)

失眠是以夜间失眠和日间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难以进入睡眠、睡眠中间易醒或早醒,严重者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患者心情烦躁、身体乏力,并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等症状,还可引起全身性疾病。中医认为,失眠属“不得眠”“不寐”范畴,其中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病机为宿食停滞,积湿成痰,因疾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或劳逸失度,久坐久卧,思虑过度,所愿不遂所致,治疗应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为主[1]。本研究内服中药方剂中黄连具有清火、燥湿、化痰功效;丹参活血祛瘀,清心安神,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症状,可达到标本同治,调整气血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另外,背部走罐法的作用途径是皮部 - 孙络 - 络脉 - 经络系统,发挥扶正祛邪,开泄腠理功效,以振奋人体的阳气,恢复机体功能活动,可改善失眠的亚健康状态。有研究报道,耳穴贴压治疗可刺激耳廓上的反应点、穴位,经络传导,发挥调节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失眠症症状[2]。本研究旨在探究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联合背部走罐、耳穴贴压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2、28例;病程6个月~7年,平均(3.51±1.02)年;年龄28~71岁,平均(48.48±11.84)岁。联合组(6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4、26例;病程3个月~8年,平均(3.87±1.29)年;年龄21~69岁,平均(47.44±13.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诊疗心脑肺、精神科疾病》[3]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标准者;主证为睡眠不安、多梦、心烦暴躁,次证为头晕、头痛、耳鸣、便秘、心悸、痰多等;每周至少发生失眠3次,并已持续至少1个月者等。排除标准: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失眠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方案已通过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批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组方为半夏、陈皮、枳实、黄连、山栀、生甘草各9 g,竹茹12 g,虎杖、首乌藤各15 g,郁金、菖蒲、秫米各18 g,丹参、珍珠母、紫石英、合欢皮各30 g。若食滞胃肠,加六神曲15 g,山楂12 g,莱菔子18 g;若大便不通者,加大黄9 g,决明子30 g,1剂/d,早、晚2次温服。联合组患者在服用清热化痰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走罐、耳穴贴压治疗,背部走罐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先在患者背部涂抹刮痧油,然后采取罐口平滑、口径较大的3号玻璃罐,用闪火法吸罐后,观察吸入罐内的皮肤高度在1~3 cm之间,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督脉、膀胱经第1、2测线循经往返推拉,并在心俞、肝俞、脾俞水平位横向推拉,直至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1次/周。耳穴贴压:耳廓局部消毒后,将磁珠耳贴贴于双侧脾、胃、神门、心、皮质下、耳尖穴,每穴按压1 min,3~5次/d,力度以患者感到胀痛但能忍受为度,双耳轮换贴,3~4 d换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医诊疗心脑肺、精神科疾 病》[3]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4]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痊愈:治疗后患者睡眠正常,夜间睡眠时间≥ 6 h,醒后精神状态好,PSQI评分减分率 > 75%;显效:治疗后患者睡眠正常,3 h ≤ 夜间睡眠时间 < 6 h,睡眠深度增加,50%<PSQI减分率≤ 75%;有效:失眠症状减轻,睡眠时间有所延长,但夜间睡眠时间 < 3 h,25% ≤ PSQI减分率≤ 50%;无效:治疗后患者睡眠与治疗前无差异,且PSQI评分减分率 < 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评估患者目眩、心烦、头重症状,于治疗前后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患者对应症状越严重分值越高[5]。③采用PSQI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每项总分3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越差。④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进行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核因子-κB(NF-κB)水平,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采用S-W法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升高,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目眩、心烦、头重积分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目眩 心烦 头重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2.52±0.39 1.28±0.23* 2.23±0.45 0.96±0.36* 2.38±0.43 0.83±0.21*联合组 60 2.41±0.33 0.81±0.31* 2.37±0.35 0.72±0.28* 2.35±0.46 0.53±0.20*t值 1.668 9.431 1.902 4.076 0.369 8.0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睡眠效率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2.75±0.21 1.51±0.10* 2.80±0.05 1.84±0.16* 2.78±0.14 1.33±0.09*联合组 60 2.70±0.12 1.01±0.05* 2.81±0.10 1.22±0.18* 2.77±0.23 0.98±0.02*t值 1.601 34.641 0.693 19.941 0.288 29.4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5-HT、BDNF、NF-κ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BDNF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F-κB水平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5-HT、BDNF、NF-κB水平比较(μg/L,±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5-HT、BDNF、NF-κB水平比较(μg/L,±s)

注:与治疗前比,*P<0.05。5-HT:5-羟色胺;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F-κB:核因子-κB。

组别 例数 5-HT BDNF NF-κB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84.98±12.77 98.40±11.06* 22.40±4.55 29.21±3.22* 12.45±1.05 8.12±1.12*联合组 60 83.30±13.09 110.34±9.34* 23.33±5.21 37.35±7.01* 12.77±1.23 5.48±1.55*t值 0.712 6.389 1.041 8.174 1.533 10.6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痰热内扰型不寐多因痰热交结,耗伤阴血,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而不寐,或热邪上扰清窍而致失眠。中医治疗失眠,是采用天人合一、调理阴阳的理念,能从根本上治疗失眠和失眠引起的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刺、拔罐、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效果,可采用多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本研究清热化痰中药方中黄连苦寒,清火燥湿化痰,竹茹甘淡微寒,清化痰热,除烦止呕,共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虎杖清热利湿,散瘀止痛,共为臣药;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丹参活血祛瘀,清心安神,三者相须为用,凉血清心安神;珍珠母与紫石英重镇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首乌藤养心安神,秫米和胃安神,共为佐药;甘草清热、祛痰、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安神助眠之效[6-7]。走罐疗法由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于患者背部膀胱经第1侧线(背腧穴)走罐,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助于安神助眠;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针对耳部穴位刺激,可促进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进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转化[8]。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目眩、心烦、头重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背部走罐、耳穴贴压治疗可改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有所提高。

5-HT是睡眠神经调节因子,可发挥镇静催眠效果,改善睡眠质量;BDNF可调整睡眠、觉醒周期,改善睡眠质量;NF-κB属于转录因子蛋白家族成员,失眠患者血清NF-κB水平明显升高[9]。背部走罐时产生的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血管感受器的反射弧,调节相应神经节段功能,使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有助于调节睡眠。本研究耳穴贴压选穴脾、胃、神门、心、皮质下、耳尖,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调节脾胃功能,具有镇静、安神、安眠作用[10]。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评分及血清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背部走罐、耳穴贴压治疗可调节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睡眠神经调节因子,提高睡眠效率。

综上,中药汤剂联合背部走罐、耳穴贴压治疗可改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中医症状,调节睡眠神经调节因子,提高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热内走罐失眠症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无解的圈套
镜像人生
“阶级叛逃者”(transfuge de classe)或“渴求叛逃的人”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张虹教授应用体针浅刺配合灸罐治疗儿童近视的验案举隅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