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PDCA过程管理,构建五年制高职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
——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3-02-18王猛
王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 江苏常州 213025
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的文件中,明确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意义、内涵、任务和工作要求,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诊改”)建设工作,并在54个职业院校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在试点院校的引领下,本着“永远领先一步”发展战略,以PDCA理论为基础,以深化校系二级管理为契机,以职能部门、系(部)绩效考核为着力点,依托五纵五横网络结构,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过程性与周期性有机融合的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五年制高职的教育质量。
一、基于PDCA的校、系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概述
(一)PDCA理论概述
PDCA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即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应以全面提升质量为目标,并遵循计划(P)—执行(D)—检查(C)—行动(A)的质量环(即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实现“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事后提升”质量管理,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二)校系二级管理
校系二级管理是指职业学校在校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权力下放,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三)闭环控制理论
闭环控制是根据受控系统的输出反馈来进行校正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需要对受控系统的输出不断地进行测量、变换并反馈到系统的控制端与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按照标准及偏差信息,实现按差别控制,使输出值尽量接近于目标值,因此闭环控制又称为反馈控制。
图1 闭环控制系统
(四)基于PDCA的校、系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框图
依据PDCA理论与闭环控制理论及职业院校校系二级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职业院校可结合国家、社会、企业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总需求和围绕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在各职能部门与专业系(部)间构建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目标链,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实施目标管理,构建PDCA大循环,形成校级层面的质量控制外环;各职能部门以决策指导为基础,质量生成为根本、过程监控为手段、支持服务为核心、资源协调(即五纵)为保障,与专业系(部)的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层面构建一个个小循环,形成系(部)层面的质量控制内环,如图2所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大循环带动小循环,指导、推动小循环;而小循环促进大循环,优化大循环,共同构成一个运转的整体,周而复始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2 基于PDCA的校、系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框图
二、基于PDCA的校、系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一)基于PDCA的学校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学校层面诊改机制的构建是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源头,是学校管理层对质量治理新理念认识度的体现。职业学校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遵循“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将质量文化与校园文化、目标管理与PDCA管理、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标准建设,系统性地构建基于职能部门、系(部)绩效考核的校、系二级闭环控制的周期性与过程性融合的质量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具体为:
(1)修改学校章程,完善学校“二级管理”机制,理清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二级管理部门的职责,确立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是学校发展的共同体的管理理念。明确专业系(部)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主体和核心,职能部门对专业系(部)高质量自主运行、创新发展具有指导、服务及过程监控的功能。按照部门(或专业系部)职责—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合理设置目标诊断点,形成各类工作标准(即对点设项、按项立标),并编制学校职能部门、系(部)绩效考核方案。
(2)积极开展调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发展能力诊断,形成学校发展总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分解规划目标,引导各专业系(部)、教研室、教师个人及学生制订各类发展规划,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规划目标链;按照各类规划设置的年度工作目标,结合学校临时增设的项目或任务及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等构建相互关联的年度目标,形成年度目标链,并有机融入绩效考核方案。
(3)学校质量管理部门,按照学校目标—标准方案—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的工作计划(P)—分层实施(D)—检查诊断(C)—激励评价—改进提升(A)的诊改流程,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实施阶段性自我诊改或自主组织第三方专家的职能部门与系部绩效考核,并实施激励评价,形成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螺旋式上升,如图3所示。
(4)各专业系(部)以专业群建设质量为核心,依据相关的建设标准,围绕专业、课程、教师、学生4个方面,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专业系(部)工作计划(P)—分层实施(D)—动态性监测预警(C)—改进完善(A)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改流程,实施自主运行,创新发展。职能部门结合部门工作计划,确立各分项的诊改要点,按照对点设项和按项立标(P)—对标找差(D)—依差施策(C)—用策补差(A)的过程性诊改流程,对专业系(部)实施阶段性或专项性监控和诊改,有效督促和指导专业系(部)各分项的质量达标,如图3所示。
图3 学校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
(二)基于PDCA的专业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学校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按照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目标、方案(P),完善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标准、品牌(或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及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指导各专业系(部)独立运行,开展特色性的专业建设活动(D);依据人才需求预测和周期性人才培养质量,组织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及相关行企、政府、用人单位专家对各专业系(部)开展五年一个周期的品牌特色专业认定及专业负责人(带头人)绩效考核评定的考核性诊断(C);构建专业梯队,实施分类管理和评价激励,并形成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质量报告,定期优化及调整专业(A),形成专业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
图4 专业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
图4中各专业系(部)依据学校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建设系(部)计划(P);调动学校各类资源,组织以专业教研室为单元的专业教学团队(按年度为周期)实施专业建设活动(D);实时采集各种专业建设状态数据,过程性监测、预警(C)及改进完善(A),实现专业建设达标性过程监控。
学校及专业系(部)以示范性教研室考核认定为载体,以专业建设过程性活动状态及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为依据,对各专业教研室实施考核性诊改,督促其每年开展产业发展调研、人才需求分析、毕业生的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研及学生学业情况、基本办学条件、专业课程教学状态等数据分析,动态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及课程资源,形成专业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专项报告,优化或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持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如图5所示。
图5 专业建设过程性质量监控与诊改流程图
(三)基于PDCA的课程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学校按照课程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P),完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及合格课程建设标准;督促和指导各专业系(部)依据课程建设方案有序开展课程改革及资源建设活动(D);以立项建设周期为诊改周期,以精品优秀课程认定与考核为手段,结合过程性监测诊断(C);评价激励,分类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A),并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年度质量报告。专业系(部)依据系(部)计划(P)督促专业教研室以课程组为基本单元(D),集体备课活动为载体,实施质量课程的过程监控预警(C),并与课程负责人的月度绩效考核挂钩,自主改进完善(A),提升品质,如图6所示。
图6 课程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
各专业教研室以若干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组建课程团队,依据系(部)课程建设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标准,开展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含教材)开发等集体备课活动,在课程实施及课程考核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课程实施质量分析报告,定期优化和调整;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借助在线学习平台,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在线监测和实时跟踪等自我诊改活动;各专业系(部)依据专业教研室采集的备课和作业等常规教学质量检查数据、督导听课状态数据、学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测评数据、学业成绩数据等,开展监控预警、持续改进等活动,并以学期为周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定为载体,开展考核性诊改活动(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如图7所示。
图7 课堂教学过程性质量监控与诊改流程图
(四)基于PDCA的教师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学校按照师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P),完善优秀团队(如名师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等)建设标准、优秀教师(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发展标准及职称晋升标准,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并建立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督促和指导专业系(部)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有效落实(D),以立项建设周期为诊改周期,以职称评定及优秀教师认定及周期性考核为手段,结合过程性监测诊断(C);评价激励,分类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A),并形成学校教师发展年度质量报告。专业系(部)依据系(部)计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P)积极为教学团队及教师个人发展提供保障及服务,引导团队或教师自主分层实施(D),实时记录成长轨迹,实现发展质量的过程监测预警(C),并与年度目标达成度、岗位聘任及绩效考核挂钩,实现持续改进完善(A),推动高质量发展,如图8所示。
图8 教师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
各专业系(部)依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任教师岗位,编制师资发展计划(团队建设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按月记录成长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和预警,并以工作标准为依据,以年度全员聘任、职称竞聘等手段,开展岗位考核、职称晋升等过程性考核及激励,促进优秀团队和教师的持续改进,并形成专业系(部)年度师资发展报告;教师依据岗位任务、工作标准及个人发展计划,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依据动态性的发展档案数据分析及周期性全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活动,开展自我诊改,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图9所示。
图9 教师团队及个体质量监控与诊改流程图
(五)基于PDCA的学生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构建
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人才培养规格,遵循“为增长智慧增强技能走进来,为报效祖国服务人类走出去”的校训,确定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案(P),结合校园文化的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础,完善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学生毕业标准及优秀学生标准,指导学生制定和有序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D),建立“五位一体”的学生成长数据中心,为每个学生画像,以毕业生认定及优秀学生认定及周期性综合考核为手段,按学年度监测诊断(C),评价激励,分类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A),并形成学生发展年度质量报告。专业系(部)督促各班级及学生个体,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及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引导学生自主实施(D),并在学生成长数据中心实时记录成长轨迹,实现过程监测预警(C),以评优评先活动为载体,以实时的学生自主诊改及学期的班级综合诊断为手段,持续改进(A),完善自我,如图10所示。
图10 学生层面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
三、基于PDCA的校系二级闭环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要点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决策指导
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培训活动,将质量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结合,更新理念,确保全员参与;构建各类规划及计划的各级目标链,实施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和标准,强化职能部门对系部的指导服务功能。
(二)夯实系(部)管理,注重质量生成
确立专业系(部)为教学质量生成的主体作用,完善系(部)党政工团的组织机构,加强系部管理力量;夯实专业教研室实施的各类专业建设活动,以“三教”改革为核心,提升常态性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统筹学校资源,保障教学实施
积极争取社会各种项目和经费,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搭建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平台,改善办学条件,为现代学徒制的落地、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及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
(四)突出支持服务,建设信息平台
完善内控制度,健全部门岗位的工作标准,形成校本特色的职能部门、系(部)绩效考核方案和细则;建设具有智能化、实时监控、分析预警等功能的信息化质量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为诊改工作的深化提供支持和服务。
(五)开展过程监控,实施绩效考核
建立校内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协同各职能部门对专业系(部)开展各种专项性的诊改活动,强化过程管理;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结合学校设定各类自主发展指标体系,主动聘请校外专家实施年度评估活动,将自我诊改与第三方评估有效结合,耦合驱动,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