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关系:新年应有新气象

2023-02-18

新传奇 2023年3期
关键词:王毅中美关系外交

中美关系的2022 年,是颇为复杂的一年。在不同的领域,中美在展开激烈的博弈。但与此同时,中美也都在寻找更多合作可能,并尽可能地防止冲突出现。中美关系要如何走?实际上,王毅与布林肯的通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新年应有新气象。”

12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形式出席2022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并发表题为“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的演讲。

王毅此次演讲将近40 分钟,外交部网站也刊发了超过8000 字的演讲全文。

王毅表示,2022 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放眼世界,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与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回望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成就。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宏伟蓝图,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回顾2022 年的变与不变

此时我们不妨看看2021年王毅在同一场合所发表的演讲。2021 年12 月20 日,王毅在北京出席2021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2021 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的演讲。

彼时,王毅这样总结国际形势——纵观2021 年世界形势,全球疫情跌宕蔓延,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在探索应对之道,人类需要作出正确抉择。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王毅总结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制造集团对抗。另一种则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践行平等尊重。很显然,中国选择的是后者。

2022 年12 月25 日,王毅以视频形式出席2022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到了2022 年,王毅如此总结——人类社会这艘巨轮穿越世纪疫情的波涛,又遭遇地缘冲突的飓风、阵营对抗的漩涡,通胀高企的暗流、能源短缺的寒潮,前路充满颠簸动荡。与此同时,危机也带来变革、蕴育希望,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自觉地加强团结,更加积极地开展合作,更加从容地应对变局。在新的世界图景中,冲突、对抗、遏制、脱钩违背潮流,注定失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可以看出,无论是2021 年还是2022 年,国际形势依旧动荡复杂,复杂程度甚至有所提升。2022 年,世界从疫情中稍稍缓和过来,却又陷入地缘冲突、通胀、能源短缺等众多危机之中。然而不变的是,王毅在两场演讲中都提到了中国所做出的的选择——合作、开放、共赢。事实也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在听完王毅的演讲后表示,这次演讲站在非常高的历史大局高度,总结中国特色外交。“我感受最深的是王毅提出‘要积极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这个表述为中国未来的大国关系构建拉了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2022 年的中欧外交很有特色,年初有俄乌冲突,再加上3 年的疫情阻隔,正如王毅外长所说“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与此同时,冯仲平认为2022 年底中欧关系出现了更多积极信号,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相继访华,中欧高层互动进入密集期。展望2023 年,冯仲平认为中欧的互动会更加频繁。

“中欧关系积极的信号来之不易,我觉得只要中欧把握好共同的利益,中欧外交2023年将取得更大发展。”冯仲平表示。

中国外交在变局中劈波斩浪,在乱局中勇毅前行

在2021 年的演讲中,王毅对2022 年的外交工作提出了六项任务:全力配合办好北京冬奥会、主动应对后疫情时期多重挑战、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拓展深化全球伙伴关系、致力推动中美关系稳健前行和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任务完成得如何?从这次王毅的演讲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次,王毅谈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八大成就。

一是元首外交高潮迭起,纲举目张。成功举办一大主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两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进行三大访问(2022 年9 至12 月,习近平主席开启疫情后的首个线下高访季),铸就元首外交三座高峰。

二是反对阵营对抗和零和博弈,维护大国关系战略稳定。王毅首先谈的就是美国,他表示,我们坚决抵制美国的错误对华政策,推动探索中美正确相处之道。2022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话。当地时间11 月14 日下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拜登举行会晤。再来谈俄罗斯,王毅指出,我们同俄罗斯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全面战略协作更加成熟坚韧。紧接着是欧洲方向,王毅表示,我们坚持对欧友好合作取向,致力于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此外,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共建稳定繁荣的亚洲家园;开展真实亲诚的团结合作,汇聚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合力;建设性参与应对全球挑战,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不畏强权霸凌,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迈出开放合作新步伐,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机遇;践行外交为民理念,为维护海外同胞利益用心用力用情等,也是过去一年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王毅强调,中国外交之所以在变局中劈波斩浪,在乱局中勇毅前行,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每个关键节点作出正确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创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外交开拓前行提供行动指南;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彰显了大国外交的使命担当。

2023 年中国外交的六项任务

2022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基本方略、明确了战略部署。谈到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王毅提了八个“坚持”——坚持初心使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坚持胸怀天下、坚持高水平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文明对话、坚持斗争精神。

2023 年的外交任务,同样也有六项——一要更好服务保障元首外交和中心工作,2023年元首外交将掀起新高潮,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外部风险挑战;二要统筹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三要不断汇聚全球治理最大公约数;四要积极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五要持续筑牢捍卫国家利益坚强防线;六要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

王毅表示,2023 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方针,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格局。

“世界非常乱,但是我们头脑非常清楚、非常清晰。”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说,“现在看,这几年的中国外交,尤其是主场外交、元首外交,做得都非常好。我们相信,党的二十大以后,我们对应对世界变局的信心会更加大。”

最后,王毅表示,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不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迈上新征程,外交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胸怀天下,踔厉奋发,以更宏阔视野、更有力行动,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谱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中美关系能否迎来新年新气象

中美关系的2022 年,是颇为复杂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两国元首分别在7 月28 日和11月14 日进行了通话和首次会面,美方积极回应了中方关切;此外,拜登连续第二年在联大讲话上强调不寻求与中国进入新冷战,并多次提出要为中美关系设立护栏,避免两国在竞争时陷入冲突。

在这种积极沟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国在行动上非常消极的姿态。

首先是台湾问题,美国极限试探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底线。拜登政府2022 年六度对台军售。8 月2日,美国宪制意义上的第三号政治人物佩洛西以众议院议长的身份窜台,打破了美国不与岛内发展任何官方关系的承诺。此后短短两个月内,接连有8 个美国国会议员团前往台湾。

其次是一系列不断加码的对华经贸制裁。10 月8 日,拜登政府公布一项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其中明确要求“限制中国开发超级计算机和先进半导体产业的能力”。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宣称,过去美国只需要动态领先于中国,但现在要让中国尽可能落后于美国。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之下,2022 年12 月23 日,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这是中美外交高官在年终岁尾进行的一次重磅沟通。在中方消息稿的第一段,王毅首先肯定了中美元首会晤后两国工作团队间的一系列接触,并称“总的看是有益的”。紧接着,王毅表示,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这不是合理竞争,而是无理打压;不是管控分歧,而是激化矛盾,实际上还是搞单边霸凌的老套路。此番表态也被外界认为是对美方近期一系列遏制举动所表达的不满。

再看美国方面的表态。布林肯表示,美方愿同中方探讨两国关系指导原则,负责任管理美中关系,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美方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

在不同的领域,中美在展开激烈的博弈。但与此同时,中美也都在寻找更多合作可能,并尽可能地防止冲突出现。中美关系要如何走?实际上,王毅与布林肯的通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新年应有新气象。”

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刘和平表示:“对于接下来的中美关系,我有一个总体性的判断。过去几年是中美关系摩擦与调整的动荡期,目前看来,中美关系将会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内,中美关系既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波澜起伏,当然也回不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所谓30 年的‘蜜月期’。”

刘和平之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是由于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的剧烈动荡期,主要是因为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而导致的。过去几年美国对华政策之所以会出现重大调整,根源又在于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对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向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期待,最终这些期待都落了空。在这种情况下,先是奥巴马执政时期将“接触加防范以接触为主”的对华政策,调整为了“接触加防范以防范为主”,后是特朗普主动挑起了对华贸易战,甚至是在其执政后期基本上中断了跟中国的接触,并推出了旨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再后来是拜登政府先是以“合作、竞争、对抗”来定义中美关系,后又将中国定位为“唯一竞争对手”和“日益严峻的挑战”。刘和平认为,到此为止,美国对华政策的重新定位与调整已经接近尾声,未来无论是谁来做美国总统,也无论是哪个党来执政,这个定位的大方向都不太可能会出现根本性改变。

在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对华外交战略布局接近尾声的同时,中国对美外交政策与外交布局则一如既往地维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中国的领导核心保持了稳定性。刘和平认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接近尾声以及中国对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预示着中美关系将会走出过去几年的剧烈动荡期,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防止双边关系由竞争进入对抗甚至是进入冲突状态,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猜你喜欢

王毅中美关系外交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谈2022年中国外交八大重点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毛尖茶韵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外交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