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江战役精神的育人价值探析

2023-02-17李天能潘清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天能 潘清泉

摘 要: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但在湘江战役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信仰、无限忠诚、钢铁纪律、敢于担当”的湘江战役精神是当代思想政治理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用湘江战役精神滋养青年大学生,有助于其厚植崇高理想信念、激发艰苦奋斗动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赓续湘江战役精神,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努力从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索有效融入湘江战役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湘江战役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49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锻造了“坚定信仰、无限忠诚、钢铁纪律、敢于担当”的伟大湘江战役精神。湘江战役精神意蕴丰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之际,重温湘江战役革命篇章,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1 湘江战役精神的核心要义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红军将士在广西全州经历了一场长征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尽管红军将士在此次战役中损伤过半,但从整个中国革命历史来看,湘江战役在军事战略上取得了绝对的胜利。首先,它粉碎了蒋介石想全歼红军将士图谋,保存了宝贵的革命火种。其次,他使博古、王明的“左”倾错误军事领导路线彻底暴露,使红军将士认清“左”倾错误领导的危害,为红军将士战略转移、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场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血战中,红军将士展现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政治品格。

1.1 坚定理想、捍卫信仰的忠诚精神

坚守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不仅是对党忠诚,更是忠诚于人民。而信仰即“超越物质价值而指向精神价值,超越个体生活的部分而指向个体生活的整体,超越个体而指向个体所属的共同体,超越当下的生活而指向未来的生活,甚至超越当下的个体生命而指向未来的个体生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是红军将士在艰难的战斗中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在信仰的指引下,红军将士凭借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浴血奋战九个昼夜,用血肉之躯守住渡江点,抱着宁可牺牲,也绝不溃败的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完成了渡江任务,创造了长征途中最耀眼的战斗奇迹。红军将士的信仰是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正是他们的在信仰驱使下,为革命保存了宝贵实力,才能成就后来的新中国,今日的繁荣盛世。

1.2 勇挑重任、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锤炼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同志不惧“左倾”路线人士的中央领导地位,蔑视排挤,敢为人先的同“左”倾错误指导作坚决斗争,最终宣告了“左”倾军事思想路线的破产。光华铺阻击战中,红四师参谋长杜中美危难关头临危受命,“人在阵地在”的口号激励着他勇敢接替已牺牲的红十团团长的位置并继续指挥战斗,与桂军决一死战,最后用生命和鲜血向党和人民展现了他的担当作为。此次战役中,两任团长相继倒下,政委杨勇马上接替团长工作继续指挥,危难关头,毫无退缩之意,反之更加勇猛地带领全团坚决守住阵地。湘江战役中,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全力守住抢渡湘江的通道。营长负伤连长替,连长受伤排长替,阵地坚如磐石,矗立的敌军面前,岿然不动,配合无间的指挥方式体现了红军将士的担当精神。红四师政委黄克诚在完成掩护和要保卫党中央主力部队渡江任务后,同样发挥了担当精神。“一切由我负全部责任”,他未收到上级撤退的命令仍果断行使指挥权,要求部队迅速撤离,保存了部队实力。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发扬这样的担当精神。只有自觉做到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才能确保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不辱使命。

1.3 对革命事业的一往无前、无惧牺牲的精神

中国一直有“人命关天”一词,这个词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舍生忘死体现了将士为了革命胜利敢于舍弃与天同齐的生命、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一精神彰显了红军将士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光华铺阻击战中,团长沈述清明知有去无回,但为了配合北面部队作战,他毅然决然赴死,用生命赴使命。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部队与兵力大于自己十几倍国民党部队展开殊死搏斗,在没有粮食、没有部队支援、子弹奇缺的情况下,他带领部队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中弹被俘。面对共产党的志气、骨气,面对党转移的秘密,面对自己的信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他选择了在担架上亲手绞断自己的肠子,用29岁的生命诠释了“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正是他们一样的革命领导人与红军将士的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为中央红军成功渡江,保存革命实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2 湘江战役精神的育人价值

湘江战役精神形成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最艰辛的奋斗史,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教育资源。

2.1 从“湘江战役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理想信念所承载的价值意蕴往往是人们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而国家和民族成员所秉承与践行的理想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守共同的信仰,才能同心同德、上下齐心攻克各种风险挑战,化解各种威胁霸权。当下我国面临各种声音蜂拥而至,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对全体人民的思想意识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大学生,极易出现思想空虚、理想缺失、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心不足等问题。为此,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表现出的崇高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正是极其生动的育人载体。为迷茫中的青年大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即立足实践,在改造客观实践中获得湘江战役精神的洗礼,在人生历练中磨砺信仰,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开拓进取。

2.2 从“湘江战役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百折不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为湘江战役中积淀出坚忍不拔的奋斗的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艰苦奋斗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精神力量。马克思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缺衣少食情况下,遇到急行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昼夜奔袭一、二百里,七个昼夜的连续作战”。红军将士共同奋斗的目标是革命的胜利、民族的解放和中国百姓能过上安稳自由的幸福生活,为此,他们献出宝贵的生命去拼搏、去奋斗,他们理应是最高尚的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精神值得当代青年大学生歌颂与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遷,红军将士的为了信仰不懈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并为我们当下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观、成才观、择业观、奋斗观提供精神指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上取得重大发展,但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潮也随之入侵,给青年大学生奋斗观造成了一定冲击,加之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上一代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养尊处优,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性、自我为中心且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诱惑。经研究表明:当下中国部分大学的学生出现了只关注自我满足、忽视社会责任、安于享受、懒于奋斗,陷入眼高手低、遇事则退的困境和在“拼爹”“躺赢”的享乐幻想中。因此,高校大力弘扬湘江战役精神,通过带领青年大学生重温湘江战役、重走长征路、共忆峥嵘岁月,培育艰苦奋斗精神。鼓励青年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务实、拼搏进取,努力成为民族复兴的国之栋梁。

2.3 从“湘江战役精神”中汲取团结的力量

中国之所以有今日之繁荣、今日之强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法宝。湘江战役中敌我军事实力悬殊近十倍的情况下,红军将士能顺利完成保卫党中央过湘江的任务,他们胜利的诀窍除了拿命拼搏以外,还有关键一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一是团结百姓,维护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益:红军到达全州两河乡泮田村时帮上山逃躲的农民廖秀甫在田间捡鸡蛋,让原本十分担心家里财务的廖秀甫第二天返家后十分惊喜,家里的糯米糍粑跟鸭一点没少,反而多出了几十个鸡蛋。刷新了他对解放军不同于国民党军队的认知。

二是团结少数民族,主张汉族、少数民族一家亲:1934年11月29日,当湘江战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红军总政治部就发出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和《关于对瑶民的口号》指出:我党、我军对少数民族的基本主张,是反对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剥削,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给少数民族以彻底的民族自决权,并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等权利;实行民族自决,苗民的一切事情,由苗人自己解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用银圆和铜板买商品,粮食只买杂粮,不买大米。

三是红军将士的内部团结:战争过程中,每当遇到生死抉择之时,将士总是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先渡江的队伍没有立即走而是主动留下为后面部队充当保卫队。为了不拖累部队,受伤的红军将士主动充当人肉炸弹,用最后的生命掩护部队前进。湘江战役中展现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对我国处理抗洪抗灾、新冠肺炎疫情、国际争端等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亦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团结互助、爱党爱国爱民的宝贵教育资源。

3 湘江战役精神的弘扬路径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湘江战役精神凝聚着红军将士无穷的精神力量,指导着青年大学生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前,青年大学生提高理想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共产主义信心乃迫切之需。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以湘江战役精神培育青年大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品质,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3.1 融入教师队伍建设

湘江战役精神的弘扬传承工作,是传承红色基因、继承红色血脉、培育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党史教育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其中湘江战役作为党生死攸关的关键战役,蕴含的伟大精神应深刻普及到教师队伍。老师只有自觉熟悉了解湘江战役,将湘江战役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影响到学生。

一是提高对红色圣地的认识。组织教师队伍到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游览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瞻仰烈士遗物,缅怀革命先烈、倾听当地百姓讲述的当年的抗战故事。通过这些活动能把老师带进感受湘江战役精神的历史场景,形成体验感,产生切实感和认同感,为讲好红色故事做素材储备。

二是加强对湘江战役精神的学术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湘江战役精神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青年大学生创造学习湘江战役精神的条件,使湘江战役精神成为高校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而使其创造更多的学术成果。

三是创新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湘江战役精神的宣讲形式。通过音乐党课、舞台剧、纪录片等新型模式,在学生群体中宣传湘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典型人物,为青年大学生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帮助青年大学生分清是非对错、鉴别真理谬误,不断提升正确的思想觉悟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3.2 融入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平台,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湘江战役的故事:讲深湘江战役的前因始末,讲透湘江战役背后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讲活湘江战役中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传授红军将士在恶劣条件下经历生死存亡之际还能成功渡江的秘诀。授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应提高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避免语言枯燥,但不是为追求花里胡哨的辞藻,天马行空的乱讲,而是实事求是、尊重史实,用朴实、通俗、接地气的课堂语言与学生找到心灵共鸣,使学生愿意听,爱听,增进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主动加人课堂学习中来,参与讨论,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湘江战役精神进入学生心扉,进入学生头脑。通过红军将士故事的学习和湘江战役精神的洗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今日盛世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传承红军将士的拼搏精神,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3.3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培育青年大学生的重要载体,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湘江战役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各方面,以实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设置红色文化长廊,将湘江战役中的先进人物:陈树湘、易荡平等人刻人物雕像、并记录下他们的英雄事迹展示于长廊中。湘江战役中的烈士挂图、语录和当年的政策标语同置文化长廊中,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通过沉浸渗透的方式感知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历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在国庆、建党百年等重大节日点,组织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组织红色诗歌朗诵,观看《血战湘江》影片、湘江战役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场活动中增进对湘江战役的了解,对革命烈士深深的缅怀。

最后,还可以在包含湘江战役等红色文化研究上下功夫。鼓励对红色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专业研究红色经典、红色诗歌和重大革命战役,将学生培养成为红色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承人。

参考文献

[1]杨倩倩,陈娟秀,邵峰. 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园的开放性探究——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5054.

[2]童世駿等.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5]胡山.《血战湘江祭》与湘江战役精神[J].博览群书,2019,(10):3438.

[6]徐晓宁,任嵩.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养成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7):128131.

[7]刘绍卫,覃月,周美华,等. 湘江战役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J].广西教育,2021,(23):5.

[8]本报评论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N].人民日报,20200911(05).

[9]赵一德. 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J].杭州,2017,(21):1015..

[10]鲍中义. 论长征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7679.

[11]张丽红. 湘江战役精神对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启示[J].当代广西,2004,(24):3637.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