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2-17何玉华吴艳玲王春清张辉刘建博何璐含何槊

特产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思政动物

何玉华,吴艳玲,王春清,张辉,刘建博,何璐含,何槊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左家 132109;2.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3.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于2021年被评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基础实力雄厚、发展速度较快的本科专业之一,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6年动物科学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荣获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在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如何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一情况,本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尝试。

1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被不良现象所影响[1,2],并且敢于同不良行为做斗争。在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都应该时刻警醒并严格要求自己。

为进一步增强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把师德行风放在第一位,以党风带教风,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动物科学专业在畜牧教学团队党支部的带动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规范党建活动、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展系列讲座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使专业教师在相互观摩、交流中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任何时候都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政治过硬的师资队伍要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功能优化,通过思想引领激发主体意识,通过组织协调营造良好氛围,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师的灵魂得到升华,才能够坚守住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3],见图1。

图1 以党建为引领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Fig.1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led by the Party building

2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2.1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引导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动物科学专业首先在《牛羊生产学》《禽生产学》和《猪生产学》等6门核心课程中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政教学案例库,为其他学科教师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案和PPT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全系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

2.2 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和媒体,发挥线上教学资源的功能,强化教师、课程和课堂3个基本要素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结构,做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

2.3 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课程思政理念的全面推广,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2019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撰写、修改和完善新版教学大纲,使课程思政覆盖率达100%,实现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4 积极参加思政类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4],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构建起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促进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动物科学系教师积极组织全系教师参与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各类思政培训,比如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各级各类思政培训,2018年至今全系参与思政培训326人次。

3 高端引领、引培并举,打造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3.1 人才引进

2021年开始结合我校申硕攻坚及审核评估工程,拟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3~4名。引进新西兰籍教授1人,柔性引进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知名客座教授指导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另外引进35~40岁教师5人(2020年引进教师1名,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22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4名,均为畜牧学研究方向,其中1人为韩国忠南大学毕业)。

3.2 内部培养

近年来动物科学专业已经有10名教师先后在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并顺利毕业;3名教师分别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进行访学;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和科研的会议,整体上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3.3 外聘、回聘

近年来动物科学专业外聘、回聘相结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019—2021年新增外聘教师4人,分别来自吉林医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和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8年6月,回聘退休教师1人(由于立项2019年国家自然基金而延迟退休),并于2022年7月延聘1年至2023年6月。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4 战略合作

在前期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国际化人才战略,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来宣传本专业,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站位。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及江苏波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反刍动物营养饲料与现代养殖研究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进行反刍动物精准营养与智慧生态养殖技术相关研究,就反刍动物全价颗粒饲料开发进行合作。

4 以老带新、薪火相传,助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5]

4.1 青蓝工程

2021年启动动物科学系青蓝工程活动,在教学方面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助课、试讲和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发挥资深教师、教学名师的功能,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任新科教师试讲等活动,使刚入职的教师能够少走弯路、能够快速的步入正轨,加快课程的建设,培育起新的课程负责人,解决专业建设中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

4.2 讲公开课

从2021年后半年开始动物科学系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公开课。每周每个教研室选一名教师开展公开课,每个学期全系的每一个老师都在全院范围内讲一次公开课,并在上课的前一天发布通知,在教研室主任的组织下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评课。

4.3 听课评课

公开课结束之后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程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的点评,2022年前半年全部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进行,方便交流和研讨,通过指出讲课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来帮助其提高,同时听课教师也能够从中学习其优点,实现双赢。

听评课是促进经验型教师实现飞跃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听评课可以使年轻教师具有一种“匠气”,学技术的人,只有具备了教学技术,才可以由技术升华为艺术,才能够由“匠”变为“家”。听评课为新任课教师提供了合适的契机,应该好好珍惜和利用,从中发现别人授课过程中的方法和优点,挖掘教学的灵魂和本质,探寻更加精彩的平台和手段,策划课程发展的蓝图,创造教书育人的新境界。

5 访问交流、培训研讨,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

多年来通过国内外访学、国外短期培训和合作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视野与职业发展能力。具有海外经历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5.11%。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全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342人次。

通过举办或者协办学术会议能够提高学校及专业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提高招生和就业率,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的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学术支持。2018年协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主办的动物能量营养学术研讨会;同年承办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茸鹿分会;2020年协办第二届吉林省动物营养学学术研讨会。

和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邀请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研究员到畜牧学科指导工作,邀请吉林农业大学畜牧学知名教授到动物科技学院考察交流。动物科学专业新西兰籍教授邀请美国Mark Hanigan教授、新西兰资深研究员Adrian Molenaar博士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做学术报告。

6 深入一线、固本强基,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各类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师资队伍水平也关系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的学识和阅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满足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执教育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动物科学专业教师秉持加强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的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满足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号召广大教师通过下场锻炼、横向课题研究和企业活动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目前动物科学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为86.23%。

7 小结

总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程,只有找准焦点,措施得力,才能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团队,才能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滋养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思政动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