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平台融入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探索研究
——以吉农动物药学专业为例
2023-02-17宗颖时坤宗敏李健明陈家蓉杜锐
宗颖,时坤,宗敏,李健明,陈家蓉,杜锐※
(1.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高等农业院校在大学生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其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鼓励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现实要求[3]。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4],目的是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5]。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进一步实施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创业教育[6,7],各级各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视,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进行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8-11]。将科研项目平台融入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新农科教育改革和提高新农科人才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现状问题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实践,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下的高校创新改革[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13]。
随着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产教融合,越来越多的农业院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许多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聚焦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呈现边缘化,多数学校将其包含于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许多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14]。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农业院校开始注意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侧重生存创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对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很多高校难以将政府、企业等有利资源整合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导致高校的实践项目局限于校内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园孵化等,难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度培养。
1.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地方农业院校的教学规模与专业设置不断扩大,而专业教师数量的扩充却远跟不上学校和专业发展的步伐。专业教师队伍中从事科研、生产的高质量教师更是严重短缺。因此,许多高校并未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最为普遍的教育形式是开展各种讲座、竞赛以及活动,侧重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1.3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培训讲座、理论知识讲授、就业指导等形式存在,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融合。且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现有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理念融合度不高,教学方法也有待调整。
1.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不够,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但是并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参加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较少,特别是许多实验室仅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开放,本科生并不能参与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另外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的企业还不够多。
2 科研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业务能力
吉林农业大学非常重视教师资源的专业业务能力提升。自2017年起,学校加大青骨项目扶持力度,每年约有20位教师获得出国访学机会。吉林农业大学先后通过教师海外研修、访学以及高待遇引进人才等“内培外引”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走入企业,加强教师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扩展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教师先后到新西兰、美国及韩国等国家的高等学府进修,具有国外研修经历的老师占比45.45%。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兼任各种社会职务。专业教师曾范利老师担任国家兔产业体系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畜牧协会兔业分会副会长,为国家兔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苏凤艳老师兼吉林省林学会特种经济动物分会副理事长;冷雪老师兼全国可饲用中草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李新殿老师兼任教育部高校创业指导教师。专业85%的教师具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经历。在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专业老师的不断努力下,动物药学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修养与实践技能,为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根本保障。
动物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离不开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因此针对动物药学专业现状构建了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体系,见图1。专业应按照“双师型”和“双教型”的理念来打造师资队伍,鼓励由专任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并聘请行业企业管理专家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包括企业家、管理专家、创业者、专业教师在内的校企互补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同时定期派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和调研,努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提升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同时鼓励有科研项目的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基金,选拔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动物药学专业学生加入科研团队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协助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也鼓励教师开展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创业活动。
图1 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框图Fig.1 Block diagram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work capacity and mo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entor team
2.2 积极建设科研创新实践平台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是吉林省特色一流专业,借助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农业大学相关政策、资金投入的力量,不断优化完善现有的各级平台,包括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研究室、吉林省梅花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提供硬件保障,为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提供研究共享平台。另外动物药学专业还与山东金海药业、长春市英平药业、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药厂、吉林省力畜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农科院及吉林省东北虎园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除动物药学专业教师以外,还有来自不同学科的骨干及后备力量,共同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打破现有教学、科研、专业实验室的壁垒,加强创新实践平台与企业的合作,为动物药学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教育软实力保障。
2.3 启动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创新思维锻炼
古希腊著名的思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吉农动物药学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研究式、场景式、项目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聚焦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吉农动物药学专业采取了导师制,即从大一开始,给学生配备专业教师为导师,形成大一了解、大二参与、大三主导、大四领导的阶梯式的大创团队,润物细无声般的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见图2。
图2 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总览Fig.2 General overview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3 科研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3.1 教学科研条件的显著提升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依托“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与安全”省部共建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高效养殖和产品开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梅花鹿药用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室等科研平台。专业教师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厅和吉林省教育厅等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4部。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1人。
3.2 双创文化氛围显著提升,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创业孵化园的辐射作用,吉农动物药学专业逐步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新局面,创新创业意识和积极性逐年递增,主动参加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赛等系列竞赛的人数及入园孵化的项目数量均成倍增长,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文化沙龙等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创业孵化园已成为课余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其中森小子东北土特产—鹿茸系列产品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森小子东北土特产—林蛙系列产品、鹿血酒系列产品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森小子东北土特产—梅花鹿仔鹿膏系列产品荣获第八届哈尔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奖项。
3.3 专业整体升学就业率显著提升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通过连续3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2017年至2019年,动物药学考研率平均37.5%,一次性就业率平均93.45%。2020年,动物药学考研率上升至50.94%,就业率为96.23%。毕业生多数在医药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高校,宠物医院等工作,70%以上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均成长为单位骨干力量。历届毕业生已在国内外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如澳门大学、荷兰鲁汶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就业单位涵盖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北方)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科技学院和丹麦皇家Vilomix(威莱麦)集团中国上海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来自吉农动药专业的学子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在知识的无限膨胀,陈旧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社会职业将变的更加不稳定。通过对近3年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毕业生进行回访,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更好的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表明在大学期间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经历使得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思维,形成了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自己的创业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育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更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水平。本文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归纳了聚焦的问题,并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将科研平台融入双创教育的举措为例,列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推进产研学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本文希望通过科研项目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探索为高校农业院校的创新教育提供借鉴,保障大学生的双创教育目标的切实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