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23-02-17鲁娅妮
鲁娅妮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人力资源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对高校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经过5~10年时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1]。《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也提出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的制度,支持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双师”素质[2]。因此,为适应职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提高学校整体师资队伍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时期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对“双师型”教师和“双师型”英语教师内涵的思考
(一)“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但是,如何认定“双师型”教师有诸多观点,如:“双证说”“双职称说”“双能说”等。其实,无论哪种认定办法,都是一种方式或载体,关键落脚点还是在双师素质,双师素质的提升才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对“双师型”的内涵做出界定,即“质”和“量”两方面:在双师认定的“质”上采取“双能说”,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量”上采取“双证说”,即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证书。所以,“双师型”教师指具备“双证+双能”的教师,还可根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取得情况,划分初级、中级、高级“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型”英语教师
“双师型”英语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分类之一,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对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既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也要体现英语的应用性:既要有专业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具备英语教学能力和素养,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所任教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实践能力,突出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为职场通用英语,拓展模块为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修习的内容,与基础模块形成递进关系,供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后选修。拓展模块主要包括三类:职业提升英语、学业提升英语和素养提升英语。职业提升英语是为进入职场不同工作岗位的学生而开设的职场类英语课程[2]。
综上,高职“双师型”英语教师可根据课程设置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英语教师,可讲授职场通用英语、学业提升英语和素养提升英语,同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教师;另一类是行业英语教师,主要讲授职业提升英语,同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教师。根据英语教师分类,可归纳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发展路径
如上图,虽然将“双师型”英语教师分为通用英语教师和职业英语教师两类,也标出了各自的双师发展方向,但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通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职业英语教师在授课中也要注重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保障,但是“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国家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建设的数量、培养途径及方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从“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出国研修访学、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旨在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要求各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双师型”教师认定和培养工作等。但是一些高校中“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部分英语教师被边缘化
近年来,笔者所在地区的高职院校都陆续经历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悉尼协议范式专业建设、“1+X”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项目的申报或建设任务,总体看来,许多院校都将建设重点聚焦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课教师能力提升、实验实训室等。在这些大项目的申报和建设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忙得热火朝天,而很多英语课教师要么建设任务少,要么没有建设任务,常“置身事外”或“随波逐流”。
(三)专业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就业渠道基本为“学校对学校”,且大部分都是英语类专业毕业,来源单一,知识结构单一[3]。一方面,由于英语教师长期被边缘化,教师逐渐出现了对自身发展目标不明确、能力提升不充分,个人发展不积极等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不主动了解学习职业教育最新的动态,教学内容与职业教育脱节。基础英语教师没有将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融入教学,行业英语教师缺乏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学分制改革之前,英语教师除了承担全校的基础英语课程,同时承担各二级学院的计算机英语、电子信息英语、IT英语、商务英语等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学分制改革后,英语课程门数和课时数都被减少,行业英语课程大幅缩减,个别二级学院停开行业英语课程,有的还聘请本部门有留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讲授行业英语课程,并解释本部门教师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更胜一筹。这种尴尬境况让英语教师有了危机意识,也向他们提出了挑战,他们意识到,只有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胜任新形势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好制度建设、完善培养机制、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等,需要从学校、二级院系、教师三个层面上下联动。
(一)学校层面
1.制度保障。学校出台或修订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教职工学历提升管理办法》等,落实各项配套制度,通过规范、健全的制度,明确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有序安排教师企业实践,全面落实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任务和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学习,提升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上述制度中,要对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基础类课程教师的双师认定、企业实践、培养培训、学历提升等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并实施执行。例如:结合实际情况,对基础类课程教师企业实践时间做出要求,通过学历提升管理办法,鼓励青年教师跨专业深造等,为教师“双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管理增效。规范“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培育等环节,推动管理过程科学化,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首先,在人才招聘和引进上,把好教师“入口关”,重点引入“双师型”人才,将招聘对象转为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高技能人才等。高职英语教师的引进除考量专业和学历要求外,可增加企业工作经历要求,如招聘熟练使用英语的外企技术人员、有留学经历的企业技术人员等,逐步优化英语教师双师结构。其次,依据学校出台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办法》等制度,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等,建立“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最后,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师培养培育管理部门的作用,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工作。梳理教师培训需求,做好教师发展规划,开展“双师型”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育;搭建平台,多渠道开展双师培养培育活动,如利用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合理安排各类课程教师到企业考察、调研学习,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市场对学生素质要求等,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活动。
(二)二级院系层面
1.通识教育教学部门主动作为。此处需说明,将英语教师在学校的部门称为通识教育(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部门,个别学校可能有所不同。首先,参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部门应将所辖英语教师做出分类和规划,结合教师个人意愿和发展需求,将教师分为基础模块授课教师和拓展模块授课教师,或通用英语教师和职业英语教师,分类方式可根据各高校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开课情况做出具体划分。其次,按照教师分类,制定分类培养方案,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这样一来,一方面,教师有了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部门可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的人才梯队。
2.院系部门间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为促进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通识教育教学部门应与校内其他开课部门沟通联系,达成以下共识:支持并鼓励部门间、教师间以各种方式积极交流,取长补短。首先,部门间合作,开发课程。部门间共同研究拓展模块的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比如哪个专业需开设行业英语课程、是否开设专升本英语课程等。其次,教师间合作,共同教研。英语教师可以同专业课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包括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改革实施,共同研讨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难度和深度,将专业、行业知识渗透在英语教学中[4]。最后,共同开发行业英语教材,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培训、考证、听专业课、请教交流、邀请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等方式,开发行业英语校本教材。
(三)教师层面
高质量的教师必须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并能动态与学生的变化、知识的迭代、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这只能依靠教师的持续性学习来实现。因此,面对压力与挑战,英语教师要转变学习理念,将被动式发展转变成内驱式发展。第一,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和英语专业素养的提升,更要不断学习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了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积极申报、参加学校各项重大建设任务,不做局外人,不说外行话。第二,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基础英语教师可以考取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翻译资格证、国际商务师证等,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基础模块中建议的职场情境如参访接待、商务谈判、订单管理等教学任务;行业英语教师可考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考取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秘书证、综合安防建设与运维证书、5G基站建设与维护证书等。第三,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生学习的基本专业知识,积累相关实践经验,结合教师自身特长和发展需要,不断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
结语
总之,“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自身转变思想,积极参与[5]。“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效果,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要体现在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不断提升上,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做出贡献上。此外,如何衡量认定英语“双师型”的“质”,如何建立健全“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