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学习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2023-02-17庄振民黄敬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学习动机驱动

管 旭,庄振民,黄敬如

(海军航空大学 岸防兵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步入智能化时代。为了在智能化时代下更好地生活,人们必须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来适应越来越快的知识更新速度。为此,人们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接受高等教育;二是树立并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还任重道远,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还有待加强。高等教育有教育年限的限制,终身学习却伴随着人的一生。然而,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并不冲突,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相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走出校园后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更加游刃有余。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意义

终身学习是个体从个人需求出发,是个体为生存与发展主动进行的持续学习过程,其本质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等终身学习的传统。国内外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都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2]。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已针对终身学习出台了相关法律[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旨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基本可以等同于“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教育”与“学习”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都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无非“教育”更倾向被动而“学习”更倾向主动。

然而由于观念、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都接受了教育,却不爱甚至不会学习。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把学习局限于“学校教育”,尤其是把高等教育视为个人学习的终点,导致离开学校后个人发展受限,更遑论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理念正是解决此问题的良药。终身学习理念下,学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仅仅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道路上的一小步,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也为了完善自我,学习应当是伴随个人终身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都是发展的。学校教育大部分都是前人经验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些经验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当下,更不适用于未来。因此,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接受阶段性的学校教育自然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终身学习。

二、专业课教学的目的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不同于基础教育,尤其是专业课教学更侧重于专业思想和研究方法,不会也没必要拘泥于概念、知识、解题技巧之类的基础学习。毕竟对于进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课学习阶段,已经具有足够的自学能力,能够胜任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学习。

因此,专业课教学目的应当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专业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分析,最终给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解决方案。步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学生离学校教育的终结也不远了,很快大部分学生都将走向专业领域工作岗位,专业课教学将成为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

终身学习虽然贯穿个人终身,但绝非要求个人穷其一生学习所有领域的所有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因此,其终身学习必然与专业领域密切相关。对于个人而言,最早涉足专业领域就正是在专业课教学的课堂上。在专业课教学上融入终身学习理念,对学生个人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的专业课教学

任何理念下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学生的学”。因此终身学习理念下的专业课教学也不例外,一要回答学生“为何学”,也就是学习动机的问题;二要回答学生“如何学”,也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下面以理工科专业课为例,介绍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推广与应用终身学习理念。笔者在课程开始前对所在班次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卷(见表1)。调查问卷设计三大模块,分别是学习动机调查、学习方法调查和终身学习理念认可度调查。问卷设计层次清晰,符合认知规律;问题描述十分接地气,能让学生一看就懂,尤其设置了诸如“未来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样直击学生灵魂深处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深入思考;问题的选项不采用简单的“是”或“不是”这种二元逻辑,而是采用5级认可程度选项,能让学生更真实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充分打消了学生的顾虑。本次调查共发出1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份。调查问卷问题设置都是描述性语句,根据对该问题的认可或熟悉程度可以选择1到5(1表示完全不认可,认可程度依次递增,5表示完全认可)。调查结果统计各问题的平均认可程度,除以5,取百分数得到该问题的认可度。

表1 调查问卷

(一)学习动机

调查问卷设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1)强制执行,即课程是学校安排的,不得不学;(2)兴趣驱动,即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喜欢该专业领域;(3)需求驱动,即课程内容与日后工作领域密切相关,工作上可能用得到;(4)使命驱动,学生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远大的理想,如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情感驱动,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学生喜欢。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班次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使命驱动、情感驱动、需求驱动、兴趣驱动、强制执行。使命驱动能够排在第一位可能得归功于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情感驱动排在第二位可能不乏学生讨好教师的成分。排除这两项情感色彩较浓厚的动机,最强的动机还是需求驱动。兴趣驱动排倒数第二,这主要因为理工类专业课相对来说比较“费脑子”,一些人会浅尝辄止,不会有太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强制执行排最后,说明该班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强,学习态度端正。

终身学习理念下,针对学习动机,回答学生“为何学?”的问题时,首先应当破除“中学拼命地努力学习,到了大学就可以疯玩了”这类的教育终结理念,明确地告诉学生学无止境,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鉴于我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长期匮乏,很多学生长期受到中学老师、家长甚至社会对其进行“大学可以疯玩”之类的灌输,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破除学生思想上教育终结理念的毒瘤首当其冲。其次应当破除“六十分万岁”这类的应试教育流毒,明确地告诉学生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绝非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专业领域应当尽自己所能去追求卓越。当然,走出校门之后,个人终身学习的学习动机绝大部分还是需求驱动,但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把需求驱动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兴趣驱动和使命驱动。

(二)学习方法

理工科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因此调查问卷中把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同,调查问卷设置的学习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综合法、分析法、系统论法、场方法和唯象理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班次学生对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依次为: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综合法、系统论法、场方法和唯象理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就是“渔”。终身学习虽然不要求个人学习所有领域的所有知识,但是同样要考虑学习效率的问题。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选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对终身学习而言,合适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于知识而言,学习方法一旦学会就很难遗忘,甚至让人终身受益。因此,终身学习理念下的专业课教学应当侧重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其针对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选取恰当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三)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同与践行

终身学习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的,二是学生层面的。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首先要认同并践行终身学习。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应当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日常生活中虚怀若谷,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主动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养。相对于教师,学生一般没有经历过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个人的学识和阅历也稍显不足,尤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大学可以疯玩”之类的观点泛滥,因此学生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同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只有在认同终身学习理念之后才有可能去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针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同,调查问卷也给学生设置了三个问题:(1)你认为终身学习理念正确与否;(2)毕业走出校门之后,你还会不会通过看书、上慕课等方式践行终身学习理念;(3)未来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调查结果显示,问题1和问题3的认可度很高,都超过了85%,问题2的认可度相对低一点,只有75%。这一结果表明该班次学生对终身学习理念是非常认可的,甚至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但要自己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则动力稍显不足。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目前对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学生只能靠需求或兴趣驱动(当然,在校期间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我国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学生不能等到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后才去践行终身学习,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学习动机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