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点亮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之烛

2023-02-16

南都学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党征程中国共产党

陈 珂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正式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以精简的32个字凝练出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写照,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篇又再次强调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2]1。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发轫之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愈加需要科学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梳理其历史脉络。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之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筑牢精神之基,凝聚精神之力,补足精神之钙,持久照亮新征程前行之路。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

(一)逻辑起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居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之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鲜明特色与独特优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直面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下,劳动者异化为资本增值的生产工具,置于“物的依赖性”的生存处境。马克思主义提出只有打破资本逻辑,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运行机制,才能将人从异己状态中解救出来,真正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而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客观真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选择了真理。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中国,在众多思潮中以其真理性脱颖而出,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坚守。中国共产党自党成立之初,就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之“矢”射中国具体国情之“的”,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其在当代中国持续焕发出真理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简言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诸多困境中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归根结底在于它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火引领前行之路,以共产主义理想之光照亮伟大征程。在这一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坚守,更是落实为一种扭转中国历史现状、实现复兴梦想的实践行动。

(二)笃行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马克思主义理论虽具有科学性与真理性,但理论自身无法对其科学真理性进行自恰自证,须置于实践中加以检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鲜明的实践性超越以往的全部哲学,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更强调积极“改变世界”[4]502。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心系民族国家发展之前景,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付出的一切艰辛、开展的一切斗争及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有力证明,充分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其一,初心如磐,笃行致远。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梦想。鸦片战争伊始,中华民族历经了空前磨难,从那时起,救亡、图存与复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时代课题,各阶级力量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但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成功完成该课题,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领路人与主心骨。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自信自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飞跃,为实现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供给着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以及精神力量,逐步实现了“救国” “兴国”与“富国”的奋斗目标,并在进入新时代后,又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迈进“强国”新征程,在党的实际行动中始终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

其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5]77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人民,人民性是党的本质属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不同在于,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身特殊利益可言。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醒起来”与“站起来”的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追求并构筑“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图景。

百年征程皆为序曲,走得再远都不能忘却来时的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接好时代接力棒,继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严守初心,肩负使命,持续奔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途上。

(三)风骨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斗争性。“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6]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在民族救亡图存、复兴的征程中,无惧风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风骨与无畏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精神的继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带领中国人民投身于斗争之洪流,在斗争中砥砺前行,不断拓宽生存空间,获取发展机遇。在革命战争时期,深陷内忧外患之困境,共产党人作为革命者,领导中国人民历经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救国大业;在和平建设岁月,为巩固新生政权,共产党人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变,斗争方式升级,以和平斗争的方式,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础与政治基础;在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展思想斗争和与贫困作斗争,进行思想解放与经济体制解放,促进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与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面临着各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国内外局势巨变等风险挑战,强化统揽“四个伟大”,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强化风险意识,自觉主动应变,以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在各个领域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新冠疫情、有效抵御以事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施压……

一言蔽之,党的百年“奋斗”史,可谓之百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斗争中淬炼、成长与壮大,在百年征程中不断挥洒着鲜血与汗水,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呈现出光明前景。尽管时代方位与历史任务的不同导致斗争的形式、特征与目的亦不尽相同,但是斗争精神依然是党的一种精神标识,是建党、强党与兴党的精神密码。

(四)政治保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入手,从“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4]525出发,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人类历史的创造力量与决定力量,以人民为主体原则的群众史观区别于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立场始终是其根本政治立场。党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得民心、聚民力的政治保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时代延伸,是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是合二为一、难以割裂的相互成就关系。一方面,“对党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爱党、敬党、为党,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站稳党的政治立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7];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其建党、强党与兴党的根基与血脉就在于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8]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不负时代,不负人民”[2]70,可以说,党员对党忠诚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不负人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擦亮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不断感悟忠诚、捍卫忠诚;同时,站稳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将共产党的路线方针真正落实到人民群众,密切与人民群众之联系,了解人民群众之需求,解决人民群众之困难,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进程

时代是思想之母。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9]。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百年历史实践相生相伴,伴随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在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各个历史阶段,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地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伟大历史实践,以思想之升华激励着共产党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民主革命时期:以伟大建党精神支撑伟大建党实践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对内承受着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对外抵御着西方列强的盘剥侵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领域前赴后继地开展着救亡图存运动。但由于其历史与阶级局限性,无一成功。事实表明,只有满腔救国热血尚不足以挽救国运,不拔除封建制度的根源,没有先进科学的思想武器,救亡图存始终无法善终。

中国救亡运动迫切寻求新的理论指导与组织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在此转向中开始萌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之风最终吹拂于中国大地,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逐步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新的理论、新的组织自此诞生,中国社会发展新道路就此铺开。自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0],逐渐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方案,找到了实现救亡图存目标的新道路。在艰难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以其坚定信念与坚韧毅力,通过与工人、农民以及各种反帝反封力量紧密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长期革命之淬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逐渐确立,群众基础日趋壮大,伟大建党精神得以扎根生芽,并衍生出多种具体精神形态,如红船精神、八一精神、抗日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

(二)革命建设时期: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建设兴国道路

伟大的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结合之中不断成长与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党的身份转变,在新的历史阶段党以执政党身份继续进行着实践探索。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虽已成立,但是长期战争留下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亟需解决。社会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基础薄弱,开国奠基成为党的主要历史任务。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通过三大改造顺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以苏为鉴,防止苏联建设的失败在中国再次上演,毛泽东指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经济、文化、民主政治、内部矛盾处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思想理论与实践成果。在这期间,以爱国为旋律,以建设为根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不断创造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并衍生出诸多以实干创业为特征的具体精神,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质言之,伟大建党精神发轫于伟大建党实践之中,并逐渐凝聚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革命斗争胜利的精神支柱。

可以说,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基本符合国情,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曲折。但是,共产党人从未试图逃避,始终未曾放弃党的初心与使命,以较高的政治觉悟与磊落的胸襟开始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反思与修正自身错误,进一步肃清了党内不良风气,统一了党内思想,保障党内团结,为党的继续前行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

(三)改革开放时期:以伟大建党精神指引改革富国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在全党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点批评“两个凡是”错误思想,重新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伟大建党精神紧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增添了时代化新色彩,“创造”“开拓”与“改革”等成为当时伟大建党精神的标识性词语,继续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事业提供精神指引。

其一,于逆境中寻机遇。改革开放初期,党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错误分析与经验总结,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传统革命范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转变,即向生产力范式的转变。进一步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实现了农民粮食的大丰收,创造了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内发挥着“试验田”作用,对外发挥着“窗口”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创造了奋发有为的特区精神。

其二,在挑战中创奇迹。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驱动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事业亦稳步推进,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在精神思想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物的依赖”危机,对金钱、权力、荣誉的过度迷恋,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因此,中国共产党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进行结合,着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纽带,引领思想道德风尚,巩固共同思想基础,规范社会思想行为,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共进。与此同时,一系列天灾人祸的发生也为社会主义道路设置了重重关卡,如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2002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与南方雪灾。面对艰难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毫不退让、敢闯敢斗,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舍生忘死的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精神。在此实践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极大丰富了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精神谱系。

(四)新时代以来:以伟大建党精神开辟现代化强国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时代发展之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内驱,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彰显时代伟力。

其一,“新的赶考之路”的国内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领航,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心,推动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这意味着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正奋力迈上“新的赶考之路”。在这一时期,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部分党员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惰性、骄傲情绪,尤其是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使得部分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认为可以放缓脚步,暂时歇歇脚。但实际却不然,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未来五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更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加以引领与融合,不断奋斗、不断斗争,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以此不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伟大目标的实现。

其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发展需要。当前,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大”与“变”为特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世界政治格局也继续朝着不确定性与多极化方向发展,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可以说,中国虽以强劲的后发力量逐渐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靠近,但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仍不容乐观,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俄乌冲突的升级、中美各领域的交锋等问题。在此复杂国际局势下,我们党更应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走在时代之前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本色,精准掌握好时代之舵。

面对国内外诸多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统筹好国内外发展两个大局,守正创新、继往开来,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并不断衍生出具体的精神形态。“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以及“丝路精神”等,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与理想信念,进一步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与双向塑造性。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时代赓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2]25。伟大建党精神虽源于特定历史阶段,但其精神之无穷,势能之澎湃,定能跨越时空,且历久弥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不仅应对其进行内涵解析与历史探寻,理解其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更为关键在于,如何推动其精神动力向实践动能的转换,审视与探求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持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44。

(一)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

伟大建党精神自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且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对其当前理论研究整体现状的分析可知,多数研究集中于剖析与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历史考察等方面,完成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认知与历史溯源工作,但在时代指向、弘扬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理应继续深入拓宽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性支撑,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首先,强化理论逻辑,加强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具有科学真理性,是共产党坚守理想信念的根本指导思想。以史为鉴,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立场的政党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因此,伟大建党精神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要义,理清马克思主义与伟大建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伟大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其次,深化历史逻辑,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以大历史观理清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中淬炼,在建设与改革中不断被检验与丰富,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升华,正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贯通历史的传承结构,在总结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经验中不断做好寻根筑基工作,从而不断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最后,创新发展逻辑,厘清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根源性,相较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具有本体论意义,是精神谱系之源;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亦具有时代性,它是从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生成的,或者可以说,是在回答“时代性课题”中生成与凝练的。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伟大建党精神会衍生、延展出多维度、具体化的精神形态,这些具体的精神形态共同谱写与日渐丰富着党的精神谱系。根据新征程的时代课题,要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性延展研究,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继续丰富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与精神红线,突破了时空之限,连接了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及当前与未来,要不断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历史与发展逻辑,从而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

“教育是立国之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2],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以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进一步提升思想自觉。

其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提升群众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16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首要条件就在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以新时代的全新视野不断进行着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并进一步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与理论教育,分众化、差异化地进行学习教育,不断加强党员、群众以及广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使马克思主义真理更加深入人心。

其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常态化之中,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首先,以学校作为核心场域,以学生作为关键主体,以知识传授课程为主要平台。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政治品格,通过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及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不断满足学生的理论需要,引发思想共鸣,增强主体认同,引领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性与思想性。其次,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杜绝“填鸭式”与“一刀切式”教学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13],实现实地观摩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团日主题活动、理论宣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增强教学质效,进一步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性。最后,持续进行思想教育平台创新,不断扩大与创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互联网领域开展思想教育具有时代必要性。利用好数字媒体、网络平台的先进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依托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哔哩哔哩、微博、抖音等各大网络渠道精准推送,不断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润物细无声”,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其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之中。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宗同源的逻辑关联,二者均源于马克思主义之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之源,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力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国家、社会与人民价值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44;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征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具有明确方向、凝心聚力、启智润心的强大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精神力量。

(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熔铸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熠熠发光。

其一,寻根建谱与文化传承。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血脉,在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的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中,持续记载了其精神活动、理性思维与文化成果,承载了广大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源”,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滋养、丰富伟大建党精神,河润泽及,不断彰显文化感召力,增强文化特色,激扬文化活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2]18,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展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又继续驱动中华文明“合理内核”开发,实现二者关系更深层次的融通创新。新时代新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要厚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驱动,不断赋能中华文明,增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国作风”,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加贴近中国实际,贴近群众生活,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更为强健有力的精神动能。

其二,开放视野与国际传播。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演进,国际竞争趋势依旧激烈,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文化话语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关系着中华文明的国际地位,因此,在坚守中华文明的原则上,以开放视野不断贴近国际,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体系与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中国特色伟大建党精神叙事与话语体系,进而为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方面,加强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46,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之创建,是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与红线,在党的精神发展史中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凝练中国智慧与价值。因此,面向世界,继承好、传播好与发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其国际传播的感召力、影响力与引领力。另一方面,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能力,也可以说国际叙事能力。从手段上,要充分发挥体育运动、艺术表达等人类通用语言,根据不同国家的受众需求,用世界各国人民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展示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精神。从学理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学术话语建构,鼓励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研究,提升以学术讲好政治的能力水平,以深厚的学术张力为其开展国际传播提供学理支撑。

(四)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马克思曾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320。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要“观其大”“察其细”,更要学会“致其用”。实践作为理论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伟大建党实践,要继续在实践中开辟真理性认识。将伟大建党精神耦合于新时代“四个伟大”建设,不断推动精神导向实践力量的“落地”。

其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5]10,道路决定命运,新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成就,最根本原因在于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不断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人间正道。当前,我国已经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导下,继续“坚持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方向指引,科学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战略,不懈“坚守理想”,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引领,在新征程中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篇章。

其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精神铸就伟大梦想。将初心使命的内在坚守转化为外在动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说,中国从未如此有信心、有能力地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征程中,唯有牢记使命,才能善作善成;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要继续坚守初心与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其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引领伟大斗争。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社会发展就是在无限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发展格局的急速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一系列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在新挑战、新风险下,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5]9,“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27,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解决风险与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斗争经验,凝练斗争规律,吸取斗争教训,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有效防御各种风险挑战。

其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塑造伟大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基础上开启的,根本的领导力量在于中国共产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业已解决党内诸多问题,但中国共产党人依然长期面临着“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的风险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继续加强“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63。持之以恒地打造与锤炼自身,增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升党的领导力与先锋力,以确保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方向;同时恪守“不负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牢记党的人民属性,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同道相成,不断产生与汇集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劲合力。

猜你喜欢

建党征程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