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临床的实践

2023-02-16刘光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医科操作技能医护

陈 俊 刘光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1)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这对中医药临床及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1]。如何提高中医护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中医护理人员,是如今护理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实习是护理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从实习护生转向合格护士的惟一途径。而中医护理除了传统的打针、输液等基础操作外,具有较强的专科特性,其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基本中医理论知识以及常见中医操作,包括中医食疗、艾灸、中药熏蒸、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因此中医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其他内科护理人员更高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采用以护士作为教师主体的单一带教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一味注重知识灌输,对于中医常用的基本操作疗法则较少涉及,更是忽略了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导致很多中医护理学生面临真正的工作岗位时往往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对中医护理工作不能很好地胜任。因此,将具备中医临床思维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原理的医生纳入护理教学中,对于弥补以上缺陷、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已有研究[2,3]对于医护联合护理教学的带教模式进行了尝试,显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中医护理工作中医思维明显、操作种类多等特点,本研究开展了针对中医护生采取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分析其对中医护理临床带教工作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实习的本科护生共5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 名。对所有护生在入组前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学习能力评价,其中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由中医科护理小组进行出题,满分均为100 分,学习能力采用护士学习能力量表进行评价,共34 项,总分102 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好。对照组平均年龄(21.38±1.178)岁,基础理论成绩(80.10±4.386)分,基本操作技能(78.90±3.639)分,学习能力(85.55±3.719)分;观察组平均年龄(21.10±0.077)岁,基础理论成绩(79.86±3.861)分,基本操作技能(80.14±4.381)分,学习能力(84.41±4.444)分。2 组护生在年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以及学习能力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的以护士为教师主体的带教模式,由带教护士进行定期的理论授课以及实际操作授课,授课形式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观察组则采取医护一体化的带教模式,由医生与护士共同组成带教小组进行临床带教,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医护结合一体化带教小组。由中医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所有事宜,担任组长。结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特点,由教学经验丰富人员组成独立的授课小组,每个授课小组分别由2 名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和2 名护师组成,其中1 名医师为临床医师,另1 名医师为针灸、理疗等操作医师。(2)设计临床带教课程。根据中医科病房患者及日常护理工作特点,由教学组长召开教学会议共同拟定带教课程计划,经带教小组人员共同审核确认。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护理人文知识;②中医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特色疗法等;③中医科常用的拔罐、穴位贴敷、针刺、艾灸、药物离子导入等操作步骤、适应证等;④中医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康复功能锻炼、饮食注意事项等;⑤医院及科室的工作制度以及流程;⑥相关急救知识、措施以及相关演练;⑦常用西药、中药以及中成药药物知识;⑧新技术以及新业务。(3)质控监察。由带教组长成立监察小组,负责对整个临床带教过程进行质控监察,定期对带教课程进行督查,查阅护生的实习记录,定期召开座谈会以听取护生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对授课方法及方式进行调整,以利于护生更好接受授课内容。(4)开展医护一体化授课带教。带教护士主要负责护理人文知识、相关疾病的护理措施、护理技术操作、功能锻炼、医院科室相关工作制度以及流程等内容;带教医生负责相关疾病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特色疗法、疾病指南、相关药物知识等;由医生护士共同定期组织固定查房授课教学,并配合演示相关疾病整个医治到护理流程,同时开展急救以及新技术演练,打破以往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以护士为主体的常规授课流程。

1.3 观察指标

1.3.1 考核成绩 护生在全部带教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评价,包括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实训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其中实训包括与患者沟通能力、应急能力、护理思维等方面,取3 项成绩总和的平均值作为综合成绩。

1.3.2 实习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采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对带教方法、内容以及带教教师满意度的评价,问卷一共20 个问题,满分为100 分。其中95 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85~94 分为基本满意,85 分之下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可靠,2 组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2 组比较用х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2 组比较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 2 组护生在临床带教课程结束后进行成绩考核,其中观察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实训以及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 (,分)

表1 2 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 2 组护生的实习满意度比较 对2 组护生发放问卷进行实习满意度调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满意度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护生的实习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护理具有一定的专科性,要求护士在掌握常用的基本护理操作外,同时具备一定的中医思维。因此在实习阶段,对于护生中医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操作,同时也需要学习相应的中医思维以及护理理念。为了有效提升护生在实习阶段的学习、工作以及思维能力,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讲,应当选取合适、有效的带教方式。

传统的带教模式为以护士作为主体,由于中医护理不同于常规的内科护理,导致很多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适应,并不能真正掌握中医护理相关理论及操作的本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医护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医生、护士的教学进行整合,即由临床医生负责讲授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疾病的指南、动态等,而对应疾病的护理知识则由教学、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讲授,使护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盲目的记护理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护生在实习阶段的学习水平[4]。本研究通过对采用医护一体化带教及普通带教的护生进行比较发现,医护一体化带教的护生在带教课程结束后,基本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实训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均要显著高于普通带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护相互协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医护生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护生相互配合、发挥各自长处,增加了护生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消除了护生们在实习阶段面对医生的恐惧心理,增强了医护之间的相互合作,进而提高了默契度,有助于科室和谐,为患者营造出更好的就医氛围。因此,在带教课程结束后,我们对护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满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对带教内容、带教方法以及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提示观察组的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在医护一体化带教授课下的护生整体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对于这样的授课方式更加容易接受、满意度更高。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良好的工作模式应当是以患者为中心,医护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合作、沟通参与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服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医生与护士所学专业技能以及掌握知识的差异,导致医护之间沟通并不理想,有部分医护之间存在“医尊护卑”现象,进而影响了医护之间的合作。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建议在医学院校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以增强医护之间专业理解以及合作意识,进而为护生在实习以及今后的工作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一体化带教授课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授课内容进而增加授课教师的压力,需要明确教学目的以及内容,共同探讨授课内容及讲授难度[5]。因此,参与教学的医生与护士需要相互磨合、共同配合,才能使每一位实习护生都能获得进步与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科护理具有专业性强、护理操作复杂等特点,采用医护一体化带教授课模式能更好地提高护生的中医思维,提高护生的理论以及操作成绩,提高护生的实习满意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中医科操作技能医护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更 正 说 明
浅谈中医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中医科护理中的作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科主任综合能力在医院中医科发展中的作用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