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趣味课在初中硬笔书法教学中的穿插安排
2023-02-16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张 叙
硬笔书法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绕不过去的一环,它可以分两类:古帖和规范字。硬笔学古帖在展赛的催生下日渐兴盛,亦值得提倡。而硬笔的主流还是规范字,不管是学校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是如此。这与古代的书法教育类似,即均以实用性和附庸性为主要特征[1]。本校自80年代开设书法课,由专职老师任教。注重学生的实用书写和书法特长培养,使得书法课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并因此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的相关荣誉若干。
笔者接任退休的书法教师工作有年,在从教的早年发现,一学年的硬笔书法课如果只是讲笔画和偏旁会很枯燥,学生的兴趣降低,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笔者根据长期的创作和教学经验,总结出在一学年中穿插书法趣味课的安排。通过近年的实施,颇有成效,并拟再开发相关课程。
一、书法趣味课在硬笔书法课穿插的必要性
本文所指的书法趣味课,是指以传统毛笔书法为基础,包含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作品的章法和创作等,同时辅以诗词、对联、篆刻等门类。对于作品的章法和形式,毛笔与硬笔基本一致。
本校的书法课是硬笔规范字教学。教学内容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和规范字知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2]。作为学生,写好规范字是理所应当的,也是做作业和考试的必需。
二者穿插,有以下必要:
(一)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硬笔规范字相对枯燥,兴趣很关键。由于硬笔有一定的局限性,书法兴趣还需通过毛笔趣味课来催促,传统的书法是母体,二者并未隔绝。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从中提取适合中小学生的趣味内容,做成小专题穿插在课堂,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能与所教的硬笔书法的内容结合,则效果更佳。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把兴趣转化在漫长的硬笔书法学习中,是很有意义的。
(二)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学生学习书法的要求[3]。文化自信对于学生而言,书法是最直接、最亲近、最简单的方式之一,本文所涉及的趣味课,旁及文学、历史、艺术的涵养和审美。趣味课还有部分需要手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部分内容需要思考,也能和逻辑思维联系起来。这些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二、具体安排
本校初一年级开设了一学年的书法课,现将这一学年中书法趣味课的安排归纳如下。
(一)上学期
每个自然学期的时长一般为20 — 23周,上学期从九月份开始到冬季,可以根据时令或者节气等情况适时安排书法趣味课。书法课每班每周一次。
1.第一周:书体演变。
初一入学,新老师跟学生见面的第一次课,任何老师都会做精心的安排,让学生对老师和学科产生好感。文字与书法是一件事的两面,谈书法少不了要谈文字,谈到文字的创造,谈到书体的演变[4]。小学语文课上学生对书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篆书兴趣浓厚。此时通过PPT依次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每种书体不仅要知道名字,还要了解该书体的特征。如甲骨文,学生最大兴趣是甲骨文的发现,此时可以讲述清末王懿荣的故事,难点是甲骨文书法的特征——刀刻,线条瘦硬而又有力度;如小篆,不仅要知道它是秦统一文字的产物,还要把小篆图片与金文对比,总结特征,甚至可以用孙过庭《书谱》中“篆贵婉而通”来给学生解释篆书;如草书,虽然容易判断出,但可以重点讲述其出现较早的原因,并提及古草和历代草书大家;如楷书,可以提及唐楷和楷书四大家。
在逐一介绍各种书体后,有一个简单的测试,用PPT逐一显示不同的字,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字,再根据前面所讲来判断是什么书体。展示的图片如下:
图1:书体演变
其中判断甲骨文“马”字时,可以提及象形文字表意的优越性;金文的“马”字不易猜出,可以引导学生跟甲骨文对比,即马的鬃毛和尾巴等典型特征;最后一个字还可以给学生普及简化字的由来,提及平时书写的规范字。
第一堂课没有写字,但是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却有了,甚至还盼望着之后的书法课,也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
2.第六周:书法与中考、高考。
通过几周基本笔画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兴趣减弱,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书法的重要性。此时以中考、高考中的书法题为例,告知学生考试中会有书法题,督促学生学习书法不可松懈。
在讲授之前,部分学生会认为考试中的书法就是卷面书写,其实不然。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高考的语文和历史试卷中出现了书法题,不仅是书写,更多的是书法综合素养。中考、高考书法试题的资料网上有汇总,老师根据需要整合即可。这些试题大都很基础,以书体判断为主,也有较难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史的。也有试题渗透着传统文化知识和红色经典教育。如以下试题就很有意义:
图2:中考中的书法试题
本堂课总结时,可以告诉学生,中考、高考距离现在还有时间,勉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初中生涯中坚持对书法的学习和积累,考试遇到才能从容应对。
3.第十二周:银杏叶书写。
第十二周时一般已经入冬,正值银杏叶金黄。银杏叶大部分地区都有,蜀中每到此季金黄灿烂,蔚为可观。遇到这种叶子不禁想捡起,效仿古人的红叶题诗,别有情致。作为书者,笔者一直有这个习惯,作为老师,把这个举动带给学生,更是增加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让学生感到人文情怀的好时机。
校园银杏叶较多,捡叶子方便,学生喜欢。此时老师书写几片叶子,将图片放到PPT里,课堂上与学生分享。银杏叶不大,可以用毛笔小楷、秀丽笔、细记号笔、中性笔书写,书写内容不宜多,如学习励志的词和其他精美文辞。此时还可以教学生简单的章法。以笔者的经验,每个班都会有学生将其得意的作品塑封,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送给同学老师。笔者还曾将此创意提供给学校团委,并辅导组织全校的学生银杏叶书法创作。
图3:银杏叶书法创作
4.第十八周:对联格律与春联创作。
此时临近期末,也临近春节。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每年寒假前都会组织各班书写一幅春联贴在教室,这也是书法的舞台。虽然课堂常规是硬笔书法,但是对联与书法仍是必须要讲的。
本堂课先讲对联及其起源,再讲春联的由来,此时也引起了学生兴趣。上下联的判断、上下联粘贴的位置是基础常识。重点是对仗,即上下联对应的词性要相同。难点是平仄,如上联中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轮换、下联与之对应的地方平仄相反、仄起平收等格律常识。对仗也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文学知识。
图4:对联格律
最后讲解楷书对联的书写,这个相对简单,可以让学生现场用硬笔书写一幅对联。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遵循格律自己撰写一副对联,并用毛笔或硬笔书写下来,鼓励有兴趣和条件的同学自撰春联并书写。
学校有书法工作室,可以供学生毛笔书写春联和其他书法作品的创作。
(二)下学期
初一下学期的课堂常规是继续学习偏旁部首和字形结构。本学期开始时间是元宵节前后,刚过完春节,天气逐渐变暖。该学期后半段会有一些假期和高考、中考等备考耽误课程,需要合理安排书法趣味课。
1.第一周:书法的章法与形式。
学习了一学期的硬笔书法,也初步接触过作品,但是学生对书法作品的章法和形式还没有系统全面地认识,此时有必要用一个专题讲授这方面的内容。本专题分为书法章法和形式两部分。
其中章法所讲的内容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的构成要素,如正文、落款、印章。正文内容需积极、健康、向上,主张同学们自作。落款是难点,需要让学生明确常规的落款方式,如字的大小、位置、内容、盖章等。其中落款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展开讲解干支纪年法,如天干和地支的搭配法,并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
作品形式是通过斗方、扇面、条幅、对联等不同的书法作品的展示,讲述每种形式的特征。有些形式可以拿生活中的情况来举例子,如对联、扇面。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并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
以上内容讲授时应搭配对应的作品,毛笔、硬笔都要有,学生看多了才会有印象、有意识。
2.第六周:手工制作扇面与扇面书法创作。
这是一节需要学生动手和动脑的书法课。之前已经了解有扇面这种书法作品形式,通过讲述扇子在日常生活的使用,学生兴趣倍增,接下来就要动手。
第一步是扇面的制作。大致方式是将一张纸裁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再将其中的一个底角多次平分对折,最后剪去头和尾,即可得到一个简易的折扇。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略微复杂,需要学生跟老师同时操作。第二步是讲授折扇书法作品的章法,重点是字数计算安排,以灵活、循环、自然为准,可以图示讲解。第三步是老师示范书写折扇书法作品。第四步是学生现场书写一幅折扇硬笔书法作品。
3.第十二周:诗词格律与自作诗书法创作。
这是一个难点,是能升华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课,也是笔者作为诗词爱好者在书法课堂的探究。在平时给学生灌输的传统艺术的理念上,笔者经常提及书写内心自我的最高境界,也提及古代文人的“三绝四全”。
通过上学期对对联格律的了解,同学们一定有了认识,此时可以先复习一下对联的格律(初学可以以五言或七言为例),然后教授绝句的格律。即第一句出句之后,第二句与第一句平仄相对,第三句与第二句平仄相粘等。图示讲解平起和仄起、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几种情况。最后让同学们知道平水韵,并且会查。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格律创作一首绝句,并书写下来,完成一幅自作诗词的书法作品。
4.第十九周:全年级写字竞赛。
本堂课的内容一般安排在高考和中考之后,此时也临近期末考试。一学年的书法课,学生和老师应有一个汇报展出,就是这个全年级写字竞赛。考虑到大多数的情况和最终要展出,可以给定内容,用统一的作品纸。但在每个班都会鼓励部分书法优秀的同学自选内容创作,甚至书体不限。全部结束后老师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最后,将优秀的作品在校园里进行展出,这既是这门学科的总结,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
图5:全年级写字竞赛
三、收获与反思
(一)教学相长
这些趣味课,要求老师对传统的书法有深厚的功夫才能驾驭,老师必须要多读书多总结,还要提炼教法。这些备课过程,可以使老师的书写与理论并进,如长期的教学示范,展示作品的反复打磨,查阅书法史和书法理论,都促使教师全面提升。
(二)收获师生感情
这类学科有个共同特点:书法老师上的班多,每个班学生接触得少,致使师生感情相对淡漠。书法趣味课提高了学生兴趣,无形之间也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和感情的交流,对于老师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反思不足
1.不能过分依赖趣味课。课堂常规的教学是硬笔规范字,兴趣只是促进,学生的技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体现在课堂的每一方面。如硬笔楷书的笔画悬针竖与垂露竖、左右结构的字的避让关系,都是提升学生兴趣和核心素养的地方。
2.更多趣味课的研发。如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作品赏析与点评、到美术馆看展览、分享书法故事交流会、研发书法小游戏等。
3.保证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扇面课需要手工制作,裁纸需要注意安全,产生的纸屑要及时收拾,注意卫生;外出要组织纪律、注意安全;较难的内容如诗词格律则适可而止,鼓励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不可增加负担,不布置大量作业。
总结: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甫一颁布,笔者就关注着各地的落实情况。如山西省每年的中考或中考模拟题,语文试卷的第一题都是书法题,理论加书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书法的教与学。很多地方也在慢慢起步,如本地就很重视学生书法活动的开展和对书法教师的培养。
从某一个角度来概括《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就是道技并重。技,是课堂常规的实用书写;道,就是传统的美的熏陶。在中学一学年的教学中,落实这一点就是穿插书法趣味课。趣味课的安排符合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它不仅能让学生长期保持兴趣,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定意义上的贯彻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