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否(节选)
2023-02-15魏思聪
魏思聪
人 物 陆遥,陆母(即老妇人)。
时 间 明末清初。
地 点 战后战场(一片废墟)。
陆 遥 (从堆满尸体的血泊中醒来,神志不清)娘,娘……
地 点 陆家村口。
陆遥向村口走去,就快到了村口,打老远看到一棵樹下瘫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老妇奄奄一息,陆遥急忙上前,搓手给老妇暖脸,化雪给老妇人喝。终于,老妇人醒了,满脸惊奇呆呆地望着陆遥,又把头别过去,颤抖的嘴唇说不出话,可陆遥毫无察觉,急忙将老妇人扶起。
陆 遥 (说)婆婆独自一人来这里做什么?这天寒地冻的,当心伤了身体哇。家中可有亲人?且让我带您到寒舍歇息一二。
老妇人 (定了定神,用手抹了抹眼,努力抑制自己起伏不定的胸口,强装镇定)莫急莫急,随我归罢。
老妇人说着牵起陆遥的手向前走去。陆遥虽感奇怪,但觉得老妇人的手让他倍感温暖,倒也随着去了。
地 点 陆遥家。
老妇人 进屋坐罢,让老妇去灶口为你盛碗姜汤驱驱寒气,再走不迟。(说完便拉门到院子里去)
陆遥进屋,缓了缓被大雪刺痛的双眼,定睛四望——破旧的砖瓦和少有的残缺家具,这分明就是自己的家啊;然后扭头看到了端着热汤、颤颤巍巍走进来的老妇,发现她饱经风霜的脸上竟有几分自己母亲的模样。
陆 遥 (激动地冲上前去,跪倒在地,亲切又心疼地叫着)娘!几年不见,您竟苍老成这副模样,害得孩儿认不得。这些日子,可苦了娘!
老妇人 (端汤的手更加颤抖,她再也忍不住了,不顾汤碗跌落,抱着陆遥痛哭)儿啊,就不该让你走啊!(唱)你看那院内树儿绿了又黄,屋外雪儿覆了又化,为娘在这望啊望,就为盼得你的音信,可你竟一去不复返啊!
陆 遥 (听到这,急忙将母亲搀起来,扶到椅子上)是孩儿不孝,让母亲甚是伤心,如今且看孩儿归还家中。孩儿是舍不得远走的,今后定留在您身边好生陪伴。母子二人团聚之际,还望母亲莫再心忧也。
刚刚相认的母子俩坐在椅子上,讲起了分别后的事情。
陆 遥 (因自己获得丰功伟绩而满脸自豪,起身而唱)母上大人您坐好,且听我将往事细细来道。可知道,遥儿英勇善战,战场杀敌无数,屡获功绩,军营中也是个有头有脸的大长官,带领士兵们去打仗,气势冲天,只怕那唐代霍将军见了也会对我赞赏有加。只是这最后一战,战士死伤惨重,孩儿寡不敌众,才负了重伤,但也死里逃生,回到了家,见到了母亲……
陆遥侃侃而谈,母亲却依旧沉浸在莫名的哀怨之中,几次欲言又止。陆遥渐渐地感觉到母亲和蔼的笑容中隐藏着一丝不安和悲伤。
陆 遥 (俯身向前,拉着陆母的双臂,关切地问道)母亲,您怎么了?是身体抱恙?
陆母把头别过一边,开始低声抽泣。
陆 遥 (问)想必母亲已是在雪地里认出了孩儿,为何不愿直呼遥儿姓名?
陆 母 (顿时崩溃痛哭)儿啊,娘是怕伤了你的心啊!你不是娘的遥儿,而是他的魂魄啊!
陆 遥 (震惊)您怎得认不出孩儿了?娘,您可曾还留着我俩一人一条的红绳?看,孩儿知道是娘亲手织的,一直戴于身上,未曾取下过!(边说边将铠甲脱去,竟发现自己里面穿着孝服,红腰带也没了去向)
陆 母 (去祭贡桌上取下一根红腰带,双手捧到陆遥面前)遥儿,看!这是你的战友送来的。
陆遥大惊,瘫倒在地。
陆 母 (随之俯倒在地,双手抚于陆遥)孩子,今天是你的头七,娘前去村口的树前给你烧纸,竟因伤心哭昏了头脑,多亏遥儿将娘扶起啊!
原来陆遥的魂魄在寻找回家的路上看到了烧纸的烟气,于是随着烟气找到了母亲,又随着母亲回到了家。
陆 遥 (仍卧于地,嘴中不断呢喃着)可是,娘!娘!……
陆 母 (轻轻地拍打着陆遥的背)遥儿莫怕,回来就好,这里有娘在。遥儿回家哩,遥儿回家咯,回来就好咯……
母子相拥。陆遥心愿得到满足,像个孩子一样投在母亲的怀抱,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选自2019年第27期《戏剧之家》,本刊有删改)
—— 鉴赏空间 ——
选文《归否》和独幕剧《枣儿》一样洋溢着亲情,同时也透着心酸与苦楚。《枣儿》中,老人苦苦期盼儿子归来,男孩苦苦期盼父亲归来,两人都盼而不得。《归否》中,在战场上牺牲的陆遥因为迫切地想见到自己的母亲而回到家中,魂归而身未归,令人唏嘘不已,反映了古代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巨大创伤。
—— 读有所思 ——
《归否》与《枣儿》异曲同工,都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归否》赋予“红腰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请你结合选段,说说“红腰带”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