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正式学习从“样态”走向“常态”
2023-02-15朱怡颖
朱怡颖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塑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生态,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让非正式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清英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探索非正式学习空间为抓手、以互联网为载体,不断打破学习边界,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多样场域,让非正式学习真实发生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和社会的联结,这不仅是对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和优化,更是清英学校多年贯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凝结。银行、邮局、超市、证券交易所、税务局……这些在成人世界中运行的社会组织,共同构筑成学校的“儿童地球村”,为非正式学习延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场域。在这样的模拟社会中,作为运营者的学生,可以自主管理,为创造力、决策力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清英币”是清英学校为了方便学生交易而设立的校币,在学校一月一度的“儿童地球村日”里, 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手工品、画的画等进行买卖获得“清英币”,也可通过劳动、阅读等方式获得。“清英币”可用于购买超市中的物品、兑换广播站点播歌曲的机会、选择影院中的座位等,对学生而言有十足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会想方设法卖出自己的“产品”获取“清英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如何增加产品的卖点、如何合理定价、地点如何选择等方面进行思考。更进一步地,学生们会自发地成为“合伙人”,组建“公司”去生产和销售产品,根据不同成员的兴趣和特长分配职务,比如声音洪亮的学生负责宣传、较为内向的伙伴负责记账等,同时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进行优化和提升,摸索如何更好地经营“公司”。同样贴近实际生活的还有“证券交易所”。作为“上市公司”,学校中的影院、农场、超市的“股价”会随着经营和收入情况产生变动,学生们可随时关注并自主决定“买进”或是“卖出”,实现收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形成了市场化思维,为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立,也为学生品格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情境,比如,学校中的“典当行”就是进行诚信教育的绝佳场所。学生可以典当自己的物品兑换“清英币”,由评估师评估典当品价格并约定赎回期限,逾期未赎回则会进行拍卖。经过一系列的正规流程,学生得以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守约品质。此外,学校的各类公益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中锻造了学生的服务精神。“书医生”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一张纸、一个毛刷、一把剪刀就可以帮助他人修补一本破损的书。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清英儿童地球村志愿者服务队,秉承“我付出、我收获、我建设”的精神,展现新时代红领巾的风采。
升职加薪,不仅是成人的梦想,也是清英学子在学校的“微社会”中得以实现的进阶之路。想获取“清英币”的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求职”得到工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从事迎宾、助手等较为简单的岗位;待到升入高年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可参与竞聘,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通过开展类似成人社会的高度真实化的职业体验,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更多非正式学习机会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事业规划观念。
除了通过工作获取劳务报酬,学校还开辟了一块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案汇报的形式进行竞标,竞标成功之后上交一定數量的“清英币”,就可以在自己承包的地块自由选择作物进行种植,收成好坏自负盈亏,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学习者的自我激发,是非正式学习的一大特征。在项目课程导师的协助下,清英学校的非正式学习场域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经营的格局。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通过合作、项目探究等方式不断摸索并丰富管理细节,促进想法落地。影院的“阶梯票价”策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按照观影效果的不同,票价由首排到末排依次递减,想拥有最佳观影体验的可以用清英币购买首排的座位;追求性价比的可以选择后排座位。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对影院的经营策略不断进行优化,实现对不同消费人群的细分。此外,为了支持学生们的创作梦想,学校还设立了童话馆、绘本馆和出版社,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和表演童话剧、绘制绘本并出版发行,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展开自由学习。
社会资源的支持为非正式学习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法院、检察院、税务局、银行等机构会定期到学校举办讲座,为学生普及法律、税务和金融知识;学校也会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
自主探究,在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同生活,是清英学校的培养目标。将宏大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名学生的具体行为上,离不开日常的非正式学习。每学期,学校都会招募学生参与“家庭实验室”活动,并结合社团课程,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展开探究。比如,有的学生对种植感兴趣,就会在家中种一些植物,并配备“大棚”“滴灌系统”等设备,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有的学生喜欢编程,便自主设计了一个程序,在“儿童地球村日”进行展示,等等。在同伴合作、家长协助和学校平台的支持下,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为家校共育贡献了一个个优秀的范本。
“让小学生搞学术”听起来不可思议,却在清英学校变为了现实。类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可以自由组队,自行拟定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展开项目式探究。曾经有学生选择了“小区里的流浪猫”作为课题,围绕小区里为何会出现流浪猫、流浪猫的食物来源以及如何解决流浪猫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对此类与日常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挖掘,体现的是对生活的感知和关注,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现有问题进行改变的积极尝试。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组内的不同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另一方面,通过针对该课题的问卷调查、资料征集等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课题完成之后的总结环节,学生可以通过PPT、模型制作等方式进行汇报,学校会邀请教师、家长以及专业导师对每个项目给出建议并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创意和想法。
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相结合,是提升学习成效的一大关键。清英学校在将学科知识融入非正式学习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每周三是学校的“英语日”,学生要用英语进行交流;定期举办中外文化节,组织学生研究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语言、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餐饭,搜集食物相关的诗作和文章等。通过与正式学习的互相促进和补充,形成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
多维展示,打造互联网学习新生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正式学习打开了新格局。在“互联网+”视域下,清英学校将非正式学习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建立了以“数字画像”App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微认证体系,不断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每一名学生的综合性评价结果都会呈现在App中,供家长和教师查阅。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学校在进行评价时会参考多个维度。比如,学生读完一本书并上传读后感之后,就可以获得阅读方面的认证;完成跳绳等体育运动之后,就能够得到运动方面的分数;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履行岗位职责,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等等。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学校还在每个班级门口设立了“电子班牌”,上面不仅会显示日常的课程安排,还会随时更新学生的动态。比如学生参与学校的“小先生”演讲,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一位名人、一座城市等,就会在“电子班牌”上面播放,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打通全方位、多层次的非正式学习渠道,不断为学生灵活而完整的学习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