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养老需求研究
2023-02-15蔡圣年蔡月红臧德英马斯琪
蔡圣年,蔡月红,臧德英,马斯琪
(1.安徽三联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3.合肥常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 合肥 230041)
中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重要课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1];预计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2]。而在城乡分布上,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城镇,《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老年人群中60%生活在农村[3]。2028 年我国农村将进入重度人口老年化阶段[4],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5%。而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2018年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 1159.7万人,占总人口的18.3%[5]。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地区留守老人较多,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所需的配套设施和社区服务严重滞后,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重点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即将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机整合,在基本生活照料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检查诊断、医疗护理、康复疗养、健康管理和保健教育、临终关怀等一系列专业、持续的健康照护服务的养老方式[6]。文章通过调查安徽省部分农村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及养老需求,探求适合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提出推进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合肥、淮南、蚌埠、淮北、六安等地区部分农村老年人。纳入标准: 居住在农村,年龄≥60周 岁;意识清楚,能配合完成问卷。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认知障碍、重症和终末老年患者。
1.2 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和一对一调查,由安徽三联学院教师及学生经过统一培训组成团队。问卷根据张继荣等[7]编制的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软件或纸质问卷两种形式,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有无医保等;健康状况:自我评估、业余活动、是否有吸烟喝酒、不适症状、心理状况、慢性病、自理能力、服药史等;养老意愿: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疗护理需求:健康知识、照顾需求等。其中自理能力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对于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护理需求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2 调查结果
2.1 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102名老年人,其中男性42人,占41.18%,女性60人,占58.82%。年龄从60周岁到91周岁,其中中、低龄老人占多数,约占80%。已婚者占72.55%,丧偶和未婚占27.45%。学历上,文盲占46.08%,小学学历约占32.35%,可见农村老年人普遍学历层次较低。收入方面,农村老年人收入普遍较低,多以田地为主,部分务工挣钱,部分子女给予少许零花钱。跟配偶或孩子共同居住的占86.27%,独居的占13.73%,其中99%的老年人有新农合医保,可见新农合医保已经覆盖了几乎全部农村老年人,基本能解决农村老年人无钱看病的困境。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老年人基本状况(n=102)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
2.2.1 自理能力、自评健康状况
在自理能力评估中,79.41%的老年人能够自理,中度依赖约占12.75%,轻度依赖6人(5.88%),其中2人(1.96%)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基本的饮食起居。自评健康状况中,3.92%的老年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很好,46.08%的老年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一般,25.49%的人感觉健康状况较差,患有慢性病,并经常有不适症状。在“是否有不良情绪”中,回答有孤独感的有34人(33.33%),其中14人(41.18%)是丧偶或者未婚,与非丧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有着急情绪的有22人(21.57%),焦虑的有23人(22.55%),爱生气的有23人(22.55%)。
表2 丧偶、未婚组和有配偶组有孤独感情绪的比较(n=102)
2.2.2 慢性病患病状况
调查的老年人中,无慢性病仅22人,而患有慢性病的占78.43%,其中患一种慢性病24人,患两种以上56人,约占54.9%。在慢性病中,高血压和骨关节病分别有44人,均占43.14%,其次是慢性胃炎、冠心病,见表3。本次调查中糖尿病患者比例并不高,约占0.98%。其中65名老年人有头疼、无力、腰酸、背疼等不适症状,约占63.73%,无症状者37人,占36.27%。在被调查老年人中,有20人(19.61%)抽烟,16人(15.69%)每天喝酒,多数人每天喝酒2~4两。
表3 各种慢性病人数(n=102)
2.3 养老意愿及服务需求
愿意住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有8人(7.84%),其余94人(92.16%)希望居家养老。老年人认为看病方便37人(36.27%),一般53人(51.96%),不方便12人(11.76%)。有44人(43.14%)没有定期体检,其他人每年体检一次或两次。在是否有照顾需求方面,有52人有被照顾的需求,其中98%的老年人需要子女的照顾,仅1.9%的老年人有要护士照顾的需求。在“有没有医疗保健的需求,希望是什么样的方式?”100%的老年人有医疗保健的需求,其中14.71%的人有家庭护理的需求;44.12%的人有获取关于慢性病及护理方面知识的需求;34.31%的人有获取保健知识的需求;8.82%的老年人有康复护理的需求。服药有72人,其中39人(54.17%)不了解药物的特点和不良反应,19人(18.63%)想了解用药相关知识。68人(66.67%)表示村里没有上门看病护理的服务,希望能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3 讨论
3.1 该地区老年人群慢性病较多,精神生活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中慢性病居多,其中约54.9%患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和骨关节病,然后依次是胃炎、冠心病。多数老年人有头疼、腰酸背疼等不适症状,多数老年人自我评估健康状况一般,有26人(25.49%)自我感觉较差,需要经常到医院,生活质量不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多数老年人孤独感、爱生气、焦虑、着急情绪并存。当前农村代际关系弱化使老年人心理健康面临威胁[8],向运华,姚虹等[9]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有52.7%的老年人没有社交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确实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农村老年人运动方式比较单一,以散步和做家务为主,分别是44人(43.14%)、36人(35.29%),跳舞仅1人(0.98%),还有10人(9.8%)无运动意识。农村的健身娱乐设施比较少,广场舞类的也较少有老年人参与。日常以聊天为主,达64人(62.75%),听戏21人(20.59%),打牌21人(20.59%),8人(7.84%)认为需要老年集体活动场所,个别人认为需要搭一个戏台子,有的老年人希望有棋牌室。
3.2 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服务需求较多
目前慢性病治疗与预防、健康体检等服务尚不能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而老年人对健康相关知识需求较大,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距离医院较远,多数人小病不愿意去医院,有时拖成大病,而当出现急症时也不能及时就医,到大医院看病挂号排队不方便,所以在调查中,当询问“想得到哪些医疗护理帮助?”时,多数老年人希望了解更多的医疗保健用药等知识,希望能得到上门医疗服务、能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希望农业补助多点,政府能加强贫困户的扶助力度。他们希望能在乡村建有医院,看病方便些。部分农村老年夫妻被迫分居,一人留守老家,一人跟随子女,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破坏,晚年生活质量下降。调查中有一案例:男性老年人,72岁,育有两女一子,女儿嫁到外地,儿子在城市工作,老伴给儿子带孩子,一人独自在农村,被亲戚发现几天没上集镇,去家中发现已经死亡一天,听家人说老人患有糖尿病,服药意识不强,经常不按时服药。可见农村独居老人的健康存在很大隐患,很多老年人服药依从性并不高。村委会可定期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健康保健用药知识的宣传。
3.3 养老意愿以居家为主
在养老方式上,92.16%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仅8位(7.84%)老年人希望社区和机构养老,其中5人是丧偶或未婚。针对“您愿意住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吗?” 90.2%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仅10位(9.8%)老年人愿意。所以目前农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还比较传统,多数农村老年人习惯了在家庭中生活起居,除非身边无子女照顾而被迫去养老院。社区机构养老,老年人群相对较能接受,但前提是老年人须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而且目前农村的养老机构尚不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
4 解决对策与思路
4.1 增加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利用互联网+,注重老年人群的日常保健,积极防治慢性病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居多,健康相关需求较多。2019年民政部关于《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建议的答复》指出我国农村卫生室执业医生占比仅为23.4%。农村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明显不足,看病多需要去较远的城市大医院,增加农村医疗人才投入意义重大。政府需要缩小城乡差距,定向培养医护康复等专业的农村子女,鼓励回来为自己家乡服务。孙香荣等[10]认为发挥农村社区老年医学团队的作用,将更好地服务于慢性病老年人。医疗团队可以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智慧养老、智慧护理等服务,定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上门看病服务以及适当的护理,进行一定的保健指导或康复措施,能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外也可以积极鼓励志愿者进农村,动员附近城市的大学生,在寒暑假进村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4.2 加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支持
从调查结果看出,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单一,不良情绪较多,多数老年人有医疗保健的需求,但却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精神因素是促进健康和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需要积极鼓励子女的支持,有研究显示积极的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心理有正向作用[11]。由于近年来农村大量人口外流,“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子女虽然在物质上孝敬了老人,但是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够重视,有些子女甚至常年在外工作,与父母很少见面,导致老年人的情感较匮乏,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由于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单一,需要增加老年人的业余爱好和社交活动,多数老年人喜欢看戏,可以在乡村搭建戏台子,定期请文化人员下乡唱戏,丰富老年人生活。
4.3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新农保政策所提供的养老金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依靠土地和子女养老将难以达到高质量生活水平,尤其有重病时,所以尚须加强农村社保制度的执行,需要政府资助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穆怀中等[12]认为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将由家庭养老为主逐渐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增建老年活动中心,设有棋牌室、阅览室、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建设。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乡村设计,组织种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业余爱好,积极开办老年大学,学识字、写字,根据喜好学画画、跳舞、学习乐器等。积极建设农村社区养老机构,鼓励创办机构养老院等多种养老形式,对失能老年人、五保老人,建议以社区养老形式为主。同时鼓励互助养老,以亲戚、邻里、朋友等抱团养老等多种形式。
农村环境优美,生活节奏慢,有着养老的天然优势。但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收入低,保健意识不强,有着就医不方便、空巢老人多、养老设施不足等不利因素,养老问题需要重点解决。政府需要加大养老投入力度,减少城乡差距,鼓励农村自给自足,积极建设社区养老,鼓励创办现代化养老机构,把日常照顾、保健康复以及医疗相结合,促进医养结合。解决养老问题,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参与,也需要子女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精神的健康,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