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
2023-02-14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郭庄小学谷万军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郭庄小学 谷万军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小学对德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创新德育方法,强化学生的德育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验式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有助于提升德育实效。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其次分析了小学德育现状,最后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加大了对学生的德育力度,而传统的小学德育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氛围枯燥等问题,学生在德育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强,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育方法的改革,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体验需求,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德育中的应用策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重视对学生德育素养、人格品质等的全面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小学德育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德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小学德育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小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是保障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需求构建多样化的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沉闷枯燥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对参与德育活动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互动和实验。
第二,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提升德育实效是德育改革及创新的主要目标,由于传统的小学德育以说教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较低,影响了德育效果。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相关德育知识,加强对德育思想以及观念的准确认知。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合适的体验活动,提升了小学德育实效。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德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在德育中的应用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小学德育现状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现阶段小学对德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在德育改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小学德育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育理念陈旧。小学德育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灌输相应的理论知识,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实发展需求开展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存在理论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问题,影响了小学德育效果。
第二,学生主体地位不受重视。德育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德育中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和体验中理解相关理论,提升自身的品质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但是在小学德育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以自身为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德育效果。
第三,德育方式单一。小学德育主要采用说教方式,内容枯燥、教育氛围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教师缺乏德育方法的创新,未能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兴趣需求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因此,在德育改革中,要重视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提升小学德育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创建体验情境
体验式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的兴趣,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德育知识,实现知识内化,提升德育素养。教师在创建体验式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体验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体验情境。
1.生活情境。
小学德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德育知识,扎实理论基础,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准确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构建体验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创建体验式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发挥生活素材的教育价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小学德育效果。例如,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形成纪律意识,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用友善、文明的方法处理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遵守班级纪律和公共秩序,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相应的素材,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构建生活体验式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如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情境能够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多感官体验,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安全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生活化体验情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够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2.表演情境。
小学德育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构建表演情境,让学生由观看情境转变为参与情境表演,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德育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德育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行为素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表演,借助学生的表演体验来提升小学德育效果。例如,在责任教育、环保教育、规则教育等主题德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开展情境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各种案例,并组织学生对表演情境中所呈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参与表演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自主思考和分析,对案例中的行为产生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讨论能够强化自身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比如,在规则教育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案例,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对案例的角色表演。有的学生选择了表演交通规则方面的案例,通过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再现遵守交通规则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场景,从而直观地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既丰富了学生在德育中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在德育中的参与积极性,又深化了德育的意义。
(二)重视互动体验
小学德育大部分在课堂上进行,比如班主任组织的德育主题班会、教师开展的德育课程教学等,为了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保障小学德育实效,教师要重视德育中的互动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内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互动体验。
1.小组互动。
小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经验以及表达个人想法的环境,使学生积极地展示自我、理清思路、阐述观点,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提升德育效果。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地开展小组互动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小组互动中丰富个人体验成果。例如,在“我的课余生活”这一主题德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在小组交流中使学生深入探讨在个人课余安排与学校活动安排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调整与选择,学生彼此帮助,思维得到发散,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具备良好的自我规划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在课余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自律性,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种小组互动活动主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生活化的话题等展开,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小组互动,收获良好的互动体验。
2.问题互动。
以往的小学德育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在德育问题方面缺乏思考,没有自己的主观想法,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素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利用问题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强化小学德育实效。例如,在尊老爱幼主题德育活动中,教师改变以往直接灌输相关理论的教育方式,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为学生的品质素养。比如,教师针对社会热点话题“扶不扶”提出问题:“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扶不扶?”有的学生说应该扶,而有的学生表示不能随便扶,教师接着用问题引导:“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认为老人摔倒要扶的学生表示老人身体不灵活,摔倒了自己起来很费劲,应该去扶,并送老人去医院,这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认为老人摔倒不能轻易扶的学生则表示现在碰瓷现象太多,好心扶老人有可能会被碰瓷。这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尊老爱幼与维护自身权益冲突吗?”这一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学生经过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讲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在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
(三)加强实践体验
开展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多样化的实践体验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悟,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都能规范言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1.社会实践。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育需求挖掘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够收获传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教育效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教育主题,科学规划实践方案,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馆、纪念馆等场所进行参观,在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事迹,感受艰辛的革命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再如,在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的民间传统艺术、传统建筑、传统风俗以及历史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家庭实践。
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好家庭资源,根据具体的德育内容,联系学生家长,设计家庭实践体验活动,从而提升德育效果。例如,在家庭责任感方面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沟通,在家庭环境中,家长配合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当家人”的家庭实践活动,学生与家长互换身份,由学生担任“家长”的角色,负责家庭生活中一天的起居安排,如家庭卫生的打扫、一日三餐的安排、招待来访客人、组织家庭活动等,同时学生要将家庭实践过程及收获体验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庭一日活动安排的不易,体会到父母日常的操劳,在形成家庭责任感的同时,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了解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为父母减轻负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中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为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以及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体验式情境,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注重整合多方面资源,不断创新体验式德育活动,为小学生德育品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