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平台听障群体自我呈现语言表达形式研究

2023-02-14李开元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抖音语言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给听障群体的人际沟通带来了便利,移动终端这一媒介延伸了听障群体的感官。借助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听障群体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且突破了听障者的交流鸿沟。文章研究听障群体抖音平台自我呈现的语言表达形式,进一步完善拟剧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抖音;听障群体;自我呈现;语言;表达形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1-0011-04

一、研究背景

截至2021年6月28日,抖音残疾人用户数量为47.11万。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缺陷,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然而越来越多的残障用户选择用抖音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故事、感悟,通过抖音“发声”,进行自我呈现。与肢障群体不同的是,听障群体虽然有灵活健全的四肢,但却不能用清晰的口语传递信息。

2019年5月,抖音推出了一款手机视频编辑APP——剪映,用户拍下视频之后便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剪辑成作品,短视频拍摄和后期编辑不断朝简易化操作的方向发展,这也给听障人士带来了福音。拥有自我呈现意愿的听障人士通过简易的后期操作便可为自己拍摄的作品添上字幕,同时可一键加上文字识读,给自己的作品配上清晰的旁白。

目前,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利用抖音进行自我呈现,他们的作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听障”“#聋哑”等话题点击率均已破亿且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听见了听障群体的声音。

听障群体之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曾接受过互联网教育,拥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同时具有一定的自我呈现意愿。然而听障群体由于生理缺陷,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聚焦于听障群体在抖音平台的自我呈现,不仅可以深化大众对听障群体的客观认识,还能通过发扬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更多弱势群体。

二、抖音平台的自我呈现

(一)自我呈现概述

欧文·戈夫曼认为,“自我呈现是在‘艺术舞台上进行的有目的的表演,为了在他人面前展示出最理想自我的过程,期待他人看待自己的目光和自己预期的一样”。戈夫曼通过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交往互动,用“表演”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互动看作一种“戏剧表演”[1],他认为在这个表演的过程当中,人们的表演是为了达到理想我而进行的。

(二)新媒体时代的自我呈现

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一书中提到,“戈夫曼和其他许多社会学家倾向于以行为发生地的角度思考社会角色,但是我认为电子媒介打破了物理空间和社会场景的传统关系。电子媒介创造了新的场景,破除了旧的场景”[2]。抖音成为用户新的表演舞台,抖音用户的前台除了指代用户个人界面,还包括作品拍摄下的视频场景,摄像机开始工作,所在场景就会变成表演前台,摄影工作一结束,该场景又会变成后台区域,供表演者及其剧班策划、调整、审查及安排道具。

除此之外,抖音的技术装备以及特效等音乐装置也使用户的个人前台表现手法更为丰富,用户自我呈现的空间有了很大提升。抖音作为新的媒介形态与舞台装置将现实的物理空间与抖音上的信息空间融合,使其表演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1.前台后台概念模糊化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用“表演”一词指代个体在面对一组特定群体持续的观察时,所展现出来并对观察者产生影响的所有行为。对应地,像现实生活中的舞台表演一样,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活动的场景,即“表演行为”的发生区域,也分为前台和后台。戈夫曼把区域定义为,任何受到可感知边界某种程度限制的地方,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界限在于,前台区域是某一特定表演正在进行和可能進行的地方;后台区域是指那些与表演相关但与表演促成的印象不相一致行为发生的地方。

由于表演中关键的秘密都可以在后台看到,演员在后台的行为也与他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符。可想而知,封闭前台通往后台的过道不让观众进入,或者隐藏整个后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印象管理技术[3]。

人们的社交方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表演舞台也随之改变[4]。戈夫曼把社会比作一个大的表演舞台,人们社会交往的过程则为戏剧表演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前台和后台之分只是就特定表演而言的,是当特定表演正在进行时,该场所具有的功能。如果有观众突然闯入,后台区域立即变为前台,剧班成员协调角色,弥补刚才的表演失误。这一点在抖音平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线上自我呈现的方式使前后台的界限更加模糊,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后台区域被发布到抖音上公之于众。

例如,一位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往往倾向于拍摄自己在表演之余的日常生活,展示自己戏外真实的一面。深耕于某一垂直领域的用户也会偶尔拍一些Vlog记录其日常,以拉近与自己粉丝之间的距离。这种现象在普通用户身上也能够体现出来。日常生活类作品在抖音平台上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日常生活类作品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示着各类用户的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展示其表演的“后台”区域。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用户自我呈现的区域界限被日益模糊,前台和后台的概念逐渐模糊。

2.印象管理便捷化

所谓印象管理也叫印象整饰﹐是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如前所述,抖音用户发布作品前经过各种考量,选择性进行自我呈现,在自我呈现时,会习惯性迎合市场和那些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观,故意隐藏那些与主流价值观不太符合的东西。戈夫曼提出了自我印象管理的四大策略:理想化表演策略、神秘化表演策略、伪装表演策略、补充表演策略[5]。

在抖音平台,用户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实现自我印象管理。例如,听障用户在发布颜值展示类作品之时,会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呈现出来的作品也会进行后期美化,以展示出一个理想化的形象。又或是虽然听障用户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们拍摄抒发感悟类作品之时,会克制负能量的传播,以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

抖音用户的后台是线下策划与拍摄视频的区域。在后台,抖音用户不仅可以策划视频内容,反复排练、审查,拍摄完成后还可通过剪映等后期软件制作,加上各种特效、滤镜等,最终形成在抖音上呈现的个人作品。即使失误,也可以在观众看到之前删除,或者调整后重新发布。

在新媒体时代,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印象管理逐渐便捷化。

三、研究方法

(一)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是指专业的访谈者对一个符合特定条件的访谈对象进行个人对话式访谈。通过对听障用户进行深度访谈,以期获得更多原始材料,作为论文写作的有力支撑。深度访谈法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结构化访谈,一种是非结构化访谈,还有一种是半结构化访谈。

笔者选取第三种访谈方法,根据抖音听障用户自我呈现的研究问题和目的设计好访问提纲以及问题,并以此作为参照、提纲,在实际访问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访谈问题。以有一定粉丝(1000人以上)并且与粉丝互动积极的听障用户为对象,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自我心理防御力强,访谈的难度较大,因此选择具有典型性的5人访谈。

(二)内容分析法

笔者采用连续日期抽样的方法,以选取的抖音听障用户的自我呈现作品为研究个案,从短视频文本分析听障用户是如何进行自我呈现的,从而发现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层信息和附加信息。笔者将分析选取听障用户的拍摄内容、拍摄文案,这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部分和支撑材料。运用该方法对相关的语言、符号、表演形式展开细致的分析,解读文本背后的意义,发掘抖音听障群体自我呈现表达形式的特点。

在抖音平台搜索话题“#听障”“#听障人”“#聋哑”“#听障男孩”“#听障女孩”等,排除了无法确定其听障人身份的用户,过滤掉重复个体用户后,选取了52个有一定粉丝(1000人以上)且与粉丝互动积极的用户。浏览这些用户的个人主页,结合用户发布的作品,再次确定其听障人士的身份,抽样的样本如下页表。

(三)抽样原则及样本的确立

抽样原则采用“连续日期抽样”,因为2—4月活跃度最高,所以抽取2月1日之后的连续90天,由于本研究考察听障用户自我呈现,用户所呈现的作品数量,更新频次关系到用户自我呈现的意愿,而作品的本人原创比例关系到用户自我呈现的真实性,笔者需要若干数量的短视频文本和文字性文本来研究,因此样本容量选择的是作品数量大于10个,更新频次大于一周一更且本人原创比例50%的听障用户,在2—4月份发布的全部作品,共计285个。

(四)短视频文本类目基本信息编码

1.视频语言表达方式

(1)纯手语或纯口语。

(2)纯字幕(包含手写板书和后期文本)。

(3)手语结合字幕。

(4)手语配合口语结合字幕。

(5)口语结合字幕(包含他人配音加上字幕)。

(6)无语言纯背景音乐。

(7)图片或图集。

2.背景音乐类型

(1)治愈。

(2)伤感。

(3)动感。

(4)浪漫。

(5)国风。

(6)无背景音乐。

四、视频语言表达形式分析

(一)类目分析

听障用户无法像一般抖音用户一样听见声音,他们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口语学习时间,因此口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清晰,因此他们通过抖音短视频进行自我呈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字幕和手语才能完整表达。笔者分析选取的285个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表达形式占比和表达要素频度如图1所示:

通过数据可知,没有以纯手语或者纯口语表达的作品,而以纯字幕表达的作品占比达11.58%,同时字幕这一表达要素在这些作品中出现的频度最高,占到所有作品的72.63%。

(二)背景音乐分析

一个好的短视频作品必然是声画俱佳的,应景而放的背景音乐往往给短视频的呈现奠定了氛围和基调,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听障群体的短视频作品亦是如此,虽然他们在生理上有一定程度的乐理缺陷,但是通过抖音平台为作品加上背景音乐一样能借助音乐感染受众。传统的音乐使用分类会以音乐类型分类,但是不同的音乐类型很大程度上感情色彩都会有交叉之处,例如说唱类、流行类、轻音乐类音乐作品亦可表达同样的情绪。

而最终决定音乐作品主题基调的是词曲和编曲,它包括乐器的使用、和弦的使用(大小和弦、和弦衔接、节奏组合等)、歌词的含义等,因此笔者按照其感情基调将听障群体使用的背景音乐分为治愈、伤感、欢快、动感、浪漫、国风、原声(无背景音乐)这几种类型,在所研究的285个作品中,统计出听障用户使用的背景音乐类型的占比如图3所示:

结果显示,听障群体使用背景音乐的占比达到93.95%,占据绝大多数,虽然听障群体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乐理层面不占优势,但是通过抖音平台为作品加上背景音乐一样能借助音乐感染受众,为视频效果增彩。

五、研究结论

(一)视频音乐:治愈系占据主流

背景音乐中使用最多的为治愈系音乐,达到了25.2%,其中也包含了各种轻音乐,《所念皆星河》《快乐的一天》等,流行类音乐莫文蔚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周杰伦的《稻香》和《我是如此相信》,公益类音乐《明天会更好》《感谢陪伴》《听闻远方有你》等。有独白形式的,如八音盒背景音效加上独白——“今年的不开心就止于此吧,明年依旧光芒万丈”。

听障群体将治愈类音乐放在了抒发感悟、技能展示、才艺展示、日常生活、社会公益、群体介绍、情景演绎和讲述经历等各类作品的呈现之中,有的音乐运用忧郁的小调,也有的运用明亮的大调,曲风或喜或悲,但歌词中都充满了希望、感恩等积极色彩。

其次是动感风格的音乐,它们主要是DJ舞曲、说唱类音乐、爵士类音乐。在这类音乐中,鼓点被放大,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听障用户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将其大量运用到才艺展示、技能展示、颜值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演绎等类型的作品中。这一类背景音乐,可以带来较强的律动感,后期剪辑中可以通过“卡点”丰富视觉效果。

此外,风格欢快的背景音乐主要运用于日常生活、幽默搞笑和情景演绎类作品中,奠定轻松的基调。国风音乐也被广泛运用到各类作品之中,打造诗意的氛围。浪漫类音乐被广泛运用到各类作品之中,表达听障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治愈类、动感类、欢快类、浪漫类背景音乐的使用占据了绝大多数,侧面印证了听障用户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虽然有负面情绪的倾诉,但整体上是以积极的心态和面貌呈现的。

(二)以字为梁,心向健全

文字是听障群体与其他用户沟通的桥梁。能够理解手语的大多只有同为听障群体的其他用户,口语表达不清晰,往往使得受众不知其意。利用后期剪辑加字幕,或者手写板书写文字的方式,可使受众明白创作者想表达的含义。

同时,笔者也发现,口语表达要素占比比手语表达要素略高,这反映出虽然听障用户的口语表达并不清晰,但听障群体的口语表达意愿高于手语表达意愿,侧面反映出听障用户对健全的渴望。

用户@安婷宣:“日子需要我们进取向上,我每天都会和妈妈学口语说话的发音,现在也会将这些日常发出来,鼓励更多的听障朋友。”

用户@小奶油:“我是一名后天性听力障碍的听障人,生活在无声世界的我也知道自己发音不好,但是我也希望自己说的话被大家认真听完,同时我也担心自己写字与大家沟通大家会觉得我很麻烦。”

用户@王大王:“聋哑人(听障)的思维不像正常人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大多用的是抽象思维,我们听不见,只能在视觉上感受,形成抽象思维、手语思维、文字思维这三种思维去交流,但由于每个人的教育程度不同,形成的思维程度、思维形态也不同。”

尽管思考方式不同,但是根据笔者的研究,在抖音平台,字幕表达仍然是听障群体使用最多的工具,它仿佛一个桥梁,将听障群体想表达的情感和感悟传递给每一个用户,尽可能消除他们与其他抖音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障碍。通过“字幕”配合手语或不清晰的口语,听障群体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个人形象。

六、结语

听障群体通过抖音进行自我呈现,心智健全的他们积极利用视频的后期剪辑技术,为视频添加音乐、文字等,全方位打破他们与健全群体之间的交流屏障,在扩大社交范围的同时,也丰富了听障群体自我表达的渠道,从而弥补了听障群体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不便的缺憾。本文通过对抖音平台听障群体的实例研究,让大众对抖音平台中听障群体的自我呈现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期望能引导更多听障人士在短视频平台上积极“发声”。

参考文献:

[1]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56.

[2] 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4-71.

[3] 胡育恺.社交短视频自我呈现的狂欢化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1.

[4] 黄馨瑶.大学生网易云音乐用户自我呈现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5] 冯尚尚.抖音中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呈现行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簡介 李开元,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抖音语言
语言是刀
“抖音”经济战
抖音短视频APP的发展与研究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