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结合健康宣教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及情绪的影响
2023-02-14苏艳丁慧利
苏艳,丁慧利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1护理部,2呼吸内科,河南 濮阳 457001)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哮喘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且负性情绪较为严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及治疗效果[1]。长期的治疗及康复引起的情绪压力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波动较大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等激素,引起支气管痉挛,加重患者病情。健康教育为增强患者对疾病认知的主要手段,通过健康宣教可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等的理解,患者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及资源,有助于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2]。自我调节是个体认知发展由不平衡转向平衡状态的动力机制,可促使患者主动调节自我情绪。本研究探讨自我调节结合健康宣教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及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入组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 (63.94±9.33)岁;病 程 (14.11±2.25)年;受 教 育 年 限 (10.23±4.61)年。对照组男38例,女17例;年龄40~73岁,平均(62.87±9.18)岁;病 程 (14.07±2.17)年;受 教 育 年 限(10.15±4.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②沟通能力正常;③正在接受规范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慢阻肺等肺部疾病;②认知损伤、听力、视力等障碍;③患有心理障碍性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健康教育、哮喘急性发作的急救、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给予针对性康复指导,并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自我调节结合健康宣教。(A)自我调节。①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制定自我调节护理方法。评估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患者不知情的前提下,引导其不良情绪,观察患者能否依赖自身能力进行调节。测试结束后,护理人员与家属陪同患者观察片段,与患者沟通情绪的发生点及出现不良情绪后能否依靠自身转移注意力。②对于不能依靠自身能力转移注意力的患者,小组成员可培养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指导患者以宽容的心态与人交流,并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中提醒自己控制情绪;转移注意力,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行动,如唱歌、看电视等;可向医护人员求助,通过倾诉缓解不良情绪。③不良情绪转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找到适合自身的可将不良情绪转换为积极情绪的方法,患者可通过该方式及时调节自身情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B)健康宣教。①组建由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专科护士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健康教育方案。②收集入院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认知水平、病情、理解能力等确定教育方式、内容。③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期间与其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提高疾病认知的可行性方案。借助视频、图片等工具向患者讲解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的目的、康复期间饮食注意事项、常规康复运动、治疗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分享内心的困惑及担忧,减轻心理负担;帮助患者了解支气管哮喘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出院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每个量表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值越低则负性情绪越严重。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5]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共6个维度,每个维度0~10分,分值越高则自我效能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效能护理后,两组CDSES各项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CDSES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SDSE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SDSES评分比较(±s,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
项目 时间 观察组 (n=55) 对照组 (n=55) t P情绪控制 护理前 5.32±0.90 5.35±0.94 0.171 0.865护理后 8.97±0.34* 7.21±0.36* 26.359 0.000合理休息 护理前 5.40±0.59 5.43±0.52 0.282 0.778护理后 9.04±0.67* 7.12±0.60* 15.832 0.000疼痛及不适的控制护理前 5.37±0.87 5.41±0.72 0.263 0.793护理后 8.45±0.57* 6.74±0.60* 15.323 0.000自我保健 护理前 5.41±0.67 5.37±0.59 0.332 0.740护理后 8.92±0.57* 7.11±0.63* 15.799 0.000遵医用药 护理前 5.44±0.76 5.40±0.81 0.267 0.789护理后 9.10±0.44* 7.08±0.49* 22.748 0.000健康问题 护理前 5.46±0.76 5.42±0.80 0.269 0.789护理后 8.32±0.33* 7.64±0.41* 9.582 0.000
2.2 负性情绪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55 55.67±5.50 37.12±2.70* 55.24±5.17 40.31±3.18*对照组55 54.39±5.64 45.33±4.69* 54.56±6.26 46.52±4.04*t 1.205 11.251 0.621 8.957 P 0.231 0.000 0.536 0.000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病程长、治疗复杂及治疗结局不确定,多数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哮喘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进行持续的康复训练,受到外界负性事件刺激时,会习惯性寻找自身原因,将失败归咎于自身,情绪处于封闭及低落状态[6]。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变化可引起其对治疗的抵触,影响治疗效果。哮喘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依赖于其自我效能,具有较高自我效能个体的社交能力及幸福指数较高,可更好地应对压力[7]。故加强对患者情绪调节,增强其自我效能,对哮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DSES各项评分及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自我调节结合健康宣教可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自我调节是一种促使患者主动走出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8]。在自我调节过程中,首先评估患者自我调节能力,重点关注其自主性的心理调节,分析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指导患者发现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及不良情绪发生的临界点,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在自我调节过程中,指导患者通过唱歌、看电视等转变情绪,进而改善自身不良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爱好及需求选择自我调节方式,寻找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快速转变情绪的方法,通过对情绪的快速控制,增强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支气管哮喘患者受到疾病影响,担忧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常出现不良心理,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降低。加强健康宣教,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时机及方式,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可发挥对患者的监督作用,同时可使家属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自我调节结合健康宣教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