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3-02-14赵珊

中小学校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办学评价

□赵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将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重视一以贯之,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更加强调与更大期待。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人才创新紧密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大命题,各级各类教育都应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协同配合、系统集成,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聚焦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两件大事。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离不开评价,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一、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概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作为新中国首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其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瘴痼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日臻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随后,陆续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这些重要政策不仅强调积极推进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对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基础教育已整体实现基本普及,全面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截至2021 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4%。[1]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必须将工作重心转向课程教学和质量评价等内涵建设关键领域。从未来使命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持续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从面临挑战看,目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政绩观,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唯分数、唯升学”现象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分析当前教育形势,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基础教育发展形势,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四方面特点。一是体现引领性。引导地方党委、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履行举办基础教育职责;引导学校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体现系统性。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构建完整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系统设计各学段评价具体框架内容,确保目标一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内在统一。三是体现统一性。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办好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内容,聚焦关键指标;着力整合面向基础教育的各类考核评价项目,减少多头评价,避免重复评价。四是体现操作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改进评价方式,规范评价程序;同时,给各地具体实施留出空间,确保有效稳妥实施。

(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不断健全

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完善高校评价办法,对于引导高校立足自身定位、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把高等教育作为牵引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把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把提高质量水平和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主要任务。

一是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在改革教师评价中提出,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改革学生评价中提出,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是突出分类评价。稳步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通过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三是突出质量贡献。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四是突出专业化建设。专门部署“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不同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五是强化学业要求。完善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二、从普通高中学校评价和高等教育评估指标看贯通培养

(一)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在评价导向上,存在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办学质量倾向;在评价内容上,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在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问题。为此,2022年1 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重点内容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8 项关键指标(见表1)和48 个考查要点,对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化。在办学方向方面,提出加强党建工作和坚持德育为先2项关键指标和4 个考查要点,旨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课程教学方面,提出落实课程方案、规范教学实施、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5 项关键指标和15 个考查要点,旨在促进普通高中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教学组织管理,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发展方面,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3 项关键指标和8 个考查要点,旨在促进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管理方面,提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 项关键指标和9 个考查要点,旨在促进学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在学生发展方面,提出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5 项关键指标和12 个考查要点,突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强调重素质、重能力的要求。

表1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中,明确将教育教学水平作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体现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3]该指标体系特别强调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程建设,按要求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等情况。该指标体系还特别强调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系统化的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见表2)。

表2 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指标

(三)对学生的培养与评价应和谐统一

从表1 和表2 的对比可看出,无论是基础教育中的普通高中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均十分重视“学生发展”。然而,由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诸多差别,导致二者在对学生评价时存在矛盾与冲突。从培养理念看,“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核心旨趣,解决好“全面”和“个性”二者间的关系需对其有科学而充分的理解。但是,与此相对立的是高等学校人才遴选的过程中对学生某些个性能力的要求。在分工明确的社会中,大学生将自身最擅长的和最独特的潜能发挥出来成为关键,因此,高校需要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从评价主体看,自我教育能力是当代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世界的重要能力,特别是高中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学校教育要尽力为学生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将自发或随机的自我教育转变为自觉的自我教育和行为方式,并终身不辍。然而,从高校角度看,为了避免学生评价过于主观和强偏向性,高等院校在招生时必须以客观为基础和根本。不同评价主体的依据不同,参照的标准不同,不能进行完全比较。因此,高校不能也无法与高中评价达成一致。

三、突出人才贯通培养,构建新时期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办学导向。因此,新时代教育发展要用好“指挥棒”,立起“方向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4]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首先要解决学生评价问题。然而,诸如“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指导学生真实、客观、及时地记录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有效避免了“千人一面”或“面面俱到”等现象。综合素质评价能够促进高中学生良好个性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改进人才选拔评价体系,进而完成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紧密衔接。[5]因此,为了有效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方法,必须从国家层面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做好衔接,力争实现贯通培养。

(一)协同完善评价方式

一是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发展、学校办学、区域教育发展合格程度,也关注其发展水平和工作水平的进步程度,科学评判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学校和教师的努力程度。二是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区域、学校全面育人整体成效和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也关注每一所学校和每一名学生,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三是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在引导学生、学校和县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价和即时改进的同时,也注重构建主体多元、整合优化、责任明晰、组织高效的外部评价工作体系。[6]四是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建立区域、学校、学生常态化评价网络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通过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真实全面、科学有效。

(二)相关评价应引导加强贯通培养

鼓励高校面向高中学生开设先修课程,帮助普通高中建设基础学科实验室,提高学生学科兴趣。高校可提前进入高中进行学科专业宣讲,对高中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指导,完成两个学段的有效链接。对高中毕业班学生,高中和高校应共同合理安排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7];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在对高校有关评价内容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入贯通培养指标。

(三)高度重视创新实践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创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都是党中央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也都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教育评价内容中也应相应补充对学校和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通过“指挥棒”作用引导基础教育各学段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尤其是在新时期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日臻完善的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也应予以重视,让创新实践能力真正为学生所学所用。在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应在课程和实践教学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等方面,树立创新办学、创新育人、多样化发展等教育评价理念,全面深入促进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性改革。在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等学校也应着眼于完善基于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落实评价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策略,以新评价改革引导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8],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积极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办学评价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