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6/E7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23-02-14刘丹丹孙健邬剑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1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拷贝数子宫颈

刘丹丹 孙健 邬剑

子宫颈癌属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随着临床对子宫颈癌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癌基因表达异常、病毒感染、性生活混乱、早婚早育、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1]。有报道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在子宫颈癌中较为普遍,HR-HPV 持续感染会引发子宫颈细胞由正常状态转化为恶性病变,最终诱发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2]。HR-HPV 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以HPV16、HPV18 型最为常见,但临床上对HPV 的检测目的在于筛查出高危病变人群,并非筛查HR-HPV 感染[3]。因此寻找与HR-HPV感染相关的分析标记物,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预测较为重要。研究认为,HPV 基因组中E6/E7 所编码的E6、E7 蛋白具有诱发子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作用[4]。基于上述背景,本次研究分析了HPV 基因组E6/E7mRNA 和HR-HPV 感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于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3 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子宫颈癌组,66 例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癌前病变组,另外同期选取于本院首次确诊的80 例慢性子宫颈炎患者作为子宫颈炎组。纳入标准:子宫颈癌组符合子宫颈癌诊断标准;癌前病变组符合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标准;子宫颈炎组符合单纯子宫颈炎诊断标准,且首次确诊。排除标准:处于月经/妊娠期/哺乳期;合并心肺等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伴精神疾病;语言表达、听力异常。本项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做宫颈活检,取子宫颈组织,备用。

1.2.2 E6/E7 mRNA 检测 取子宫颈组织样本,分离出宫颈上皮细胞;用2 mL 双蒸水混悬细胞,加入3 μL 蛋白酶K、300 μL 组织裂解液,在65 ℃的环境温度下孵育0.5 h,终止反应;使用美国Diacarta 公司生产的QuantiVirus TM 便携式冷光仪读取E6/E7 mRNA 拷贝数。阳性标准:拷贝数>0。取宫颈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6/E7 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阳性标准: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

1.2.3 HR-HPV 感染测定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R-HPV 感染情况。阳性标准:病毒载量≥103copies/mL。

1.2.4 E6/E7 mRNA 与HR-HPV 感染的相关性 根据HR-HPV 载量高低分为中低载量(103copies/mL≤HR-HPV 载量≤106copies/mL)、高载量(106copies/mL<HR-HPV 载量≤107copies/mL)、超高载量(HRHPV 载量>107copies/mL)三个等级。将癌前病变组66 例患者、子宫颈癌组43 例患者根据HR-HPV载量高低分为中低载量组、高载量组、超高载量组三个亚组,对比三个亚组间E6/E7 mRNA 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对比 子宫颈炎组平均年龄(39.22±3.65)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87±2.20)kg/m2,孕产次≥2 次23 例,<2 次57 例。癌前病变组平均年龄(38.94±3.43)岁,平均BMI(23.01±2.31)kg/m2,孕产次≥2 次15 例,<2 次51 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 期:Ⅰ期19 例,Ⅱ期25 例,Ⅲ期22 例。子宫颈癌组平均年龄(38.42±3.75)岁,平均BMI(23.26±2.17)kg/m2,孕产次≥2 次18 例,<2 次25 例,临床分期:Ⅰ期10 例,Ⅱ期8 例,Ⅲ期11 例,Ⅳ期14 例。三组年龄、BMI、孕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组E6/E7 mRNA 表达情况对比 三组E6/E7 mRNA 阳性率、拷贝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癌组E6/E7 mRNA 阳性率、拷贝数均高于癌前病变组、子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E6/E7 mRNA 阳性率、拷贝数均高于子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图1 E6、E7免疫组化图(SP,×100)

表1 三组E6/E7 mRNA表达情况对比

2.3 E6/E7 mRNA 与癌前病变组、子宫颈癌组患者疾病分期的关系分析 E6/E7 mRNA 与癌前病变组患者CIN 分期有关,Ⅲ期患者E6/E7 mRNA拷贝数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069,P<0.001)。E6/E7 mRNA 与子宫颈癌组临床分期有关,Ⅳ期患者E6/E7 mRNA 拷贝数高于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2.731,P<0.05)。见表2。

表2 E6/E7 mRNA与癌前病变组、子宫颈癌组患者疾病分期的关系分析

2.4 三组HR-HPV 感染情况对比 子宫颈癌组HR-HPV 感染阳性率、病毒载量均高于癌前病变组、子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HR-HPV 感染阳性率、病毒载量高于宫颈炎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HR-HPV感染情况对比

2.5 癌前病变组、子宫颈癌组中HR-HPV 不同病毒载量分布情况分析 癌前病变组中HR-HPV 病毒中低载量11 例(24.44%)、高载量7 例(15.56%)、超高载量27 例(60.00%);子宫颈癌组中HRHPV 病毒中低载量5 例(12.50%)、高载量11 例(27.50%)、超高载量24 例(60.00%)。两组均以HR-HPV 超高载量占比最高。

2.6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6/E7 mRNA 与HRHPV 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中低载量组、高载量组、超高载量组的HP-HPV 病毒载量和E6/E7 mRNA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载量组HP-HPV 病毒载量和E6/E7 mRNA 均高于高载量组、中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相关性分析显示,E6/E7 mRNA 与HR-HPV之间关系为正相关(r=0.431,P<0.001)。

表4 E6/E7 mRNA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

表4 E6/E7 mRNA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

*与超高载量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用于诊断子宫颈癌的生物标志物较多,主要包括HR-HPV 核酸、HPV 蛋白等,部分学者认为,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HR-HPV 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但随着其逐渐应用发现,因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HR-HPV 感染多短暂,诊断准确性并不理想[6-7]。为了弥补上述缺点,近几年提出了多种诊断子宫颈病变的生物标记物,包括特定蛋白检测、特定基因甲基化检测、HPV 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状态检测及HPV 相关基因组检测等,其中以E6/E7 研究较多[8]。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进一步分析验证,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6/E7 mRNA 表达水平及与HR-HPV 感染的相关性,以提高临床对子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HR-HPV 中主要的功能调节蛋白均位于基因组E 区,包 括E1、E2、E4、E5、E6、E7 等[9-10]。其中E6 具有致癌作用,引发子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的途径较多,其中最为经典的途径为与E6 蛋白结合,经调解p53 癌基因的表达,促使p53 降解、失活,最终促进细胞癌变[11-13]。在HR-HPV 感染后,E7可与pRb 蛋白发生结合作用,促进细胞周期中G1进入S 期所需基因的转录,进而经扰乱子宫颈上皮细胞正常的生物学行为,促使细胞恶性增殖[14-16]。研究发现,HR-HPV 感染后将E6/E7 DNA 整合至宫颈上皮细胞基因组中,诱导E6/E7 基因表达,激活对应的转导通路,进而诱导子宫颈癌变[17]。因此临床研究认为,正常子宫颈转变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共需要以下几个阶段,HR-HPV游离感染、整合感染、整合感染转录活动期、整合感染翻译活动期及细胞形态改变期,E6/E7 全程参与上述过程[18-20]。本文结果显示,E6/E7 在不同宫颈病变中表达不同,在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炎患者,且子宫颈癌患者E6/E7 mRNA 表达高于癌前病变患者,此结果提示,E6/E7 参与子宫颈癌变过程,其表达升高可能与HR-HPV 持续感染后E6/E7 表达被激活有关。

临床有报道称,当HR-HPV 感染子宫颈上皮细胞后,癌基因E6/E7 无限复制,处于活跃期,子宫颈癌变的风险显著升高[21-22]。本文结果显示,HRHPV 载量不同E6/E7 mRNA 表达不同,其载量越高E6/E7 mRNA 表达水平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HR-HPV 持续感染过程中,子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癌基因E6/E7 表达较为强烈,进而促进子宫颈癌的形成相关。本文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表现为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结论。

虽然本文分析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6/E7 mRNA 与HR-HPV 感染的关系,但并未具体研究两者间相关的作用机制,且本次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在数据统计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分析,以期望为临床上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E6/E7 mRNA 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癌前病变相比,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更高,且与HR-HPV 感染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拷贝数子宫颈
经阴道子宫颈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孕晚期早产中的应用*
线粒体DNA拷贝数在儿童脑性瘫痪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异机制及疾病预测价值分析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得了子宫颈癌怎么办?
HPV疫苗和筛查:人类癌症防治的典范
胎儿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与产前超声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DCD1基因拷贝数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