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显性”互动到“隐性”认知
——高中戏剧教学对学生戏剧语感的培养

2023-02-13刘亚威

中学语文 2023年36期
关键词:元曲显性图式

刘亚威

语感是在个体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形成的内隐认知模式,用于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各种元素。这种图式允许个体在语言交流中迅速辨别合适的表达方式、把握上下文意义、捕捉情感色彩。语感图式的形成是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渐将感知、认知和表达融合在一起的过程。语感在特定情境下激活了个体内特定的图式,促使他们进行语言理解和创造。例如,多年之后重逢闰土的一句“老爷”瞬间点燃了“我”内心复杂的认知结构,让“我”瞬间意识到言辞的威力竟能筑造人世间的隔阂。

一、“显性”知识:分析解读,寻找共性结构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能够娴熟自如地进行某种操作,却难以明确阐释所倚仗的智慧。比如画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不协调之处,航海员能够根据星象和地标精准导航船只的方向,警察能在看到某人的面容特征时毫不费力地确认其身份。这种无法言说的智识有时甚至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更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用。而语感所赋予的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智慧。“显性”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通常在语感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剧本的“显性”知识,是指剧本中明确呈现出来的可以直接理解和识别的信息、情节、对白、角色性格等元素。

为方便教学互动并引导学生找出戏剧“显性”知识的共性结构,教师可以以易卜生《玩偶之家》、曹禺《雷雨》、关汉卿《窦娥冤》及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进行群文教学。从剧本类型来看,四个剧本都属于悲剧,其内核都蕴含着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具有寻找共性结构特征的教学价值。基于悲剧类型,设计议题内容,可包括“家庭与社会冲突的结构”“个人内心挣扎的结构”“权力斗争与复仇的结构”“社会制度的压力与个人抗争的结构”“悲剧性结局的结构”“女性命运与社会地位的结构”“道德选择与人性的结构”等方面,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图式建构即语感对象的建立。例如,以“家庭与社会冲突的结构”为议题,“显性”内容上剧本主人公常常面临着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之间的抉择,而这种内外部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当学生建立起这一图式认知后,自然会产生一种意识,即剧本中“家庭相对于社会意味着什么”“社会相对于家庭意味着什么”,进而联想到“呈现在剧本上的显性内容是什么”。如《玩偶之家》的舞台设置与符号,其中房屋和门象征娜拉与外界、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

二、“显性”到“隐性”的过渡:抽象图解、压缩图式与概念内涵

“显性”学习需要学生逐一分析解读具体的语言片段或元素,寻找明确特征和规律来完成。为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特征,学生要进行“隐性”认知的转变。这时,抽象图解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将具体的元素抽象为图形或符号,将复杂的信息简化并以视觉化方式呈现。同时,采用压缩图式将多个具体情境归纳为一种通用的模式,凝练出共性的结构特征。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核心概念,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细节。以易卜生《玩偶之家》教学为例。首先确定共性结构特征,例如情节、角色、情感表达等重要元素,再选择合适的图示形式,如图表、图示、概念地图等呈现这些共性结构特征,将关键元素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展示在图解中。剧本的情节结构可用时间轴或类似的图示,将《玩偶之家》的情节主要节点及情节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进行标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整个故事的走向。对于角色关系,可绘制一个角色关系图,使用符号、颜色或图标等方式,呈现角色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表达,突出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在剧情中的重要性,显示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情感发展。同时,在每个图解旁边或下方,简要说明图解中的各个部分所代表的概念内涵。例如,解释每个情节节点的意义,每个角色的特点及情感表达的影响等。当这些图解与概念建立起来之后,学生会对作品内涵的隐性机制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思考问题时会出现更具体的联想链条。如什么性格的角色之间造就什么样的冲突,冲突里蕴含什么样的情感,冲突背后又引出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等。

三、共时认知:语言系统的联系,戏剧语感系统的三次建构

如果原有的语感无法完全胜任当前的言语操作,个体会主动进行改变和修正,以使语感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得到适当的调整。这种情况下,语感可能会经历一定的变化,以更好地满足言语活动的要求。这里以“元曲的前世今生”跨学科专题学习为例,展开阐述。

第一次建构主线框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

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搜集相关的剧本、评论、演出记录等,了解剧本的历史背景和演变。从历史学科角度看,“元曲的前世今生”跨学科专题学习将学生引向元代(1271-1368)历史,对元曲发展轨迹产生框架性认识。元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曲、元曲剧等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现和文化内涵。元杂剧是元曲的早期形式,以滑稽、幽默、夸张等表现手法见长。语言特点包括生动活泼的对白,采用俚语和民间语汇,音韵、押韵的变化。随着元曲的发展,戏剧语言趋向丰富多样,涵盖多种文体和情感。不同类型的元曲,如散曲、律诗、话本等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散曲以抒发情感为主,律诗注重音韵和修辞,话本更注重对话和情节的表现。元曲在语言上渐趋成熟,成为文人雅士的创作爱好。元曲剧是元曲高峰,融合了元杂剧和元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戏剧语言系统。语言特点包括高度工整的音韵押韵,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及角色对白。

第二次建构支持和补充:基于现状资料分析

通过分析现状资料,学生可以在第一次建构的基础上对戏剧语言系统进行补充和深化,可从社会学科、文学学科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元曲的文学特点、社会意涵、题材选择及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产生内隐学习,实现对剧本的灵活解读。例如,现代元曲改编会融入当代俚语、流行词汇,以及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表达方式。现代元曲改编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角色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从书面语到口语,从古典到现代,以展现角色个性和情感。现代元曲改编通常还会关注社会问题和反映现实,通过个性化的对白、具有矛盾冲突的情节表达对当代社会的批判和思考。

第三次建构现代化适应:面向戏剧现代化发展

现代艺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是影响元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要了解更多的现代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来发展语感。在舞台呈现方面,现代元曲融合了新的舞台技术,如投影、灯光、音效等,这些新元素带来了更多元的隐喻表达。在观众互动方面,现代元曲中增加了互动元素,如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参与演出互动,讨论剧情的发展,这些互动过程可以融入剧本的语言系统中。学生在解读戏剧时要能够重构新的剧本与舞台图式,以顺应整个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剧本新变化,进而发展语感。

猜你喜欢

元曲显性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