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融合模式下园艺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

2023-02-13袁凌云李仁杰朱世东单国雷侯金锋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园艺产学研校企

袁凌云,李仁杰,朱世东,单国雷,侯金锋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

引言

高等教育承载着人才培养、文化传递、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而校企联合建立的产学研实践教育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接触生产一线的最好方式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训练的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校未来发展必然面对的现状[1]。产学研融合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为本科生实践教育提供了深入一线的深度,拓展了高校教学空间的广度,是连接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2-4]。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充分发挥新农科办学优势和长三角区位的地理优势,在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教育基地[5]。因此,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本科院校理论教学优势,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企业产业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产学研合作的相互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是双向互利的,如果忽视任何一方,破坏系统平衡,都将明显削弱其合作的整体效应。高校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兼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课堂上,他们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根据现行产业发展和国家政策引导方向,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满足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研发的科研成果又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提升了学校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的规格。同时,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向企业进行转化,或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科研水平和产业地位。产业发展是市场导向与社会进步的反映,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起点和终点。企业是产业连接的重要纽带,他们将从教学和科研渠道获得人才与成果进行转化,所得部分收益用于研发新产品的前期经费,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反过来,企业也向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社会资源,提出人才需求的方向,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准确性,从根本上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责任,而产学研实践教育模式探索是近年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多数高等院校已与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实践教育合作协议,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方面仍存在问题与不足[6]。

2.1 创新实践课程与实践基地内容联系不够紧密

本科教育在设置创新实践课程内容、课程学时分配和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很少与实践基地沟通,可能存在实践内容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多由承担该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团队设计和制定,缺乏实践基地和交叉学科指导教师的讨论。再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与考核评价皆由授课教师进行考核,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的参与度低。而且,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多是参观生产基地和相关园艺作物种植流程,缺少实际参与环节。

2.2 创新实践体系忽略了学科交叉、专业互补的特点

目前,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园艺专业具有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特别是农业工程、机械工程、食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而目前园艺专业在实践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较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科界限明显,局限了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的培养。

2.3 产学研基地的开发不充分

目前,很多院校对已建立的多个产学研基地的管理未形成统一规范,稳定性差,学生真正参与后期研发工作的比较少。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及创业孵化项目尚没有紧密结合,不能最大化发挥产学研基地的资源优势。教师牵头建立的产学研基地,多用于联合实施政府相关部门项目,未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项目结束后,继续发挥教学功能。已建立的基地也存在权责不清、机制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推动实践基地的建设。

2.4 产学研联动机制缺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学功能是其首要实现的目标。园艺专业培养过程中很多课程与产业结合紧密,比如园艺植物育种、蔬菜栽培、园艺植物病虫害、设施园艺、无土栽培等课程,皆具有产和研的特性。但目前大多高校将专业理论知识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生产接触不多,缺少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7]。

3 园艺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3.1 构建系统的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为满足园艺产业的社会需求,将园艺专业发展成特色优势专业,为长三角园艺产业储备专业人才,将调整园艺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将其分为蔬菜创新实践、果树创新实践、花卉创新实践和设施工程创新实践四个部分,并与产学研基地讨论对接,根据不同方向的作物生产时间或茬口时期安排实践实习。可以根据园艺作物生长期,分为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以便满足学生跟踪掌握作物的一个生长周期。将省内特色园艺产业和我校园艺专业充分对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比如和县蔬菜产学研基地、淮南酥瓜产学研基地和亳州辣椒产学研基地等,有针对性地满足其不同阶段的实践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2 课程体系的交叉与融合

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交叉特点,园艺专业可联合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相关教学基层组织建立虚拟教研室,在理论教学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跨学科、跨知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产业发展的了解程度。跨学科的课程群及实践知识点设计时应邀请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商讨,聘请跨学科的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实践,同时重点考虑实践内容如何组合,知识点如何贯通融合,课程与知识点的边界如何确定,交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等,建立交叉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3.3 建立稳定的双导师双环境教学团队模式

高校和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参与者,需要积极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共建共管”机制,为推动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平台。依托产学研实践基地,聘请实践基地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基地导师,并培育一批基于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向学生开放,经师生双向选定后,建立双导师双环境的教学团队模式。同时,校企双方导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元素、思政元素等有效植入教学过程,探讨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经与导师协商后,可直接加入产学研基地的科研团队,提升深度学习能力,不断推进产学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创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3.4 加强和完善产学研平台建设

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构建是建立在高校和企业双方互惠互利合作的基础上。首先针对园艺专业建设需求,根据地域产业特色,建立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实践基地,可分为展示观光型、技术创新型、生产盈利型等。企业发展依靠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然而,大多企业缺少高学历研发人员,高校缺少直接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二者结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需。此外,利用产学研平台资源,紧密联系国内外研究热点,支持学校常规项目的实施,比如“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华职业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大赛、省级大学生职业创新创业大赛等[8]。通过项目引导,结合生产实践,将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内容,组织实施校外实习教学的培养过程,完善产学研平台建设[8,9]。

4 建立校企联合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本科生产学研联合培养质量评测体系,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估、监测与监督,构建相对完善的校企联合评价体系,形成以质量评测体系为核心的多反馈机制。

4.1 建立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践实习准备阶段就与各实践基地共同修订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各基地实习性质和内容提出关键控制点,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满足不同需求,统一标准,以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学院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各考核内容和主要考核点,明确学院和企业的职责和评价比例。

4.2 进行分阶段考核

我校园艺专业包括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习两门实践课程,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课。两门课程根据指导教师课程内容,以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为主,因此需要将实践的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追踪实践全过程,不以结果作为最终成绩。实践实习成绩总分为100分,经校企双方讨论后决定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40%,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40%,过程参与评定成绩占20%,总分及格(60 分)以上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实习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参照标准评定。

4.3 审核实践实习总结

根据园艺专业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实习总结报告册上详细记录每日实习期间的实践情况,包括实践内容、到课情况、具体操作项目、实践实验结果及学习体会等。根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或与企业指导教师讨论,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并整理记录。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内容进行提问、审核,并按标准进行评分。对于就业时需要实习证明的学生,可由参与实习的企业,对实习考核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实习工作经历证书,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5 结语

园艺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既有利于高校利用科研平台实现研究成果转化,深度培养创新人才,又可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是校企双方实现共赢的着力点。利用科研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配合和有力支持,优化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案,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构建的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技术研发、产业培育深度融合的产学研集成化平台,不仅实现了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且建立了稳定的双导师双环境教学模式,完善了产学研平台建设,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及实践师资队伍的不足,为培养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园艺产学研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