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2023-02-13崔曼宁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农业农村

崔曼宁

(中共济南市市中区委员会党校 山东,济南 250002)

引言

党的二十大指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的重点工作,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打通城乡界限,带动乡村产业转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完成乡村振兴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利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政治、经济、生态与文化赋能,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依靠数字经济手段,发挥数据技术价值,将乡村振兴作为基石工作。本文将以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机制作为着眼点,对现状和挑战展开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

1 乡村振兴中的数字经济应用必要性和意义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重塑的作用突出,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加大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深度,发挥丰富应用场景与海量数据优势,达成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目标,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1.1 必要性

目前,普遍存在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人口外流加剧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占比已达20%,引起十分严重的农村空心化现象[1]。将数字经济用于乡村振兴,有利于吸引一些人员回到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地区生产力急剧下降的局面。

在城乡二元分治背景下,农村地区基建水平远不如城市。滞后的基建水平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2],尤其是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且人口老龄化加剧情况下,落后的基建水平严重限制着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智慧化、数字化基建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赋予乡村地区更多活力。全面使用数字技术能够让原本稀疏的空间变得更密集,对推动城乡融合具有明显效果。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技术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公平性与医疗公平性。数字经济能够正向影响农村基建,在推进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农村大力修建网络基站、光缆线路,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覆盖能力,保障城乡资源的有效互动。

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农场生产模式,我国农业多以小农户生产为主。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小,因此密集型产业并不能在我国发挥应有优势。在农村地区老龄化以及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难以展现密集型农业价值。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使用,能够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减轻高度兼业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利问题。

数字经济能平衡地区发展差异。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城乡之间、乡乡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3],嵌入数字经济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大而全,而是小而美,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带动地区经济建设,如成片农田区使用自动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近郊区域使用精品大棚生产模式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乡村旅游业等。打造数字化、精品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才能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2 意义

1.2.1 优化产业结构

嵌入数字经济改变了过去依赖传统种养业的单一模式,可以让乡村地区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精准分析并评估市场供需问题,数据化资本与人力要素。数字技术可以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将其作为经济着眼点,利用农村地区的生态、绿色优势,催生乡村民宿、休闲旅游、休闲农业产业,激励农户主动投身于产业转型和特色产业,赋予农村产业多元特点。在调整、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中,实现多元产业融合目标[4]。数字经济可以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朝向专业化、组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比如以当地龙头企业为支柱,开发种养基地,将生产任务分派给小农户与合作社,在共同合力下完成产业生产。新型生产模式可以为大市场体系提供丰富的产品资源,能够壮大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发展规模,以点带面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2.2 降低发展成本

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农村地区产业优势、特点实现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产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数字经济除了可以更好地对接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完成产业结构优化,还能帮助农村产业降低市场风险,让农村产业定制化、标准化、经济化发展。依托大数据对市场需求展开分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地区生产能力,整合对接期间的各种因素,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保障生产经营定制水平,实现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5G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数据化、实时化管理农业产业,控制人工成本,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将5G技术用于智慧农业,使用VR等技术管理整片农田、果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利用智能生产手段保障农业的顺利生产[5]。使用现代技术精细化分析疾病、病虫害、气候以及土壤情况,按照气候条件、耕地质量制定科学施肥方案,智能化管理施肥、灌溉、播种以及育种,动态化监测家禽养殖以及家畜养殖,全过程跟踪家禽、家畜的生长过程,在智慧化、科学化、精准化管理中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

1.2.3 拓展发展资金

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弱质性问题影响,农业生产期间受市场、自然因素影响很大,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往往不愿意投资农业领域,导致农业的产业转型陷入停滞。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资金支持[6],但因担保物少、信息不对称,致使农业生产主体不论是加工还是种养均面临融资慢、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嵌入数字经济之后,农业供应链、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金融可得性。在数字金融支持下,农户有了更多渠道获得资金。在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持下,涉农小微企业与小农户获得龙头企业担保,得到充足资金支持生产模式转型。

2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理分析

农村生活、生态建设、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中,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影响重大。

在乡村振兴的指导下,以资源环境、经济、人文角度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能够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可以为发展数字乡村提供有力支持。乡村振兴可以带动组织、生态、文化、人才与产业振兴[7]。农村人居环境、规模化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支持。振兴乡村过程中使用数字与技术要素提高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适配度,能够为发展数字乡村提供战略指引与支持。乡村振兴对乡村地区发展提供帮助,在数字乡村倒逼下,数字乡村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惠民服务与治理体系,能够提高数字基建投入与农民数字素养。

将云计算、5G、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作为依托,体现数字经济价值,在社会治理、教育、文化与经济的共同作用下达成乡村振兴目标。

(1)在数字经济作用下,传统农业生产和数字资源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农业产业链改造,采集消费侧、供给侧关键信息,以保障产品质量为前提,掌握消费者需求,提高农产品影响力与覆盖范围。利用网络直播渠道培育和推进农村生产新业态[8]。

(2)在数字技术支持下高效采集农村生产信息,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保障政府治理效能。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农村基建服务、政务服务水平。

3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方式

3.1 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使用差异性区域政策,集中资源用于发达地区建设,推动城市圈与城市快速发展,以先富带动后富原则,追求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目标。但在虹吸效应、集聚效应作用下,数据、技术、人才以及资本全面聚集至城市,农村地区仍局限于小农生产模式,缺少人力资本与设施成本,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致使乡村地区陷入发展难的境地。

数字鸿沟会让城乡不平衡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唯有打破数字鸿沟限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才能解决目前的城乡衔接困境。

农村地区需补齐发展短板,做好硬件设备补齐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数字乡村基建,包括电商站点、物联网、通信网络等,推进电信服务进农村,创造利于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有利环境。充分使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物流、智慧电网以及智慧水利,保障乡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补齐软件层面的发展短板,推动数字转型工作持续进行。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缩小目前城乡发展的数字鸿沟差距。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让农村居民获得高效学习通道与多元教育资源,重视乡村经营主体数字化素养与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掌握数字化经营手段,为农业产业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创新信息技术中使用产学研用模式,由高校与科研机构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输送复合人才与科研成果。普及农村电商与互联网下乡,推进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并增加农户收入。

3.2 提高农业产业品质,推动产业发展

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精细化与科学种养目的,为农业的产业规划与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甚至可以溯源农产品质量,为农业金融提供管理支持。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农村地区可以有效改善产品质量与产量,如浙江某白茶生产基地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精准分析土地酸碱度、气候降雨情况等因素改良种植生产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质量和产量,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农村地区需创建网络信息平台用于搜集、存储与统筹包括消费者、农科院、政府机关以及农民等一系列农业数据,为主体提供精准市场信息与技术支撑,完成各方协调的同时,使用传感器、GIS、云计算等工具对涉农要素供给进行优化,价格模型与数据算法作为推动农业产业数字转型的前提。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村各业态产业进行融合,完成乡村服务业、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开发,此外还要将各种精品产业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相融合,在三产融合中,打破传统农业边界,创建价值链、产业链延伸效应。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产物,其可以打破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用户、互联网企业边界,构成网络化产业,实现数字化生产经营、数字信息共享融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生产能力。在虚拟集聚中突破时空对产业的限制,实现信息传输与业务流程的重塑,达到产业链各主体互通互联目的。农业农村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关键点在于开发特色农业产业,比如铜仁市使用“一县一业”模式开发十多个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品牌竞争力、美誉和综合效益,为农村产业振兴提供无限动能支持。乡村振兴需要重视数字经济的运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数据赋能支持,激发地区产业潜能,提高地区经济整合水平与发展潜力。

3.3 协作合力提高发展水平

顶层设计十分关键,应重视数字技术的利用打造智慧政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设置电子政务平台获取民众建议,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保障政策与环境的衔接效果。通过各种手段与渠道完成各方关系协同,让政府与市场实现有机结合,比如设置专门的政府直播平台,通过直播和民众互动,了解民众建议,完善风险识别机制与投融资机制,提高农业产业资金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水平,让更多社会资本能够被引导投入到农业之中,提高技术转化率。为了让农民能够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与建设,打造互联网养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体系,提高服务公平化水平,让农民的生活生产获得信息技术支持。使用大数据平台解决乡村治理需求,利用网络政务平台吸引城市资源投资,帮助农村解决资金层面的需求,在协作合力中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除此之外数字经济还可以使用释放数据、激励创新创业、促进消费等方法完成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衔接。在数字经济支持下农民收入增加,且获得了更优质的医疗、教育以及技术服务,平衡了城乡发展差距,能够改善农村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当地消费能力。在消费升级的同时,可以激发就业创业、人力培训意图。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引进中,可以让农村地区开创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实现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数据是数字经济本质与核心,具备经济特征的数据可以为生产提供无限支持,打破各种要素限制,倍数化要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释放,降低创造成本,完成要素配置优化,保障农业生产价值。

3.4 融合与升级乡村产业

宏观角度方面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二者的耦合可以展现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乘数效应以及协同效应,推动动能转换,产出高品质产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以三产融合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在要素互联、共享信息、整合资源中能够打造三产融合利益机制,该机制能够作用于相关产业,完成产业关联关系的拓展。

中观角度方面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农业的数字化发展,解构数字经济的同时重塑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带动农业发展模式变革、产业质量变革与经济效率变革,引导农业经营模式调整。如桐庐县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中引入农业智慧管理系统、智慧监管系统,设置智慧农业园区,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水平。数字经济可以透明化农副产品的销售、加工与生产步骤。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数据具有快速、即时特征。在数字经济和农业生产协调中,催生乡村旅游、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经济业态,发展农业产品品牌,用体验式、场景化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数字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可以创建覆盖度高、成本低的金融信贷模式,保障金融服务可得性,让农村地区企业获得信贷层面的资金。

微观角度方面利用电商平台可以让市场与农户更好的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息应用、获取能力。在数字经济支持下农村出现各种经济业态。在数字办公技术的支持下打破时空限制,让农村居民获得更多创业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就业与创业能力。

3.5 提高认知水平与乡村发展活力

经济层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资企业转型,可以解决过去农村经济发展中市场信息闭塞问题,提高产业链中的农户话语权和地位,提高利益分配水平,塑造高素质新时代农民。教育层面需要使用互联网教育,依靠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支持,依靠低边际成本提高优质资源共享能力,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为振兴乡村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9]。基层治理层面,在数字经济支持下实现优质人才的培养,达成多元化治理基层目的,使用数字手段制定科学的决策,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乡村发展中利用数字经济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使用多媒体平台记录和传播农村地区独有文化,打破文化传承限制,赋予乡村产业更高附加价值。文化内容方面,利用数字经济可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创新文化呈现方式,开发、生产各种数字化乡村特色产品,推动乡村文化改革。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可以打造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以及乡村产品,提高乡村吸引力,培养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心。

3.6 建设美丽新农村优化乡村治理方式

使用数字经济手段,应用各种数据要素控制农业生产损耗与浪费,依靠大数据保障农村污染治理、监测工作效率,达成农业生产集约化、绿色化目标。在数字经济支持下助力农业产业节能减排。数字化转型中,企业生产经营获得自动控制技术与精确数据,保障资源利用率,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数字普惠为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在信贷、低碳项目优惠等政策作用下挤压污染问题严重企业的生存环境,帮助乡村减轻生态压力。

数字经济可以打造多元化乡村治理体系[10],依靠数字技术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导队伍,打造高效化、开放化治理流程。使用数字政务平台打破村民与基层之间的隔阂,可以公开政策数据,搭建透明、公开政务数据流通系统。依靠互联网政务实时了解民众真实需求,可以从源头解决各种恶性事件,提高治理决策可行性与有效性。

4 结语

本文以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制为研究点,总结下述内容:首先梳理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数字经济必要性与价值。其次分析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理。最后从消除城乡差距、推动农业高品质发展、协作合力建设、升级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打造新时期美丽乡村的角度讨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机制。提出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依靠互联网政务手段加快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的软件、硬件设置,让农业的数字化、产业化发展获得有力支持。应注重对具备数字意识的新时代农民的培养,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做好农村耕地面积和生态保护,这对振兴农村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数字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赞农村“五老”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