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阈下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提升研究

2023-02-13周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导师研究生

□ 文/周静

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的内涵

育人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与方法、言传身教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学术道德等多个方面[1]。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能力体系。

1.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及育人能力的第一标准

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导师在师德师风行为规范方面应当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教学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引导研究生注重诚信和公正,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导师还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科研诚信和职业素养。

2.课程教学能力是研究生导师必须具备的一项看家本领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与方法。这涉及到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等能力,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指导的基础。而教学方法则涵盖了讲授、讨论、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研究生的学科特点和个人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意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3.高水平科研能力助力研究生导师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生导师应具备广博且深入的学术知识和专业素养,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其中,包括导师自身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此外,导师还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以及实践素养等,为团队搭建形成开发、互助、高效的学术共同体,探索出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拓宽研究生知识结构和提升专业素养能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接受系统化、创新性、高层次学术训练提供保障。

4.言传身教打造研究生导师育人团队文化

研究生导师的言传身教能力同样重要。其中,包括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导师需要关注研究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情操影响学生。例如:在学术方面,导师需要引导研究生进行学术阅读、写作和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在职业发展方面,导师需要帮助研究生了解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和行业动态等方面信息。

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方面现状及存在问题

立德树人和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目前,研究生导师在育人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教学

部分研究生导师可能过于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以至于忽视了对研究生的系统性培养。他们可能更关注研究生在特定领域的深度探究,却忽略了对研究生的学科广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过于狭隘的教育观念可能会影响研究生的学术发展,使其无法建构多领域、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2.科研指导

部分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育人意识比较薄弱,虽然其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强,但在指导研究生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科研项目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团队合作的机会,无法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实践探索

部分研究生导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忽视实践育人能力。他们没有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研究生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有所欠缺,导致其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研究生导师带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力度不大,学生参与度不高。

4.社会服务

部分研究生导师缺乏社会服务育人的经验,无法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服务中,也无法指导研究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面对不同文化和背景时,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无法有效地指导研究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同时,导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不够,无法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5.数字化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一些导师可能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了解不足,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的优势。数字化教育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但如果导师未能充分应用这些技术,就无法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导师育人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首当其冲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养成高尚的师德师风,强化底线约束。打造研究生导师系列培训,引领研究生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植于导师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在导师遴选和考核环节考察教师立德树人落实情况,在导师培训环节常态化推进导师师德师风培育。在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尚师德背景下提出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的“六育并举”策略。

1.课程育人:更新知识、创新方法、关注学生

研究生教育以课程为重要载体,塑造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为其未来的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铺设基础。在课程育人方面,研究生导师明确课程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元素引入教师课堂,实现“价值塑造和专业素养”双融合。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研究生导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

2.科研育人:培养能力、强化规范、关注成长

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科研育人方面,研究生导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丰富自己的科研经验以及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首先,研究生导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科研训练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研究生导师应注重学生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最后,研究生导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协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职业困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服务育人:强化责任、拓展合作、培养交往

社会服务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服务育人方面,研究生导师需要拓展丰富的社会资源、增强组织能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公益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导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3]。

4.文化育人:夯实基础、丰富体验、培养创新

文化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根基,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文化育人方面,研究生导师需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并塑造独特的文化风格。导师应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等基础知识。同时,导师应组织丰富的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如文化交流活动、文艺比赛和艺术展览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体验,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5.实践育人:强化动手、注重创新、拓展交流

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育人方面,研究生导师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指导能力,并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实践育人专题讲座,搭建实践交流平台等方式提升导师实践育人能力;将实践训练作为选修课成为人才培养的必修环节,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研究机构和社区等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和调研等活动,鼓励研究生导师带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等一体化实践育人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数字化育人:掌握工具、融合应用、关注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数字化育人方面,研究生导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字化信息素养、强化数字化能力,并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应积极掌握各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等,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分享,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应注重数字化与课程、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引导学生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结论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经验对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生导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也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样也发现:当前,研究生导师在课程、科研、文化、数字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同步推进实施“六育并举”策略,助力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提升和创新,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立德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