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借贷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2023-02-13张宏丽

法制博览 2023年35期
关键词: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借款

张宏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民间借贷是民间的一种经济活动和金融行为,在中国社会立足已久,尤其是在“金融去杠杆化”的大趋势下,民间借贷成为广大个人及实体经济融资的有效渠道之一。然而,伴随着民间借贷合同的增多,借贷双方之间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造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案件中的占比日益增加。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由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成熟的举证责任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存在司法鉴定分歧大、适用一般性不足等问题,这导致民间借贷案件审判活动存在较大风险和规范的不完备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其中举证责任分配成为解决该类纠纷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民间借贷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欲为法官和当事人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法律思路和操作指南,从而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民间借贷纠纷的定义及特征

民间借贷纠纷是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之间为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开展的金融融通行为,在整个借贷过程中常因出现借款未能如约偿还或未经对方同意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产生纠纷。这类纠纷具有较多特点,如多发生在亲友、同事等熟人之间,常涉及较小的资金流动,交易主体之间有着较为良好的信任关系,与银行贷款相比,民间借贷本身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等优势,正因如此,很多时候民间借贷活动缺乏具体协议、仅做口头约定,再加上出借人缺乏风险意识,进而导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层出不穷。

民间借贷纠纷本身涉及的主体较为多样化,主要有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具有交易额小、性质复杂的特点。同时,民间借贷纠纷往往涉及资金逾期和利息支付等问题,因此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保护就十分关键。由于此类案件缺乏依据和发票证明,很多时候双方只能凭借当事人的网上交流记录或录音文件等证明,这样难以形成完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链。而且相对于银行信贷,民间借贷纠纷对当事人的社会道德要求更高。所以,当借款人拒绝还款,或出借人拒绝兑现承诺时,往往容易引发斗争和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当事人之间的信任,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纠纷处理机制的完善和突破,使其既能在维护有序借贷的前提下,化解风险和争议,又能促进社会和谐和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针对多元交易主体和复杂的交易过程,需要建立起更加灵活、符合实际的处理依据和流程,提高证据的收集和保障能力,创造公平、有利于当事人的处理机制,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1]。

二、民间借贷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现状与问题

(一)借贷主体关系复杂化

随着社会发展,民间借贷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常发生在亲戚、好友、同事等人之间,由于很多时候碍于情面,借贷时通常以口头约定代替书面协议,缺乏完整的证明要件,一旦发生纠纷后果往往不堪设想。所以,借贷主体关系的复杂化成为助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多发的突出问题。

由于当事人之间亲近关系的存在,借贷过程中的各种口头约定常常成为争议的源头,这显然是非常不利于纠纷解决的。即使借入和借出双方是各种关系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也应该在借贷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如果在借贷金额、时间、利息等问题上不进行书面规定,确保证据固定,后续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争议。而且,借贷双方往往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动沟通解决问题,反而撕破脸皮过度强调自己的主张,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彼此的感情和形象,进而破坏社会关系的和谐。所以借贷主体关系的复杂化为法院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影响了案件审理的进程和效率,此外,由于民间借贷缺乏足够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时候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进而影响司法公信力[2]。

因此,我们应该在借贷过程中,明确合同条款,正式进行书面约定;同时,当借贷纠纷发生时,双方应主动沟通、妥善解决;在必要的时候,无论是借入还是借出方,都应该引入法律规定的知识来有效地解决争议。

(二)借贷事实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活动不断增多,一些借贷双方为规避法律管制或赚取高额利息等,往往以签订其他名义的合同完成借贷行为,由此出现了大量合同性质与形式不相符的情况,这些往往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度。其中,借贷事实存在不确定性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民间借贷的案例都存在着借贷事实不确定的情况。例如,许多人利用房屋买卖的名义以掩盖民间借贷的本质,这让法律的解释变得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准确评定合同性质是属于借款还是房屋买卖合同,就需要对合同双方所担负的义务予以清晰判定。在解决借贷事实不确定性的问题上,除了需要对合同双方所担负的义务进行清晰的判定,还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通过调查取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证据,来对借贷事实进行推断和判断。此外,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类似案例的判决和解释进行参考,来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案[3]。

总之,借贷事实的不确定是一个存在于民间借贷活动中非常普遍的问题,需要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和法律秩序。

(三)举证责任分配不一

举证责任指的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提供证据来证明其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因此,对于事实较为清晰的案件,一般由主张权利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而对于事实较为模糊的案件,则需要考虑证据的分布和证据的获得难易程度等因素,对举证责任进行合理分配[4]。所以,举证责任的分配在民事诉讼活动中非常重要,因为其涉及事实的揭示和责任的判定。然而,在实际审判中,由于法官对举证责任的理解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同一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不一,这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民间借贷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实际操作中常存在不确定性和缺少灵活性,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裁判和划分。借贷双方签订合同时应当在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合同中的要件进行认真审查和理解,同时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民间借贷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完善路径

(一)明晰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要件事实

民间借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社会活动中的借贷方式,通常指由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之间直接进行的借贷交易。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民间借贷也经常会引发法律纠纷或风险,进而危及参与者的利益。因此,明确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要件事实将有助于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和解决存在的矛盾。

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一个完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借款事实、借款目的、利率、还款期限和方式。其中,借款事实是证明借款的重要证据。出借人通常需要提供借款合同、收据或银行转账凭证等文件,以证明借款的事实。借款人则需要出具担保函、抵押合同等抵押担保材料来确立借款的合法性和还款承诺。借款目的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第二要素。该要素是指借款人所需资金的具体用途,例如购买商品或房屋、创业等[5]。在法律诉讼中,出借人需要提供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借款人所述的用途。借款人应当向出借人公布资金用途以及经营计划等相关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明确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合法性,还能增加借款人还款的动力和信心。利率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还款义务的第三要素。合法的利率应当低于规定的最高合法利率标准,即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借款人在确定借款时,应当了解当前利率标准并保持充分警惕。在进行法律诉讼时,出借人需要证明所达成的利率符合法律规定,以此来确立借款和还款的法律关系。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最后两个要素。期限决定了借款人在何时还款,而还款方式则影响着还款的安排和执行。在选择还款方式时,两个参与者都应当考虑到实际情况和资金交付方式,在要求对方还款时,同时应当明确返还的期限和方式[6]。

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法院应当综合以上要素,明确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范风险和矛盾纠纷的发生。在各方提出合理要求和出示证据基础之上,法院应当公正裁定,维护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有效发挥司法解释的作用

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有效发挥司法解释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第一,司法解释对于补充和解释法律条文,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具有重要作用。在缺乏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例如,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借款合同载明的条款,借款人无需举证;如果借款人认为实际借款数额与借款合同载明的不符,则需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就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得以明确[7]。这样做有助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司法解释也有利于明确借贷双方之间的主体关系,让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充分理解法律条文的基础之上去订立书面协议,不会因为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忽略借贷行为规范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好法律的尺度,因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双方的内心确信需要用法律去支持、维护。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而且还能维护好双方的形象,同时也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第三,司法解释对于促进法律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作为法律依据之一,通过解释和规范法律内容,可以指导法院进行案件裁判,促进判决结果的规范化、科学化,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可以帮助确立相关法律的规范,有效促进相关法律的完善[8]。

有效发挥司法解释作用,对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想发挥司法解释的作用,法院也需要在制定和应用司法解释时,秉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决维护司法的权威,确保司法的公正。

(三)区分不同类型事实,正确使用分配规则

作为法官,正确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维护公正、客观司法判决的重要环节。对于已经确认的事实证据,法官应该充分利用来支持最终的判决结果。尤其是对于法律条文证据,法官更应该认真对待,因为这些证据将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在对涉及争议的证据处理时,法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和适用的法律规则,对证据进行公正、客观的分配。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严格遵守分配规则,根据事实证据的不同类型和性质,来决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对于已经确定的事实和证据,法官应当认定当事人已经履行了举证责任,不能因为其数量过多或过少而对判决结果产生偏见。而对于具有争议性的证据,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认真分析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避免不公正的判决结果[9]。此外,法官在处理案件时,需要把握好自由裁量权,根据客观公正合法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以确保最终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只有当司法判决得到公众认可,才能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从而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切身合法利益。

正确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法官充分认识和按照分配规则进行处理,以真实、客观、公正的态度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划分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给出明确的举证要求和标准,有助于确保司法裁决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维护民间借贷合同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规范相关的法律规定,推动司法实践的不断完善,并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同时,为了避免证明责任过重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风险,我们还需要思考制定如何缓和证明责任、简化证明程序等措施,以保障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在这样一个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完备的司法制度下,才能更好地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全面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借款
借款捆绑婚姻关系致诉讼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进一步保障“告官见官”
不一样的借款保证人
中东铁路与三喇嘛借款
相邻纠纷案件判决的正当性困境及其论证补强
最高法废止司法解释103件 其中4件涉及婚姻问题
对我国涉嫌犯罪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机制的评析及重构
论我国虚假陈述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创新机制
我国风险犯罪认定中的刑事司法解释
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适用研析